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年初開始,尼康要推出可更換鏡頭數碼相機的消息就不絕于耳,所有人都在期待著,希望能一睹芳容。在各種即將發(fā)布的傳言過后,尼康終于有了零的突破,之所以說是零的突破有兩層含義,一是尼康打破了沒有微單相機的歷史。二是字面意思,有了1系列的誕生。
開啟CX時代
尼康要出微單我一點也不稀奇,幾個朋友坐在一起閑聊,更多關心的是尼康微單會有什么不同的性能,不過從尼康給我們帶來的新品看,確實很不同—CX系統(tǒng)。尼康1系列數碼相機采用的CMOS影像感應器尺寸為13.2mm×8.8mm(其面積是APS-C尺寸影像感應器的小一半),有效像素約為1010萬,由Aptina制造。與同類數碼相機相比,尼康J1的影像感應器尺寸并不算大,甚至比采用M 4/3系統(tǒng)(尺寸約為18mm×13.5mm)的奧林巴斯和松下還要小。
我認識的很多朋友都為CX系統(tǒng)大跌眼鏡、出乎意料、驚嘆!原因很簡單,與攝影人理想的機型相去甚遠,我們逆向思維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商家,這樣選擇是合情合理的,尼康占領著較大的單反相機市場,如果推出APS-C尺寸感光元件的微單相機,自然會分割自己單反的市場,這是擁有幾十年銷售經驗的尼康不愿意看到的,我想任何一個相機生產廠商也不愿看到。有人可能會反駁我,索尼在生產同尺寸感光元件的微單和單電相機,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索尼作為后來者,想要堅守來之不易的陣地,最好的辦法就是進攻。
伴隨1系列數碼相機同時發(fā)布的還有4支鏡頭,其中VR 10-100mm f/4.5-5.6 PD 變焦鏡頭值得一說的是其采用電動變焦設計,更大程度上滿足了攝像的需要,可以將影像的推拉掌控得更加流暢。其余三支鏡頭都是微單的“三元”,分別是餅干10mm f/2.8、標準變焦VR 10-30mm f/3.5-5.6、大變焦VR 30-110mm f/3.8-5.6。
將生活浸泡于影像之中
作為發(fā)燒級攝影愛好者,我們對尼康J1的配置并不會太感冒,但作為每天只是給家里的孩子、聚會、更新微博拍照的人,我想J1怎么著也得勝過你手中的卡片相機不是嗎。我們在對相機不斷要求像質、高感光度、像素的同時,又往往總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大眾消費人群,那就是讓攝影融入到生活里,聽起來像是空話,但作為大眾消費者中的最廣大的攝影消費群體,他們沒有時間去學習研究光圈、快門、感光度、他們需要的是能拍攝出吸引人的影像,能夠放在微博和博客展示自我的影像,尼康1系列的成功之處可以說是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是調焦。由于尼康J1采用得是一枚超高速自動調的CX格式CMOS影像感應器現(xiàn)有其他微單產品相比要快一些。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不管是使用單點自動調焦,還是多點自動調焦,尼康J1在調焦時都能表現(xiàn)得很果斷、快速。即使是在焦點物體的亮度較暗,或反差較小的情況下,也依然能讓我感到滿意。想想孩子生日吹蠟燭的瞬間如果調焦遲疑了,我們還要重新點上蠟燭來回反復,我們所記錄的影像瞬間到底是捕捉還是表演?
說到個性,尼康1系列相機高調設計的慢動作動畫應該是比較有意思的,我們可以將觀看到的瞬間進行延展,用一個超越普通影像風格的方式展現(xiàn)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我想這正是符合尼康1系列相機定位的白領年輕人群的所在。
外拍感受
本次外拍使用的是VR 10-30mm f/3.5-5.6鏡頭,此鏡頭的抗炫光表現(xiàn)令人滿意,逆光拍攝出來的照片受色散的影響很小。在夜晚和室內使用高感光度拍攝,尼康J1就不是那么讓人滿意了。雖然它提供了最高ISO 3200感光度設置,并能擴展至相當于ISO 6400的Hi 1感光度,但可保持畫面銳度的最高可用感光度卻為ISO 800。超出此設置后,尼康J1拍攝出來的照片會有較為明顯的顆粒增大、暗部噪點和雜色增多、白平衡判斷失準等畫質下降狀況。即使是放棄畫面銳度,經過開啟長時間曝光、高感光度降噪功能和關閉動態(tài)D-lighting等設置后,其最高可用感光度能也僅達到ISO 1600。這與普通DC相比,尼康J1會很優(yōu)秀。而與同級別微單、單電相比,恐怕略顯不足。
總結
說實話我個人認為J1是一個很復雜的產物,因為它誕生于一個亂象叢生的時代(多種尺寸感光元件微單相機同時存在),并且讓這分亂象更加迷幻,論到感光原件面積,尼康1系列沒有M 4/3和APS-C的大,但是說到市場占有率它卻不一定會像感光元件那樣小,因為大眾消費者更多的是關心品牌影響力和適合自己的功能,想想滿大街跑的汽車我們就會有同感,“為什么同等價位不去選那款,那款會更好”這是很多懂車的人會說的,但是我想消費者永遠是選擇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