早在2010年的北京PE展會上,第一次見到這款卡爾蔡司為單反相機拍攝視頻設計的Planar 50/2.1藍圈鏡頭,這款被簡稱為蔡司CP.2 外觀設計的非??鋸?,114mm的碩大外徑,紅色的T*鍍膜標志和蔡司頂級標記-藍圈,想必它一定是一個很威猛的武器。
當我前一段日子把玩這支巨型武器時候,確實體會到這個家伙與傳統(tǒng)的鏡頭的設計大不一樣,精致的做工,帶阻尼的柔順調(diào)焦及調(diào)光圈的手感,讓我在把持中就產(chǎn)生一種神圣感。這支鏡頭在外觀設計、操控性還有光學設計上,都進行了些改良,從0.45m到無窮遠,密密麻麻的距離刻度多達49點之多,光圈刻度從f/2.1到f/22,共8擋,與傳統(tǒng)鏡頭不同的是光圈在各擋之間沒有刻度,與調(diào)焦環(huán)一樣,也帶著密密的齒軌,應該是為了在拍攝視頻時候平順改變光圈,調(diào)節(jié)控制景深的緣故吧,可以說蔡司將這支用在單反數(shù)碼相機上的電影頭做到了極致。
不管它外觀多么牛,我還是想用它拍拍照片,看看這支鏡頭能給攝影師帶來什么樣的驚喜,帶上客串模特的張瑜和助理,一起來到了首鋼廠區(qū),輔助器材只帶了一個高1.6米的反光板,我更想借此來體會這支鏡頭在大光比時的細節(jié)和色彩的表現(xiàn)。
雖然是標準鏡頭的焦段,但是這支鏡頭裝在佳能5D Mark II上面確實很威武,讓被拍的模特很興奮,似乎很少見到有這樣的極品武器。在下午兩點多的陽光下,在林林總總的鋼鐵廢墟中,僅用了一個反光板,就能很好的把控人物臉部的高光和深色夾克的暗調(diào),都有很豐富的細節(jié)表現(xiàn),斑駁的鋼包車,也有很好的色彩和質(zhì)感的表現(xiàn)。
在逆光攝影的表現(xiàn),人物使用金色反光面用來補模特面部亮度,我的助手把1.6米高的反光板舉過頭頂,讓反射光從模特正前方側45度由上至下打下來,我把相機的白平衡設置調(diào)在3400k,比鎢絲燈模式略高一點點,這樣畫面中人物在金色的反光下,面色接近正常膚色,背景的高爐、機車、鐵軌會有些偏冷,這是人工設置產(chǎn)生冷暖調(diào)的表現(xiàn)。但是逆光下暗部的細節(jié)還是很豐富,在沒有遮光罩的情況下,抗眩光能力還是非常強。
冬日的陽光在下午四點多就開始向下墜落,透過鋼鐵廠的最后一縷陽光,在陰影中,機身在陰影模式白平衡設置下,捕捉到的一個瞬間,兼顧自然狀態(tài)下大跨度色溫環(huán)境的拍攝,沒有用反光板,現(xiàn)場光拍攝,我們能看到冷暖交融的效果。
當太陽落山之后,暮色降臨之前,在焦化爐前靜坐的人像,這支鏡頭對模特膚色的表現(xiàn)以及暗光下的反差表現(xiàn)都很讓我滿意,細膩中感覺到溫潤,冷峻中感覺得到細節(jié)。
整個拍攝過程,因為筆者戴眼鏡,深感要是有合焦提示那就太好了,但是我用實時取景的放大調(diào)焦功能幫了我大忙。畢竟卡爾蔡司CP.2鏡頭是面對單反視頻的終極裝備,我們不能僅僅用攝影師的要求來衡量它的設計,更要展望視頻和平面兼修的攝影人需要,它的魅力已經(jīng)讓我癡迷。不再是什么被膜拜的神器,它是一個極好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