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說明事物的特征或者說明事理,需要采用適當?shù)恼f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shù)字、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同學們在寫說明文時要根據(jù)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的說明方法,在某一處、某一段或某一篇說明文的寫作中,往往不止采用一種說明方法,而是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這樣才能收到行之有效的說明效果。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
一、舉例子。舉出實際的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作用: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使讀者更明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二、分類別。根據(jù)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成因、功用等的異同,把事物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后逐類加以說明。作用:給讀者以完整的印象。
三、列數(shù)字。用具體化的數(shù)字說明事物的特征。作用:既能準確客觀地反映事實情況,又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四、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jīng)熟悉的事物和它作比較。作用:能使讀者通過比較對所說明對象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xiàn)出來。
五、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作規(guī)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夠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作用:使讀者在閱讀時對抽象的概念性的術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
六、作詮釋。指對事物、事理的某些特點所作的解釋說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義。作用:與下定義有相似之處,但它的語言不像下定義那樣嚴謹,作詮釋的說明語言可以隨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便于讓讀者接受。
七、打比方。指借助大家熟知的、形象的事物,來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作用:使抽象的事物、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把事物的特征解說得確切具體,淺顯易懂。
八、列圖表。指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采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得更直接,更具體。作用:使所說明的對象形象直觀,讀者看了一目了然。
九、摹狀貌。即通過具體地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作用:使被說明的對象更形象、具體。
■
一
鳥兒筑巢的速度不一,形式多樣。有種小雀,能在一天之內(nèi)建好巢穴;而金絲燕筑成一個“燕窩”需要40多天,因為它們以唾液為材料,所以不會很快做成。鳥巢可謂五花八門,有橢圓、卵圓、環(huán)形、碟形、袋形;還有洞巢、泥巢和浮巢等。雕巢最大,直徑可達4 米,可并排睡下兩個成年人;而鶯類的巢穴直徑只有幾厘米。
非洲有一種禿鷲的巢最重,達2噸多,體積也不小,直徑2.74米,深6.1米,雖然稱得上鳥巢之最,但禿鷲還是不斷添材加固,一直使用了36年,經(jīng)歷了幾代鷲主。要不是被一場大風刮倒,它的壽命還會更長。
喜歡群居的織布鳥,在大樹上建立“公寓”式的集體宿舍。二三十對情侶,同心協(xié)力,以刺叢、嫩芽和草莖為材料,上面修個大蓋頂,里面是各自的包廂式居室,下面的出入口多達125個。這種十分別致的大型建筑,大小和一間普通房子差不多。如果不是因負荷太重壓斷樹枝而倒塌,可作幾代織布鳥的安居工程。
(選自金合《鳥巢趣讀》)
■
選段主要運用了舉例子、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生動形象而又準確地說明鳥兒筑巢時的速度、筑巢的形式等等,使讀者生動形象地了解到了一些鳥巢的相關知識。
二
營養(yǎng)豐富吸收好
牛奶里富含了至少100種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比如鈣、磷、鐵、鋅、銅、錳、鉬、鉀、鈷、鎂、硫、錳、鈉、硒、氨基酸、硫胺素、蛋白質(zhì)、乳糖、無機鹽核黃素、脂肪、煙酸、磷脂、碳水化合物、維生素E、維生素A、膽固醇、胡蘿卜素……
其中,人體生長發(fā)育所需的全部20種氨基酸,牛奶都能提供,其可消化率可高達98%,是其他任何食物所無法比擬的。
抑制腫瘤效果佳
牛奶和奶制品干酪中,含有一種叫做CLA的神奇物質(zhì),CLA能有效破壞人體內(nèi)有致癌危險的因子,同時,使我們的細胞修煉“堅強”,防御制癌物質(zhì)的侵入。
牛奶中所含的鈣,也能在人體腸道內(nèi)有效破壞致癌物質(zhì),使其分解并最終排出體外;牛奶中所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D等對胃癌和結腸癌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奇妙用處非常多
擦拭皮制家具:如果過期牛奶已經(jīng)有少量沉淀,但是氣味并沒有改變,可以用它來擦拭皮制家具,使其恢復光澤,還可以修復細小的裂痕;
去除衣服上污漬:過期發(fā)酸牛奶可除去衣服上的墨跡,變味的牛奶能去掉花衣服上的水果跡,煮開的牛奶,可以擦拭酒精污漬。
(選自周軍《“全能”的牛奶》)
■
選段主要采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從“營養(yǎng)豐富吸收好”“抑制腫瘤效果佳”“奇妙用處非常多”等3個方面來說明牛奶的“全能”。在每個方面作者又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詮釋等說明方法,正因為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才使選段說明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三
面對一棵大樹,人們經(jīng)常會贊美陽光下勤勤懇懇的綠葉,它們是充滿工作熱情的榜樣;也會大力謳歌居于地下默默無聞的樹根,那可是無私奉獻的楷模。可是很少有人會去深究:根吸收的水分和氮、磷、鉀等如何被送上枝頭,綠葉制成的“面包”又是怎樣被運到根部的。
它們之間有著一道“橋梁”,這就是維管束。
植物要走上陸地,就不能總趴在地上,它們要挺起腰桿。那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是不能脫節(jié)的啊,于是一些細胞開始扮演“專職交通員”的角色。最原始的細胞,連成了管道,管道聚合成了管道束,一條運輸養(yǎng)分的高速公路就此修建起來。
維管束被劃分成木質(zhì)部和韌皮部兩類,具體名稱來源無從考證,大概是因為前者的歸宿多是家具,后者呢,則多出現(xiàn)在作為樹木“臉面”的樹皮里。二者運輸?shù)臇|西和方向存在很大差異,前者只管運輸水分和礦物質(zhì),后者只管運輸有機營養(yǎng)。植物表現(xiàn)智慧的地方正在于此,它們不光是架設了運輸橋梁,更重要的是對橋梁用途進行了劃分,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
木質(zhì)部是由被稱為管胞的細胞構成的。這些兩頭尖、中間圓的細胞有兩個發(fā)展方向,一是連接起來成為更專業(yè)的運輸管道——導管,二是可以多多儲備纖維素,直到空隙近乎封閉,我們稱其為木纖維。不管是初生的管胞,還是成熟的導管,都在勤勤懇懇地將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混雜其間的無機鹽送到枝頭。
韌皮部只負責運輸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營養(yǎng),組成這類管道的單元,分別是原始點的篩胞,以及進化的被子植物獨有的篩管,它們都沒有連接成導管那樣完全貫通的管道,而是通過篩孔交換物質(zhì),接力傳遞碳水化合物等營養(yǎng)物質(zhì)。
(選自史軍《維管束:植物的“橋梁”》)
■
選段運用了打比方、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形象地說明了維管束的作用。如:“于是一些細胞開始扮演‘專職交通員’的角色?!薄熬S管束被劃分成木質(zhì)部和韌皮部兩類?!边x段條理清晰,易于讀者理解。
■
一、指出下面文段中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并說出其有什么好處。
烏鴉能區(qū)分出男人和女人
日本的一項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烏鴉也能區(qū)分男女面部照片之間的差異。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向4只烏鴉展示了一系列男性和女性的彩色面部照片,照片中的人頭發(fā)被遮住。2只烏鴉被訓練專門挑選男性面部照片,另外2只則挑選女性面部照片。如果烏鴉能夠準確分出男女,便會受到獎勵。當增加其他男性和女性的面部照片并將照片打亂,4只烏鴉中有3只的準確率達到100%,第4只烏鴉的準確率也達到70%。
答案:主要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準確地說明了烏鴉在經(jīng)過訓練后能夠區(qū)分男人和女人,而且準確率極高。
二、閱讀下面段落,并說明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螞蟻與蚜蟲
蚜蟲的天敵很多,如瓢蟲、斑虻、黃蜂、姬蜂、蜘蛛、壁虱、草蛉、螳螂、食蚜虻等。當蚜蟲發(fā)現(xiàn)危險時,它的腹部尾端就會放出一種特殊氣味的液體——報警信息素。而螞蟻收到蚜蟲的報警信息后,就會挺身而出,向蚜蟲的天敵撲來,直到把它們驅(qū)走。
螞蟻和蚜蟲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適應的合作關系:蚜蟲為螞蟻提供食物,螞蟻擔當蚜蟲的“衛(wèi)士”,保護著蚜蟲,給蚜蟲創(chuàng)造良好的取食環(huán)境。
不過,最近英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為螞蟻和蚜蟲之間的復雜關系給出了新的解釋。研究人員測量了被放在螞蟻爬過的濾紙上的蚜蟲的爬行速度,結果顯示,這要比它在普通白紙上爬行的速度慢得多。此外,當研究人員把蚜蟲放在枯葉上時,蚜蟲會本能地走開奔向新鮮樹葉尋找食物,但如果枯葉上有螞蟻的話,蚜蟲離開枯葉的速度就減慢了很多。
答案:主要運用了舉例子、作詮釋、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三、為下面文章排序并說說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印度的軟件為什么牛
印度六成人口是文盲,卻是全球軟件人才的“生產(chǎn)”重鎮(zhèn)。GDP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的印度,依靠什么培養(yǎng)出全球炙手可熱的軟件工程師呢?是教育。
①印度高等教育的另一個高明之處是培養(yǎng)學生的危機感。印度未來的軟件工程師個個渴望出人頭地,夜夜挑燈苦讀,一個禮拜鉆7天書,沒有周末。這種“天將降大任”式的刻苦,磨煉出學生耐勞耐磨的精神,畢業(yè)后能夠勇敢面對職場上的挑戰(zhàn)。
②印度IT科技教育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學校、產(chǎn)業(yè)一家親,院校與業(yè)界互動非常密切,課程與新科技的發(fā)展完全不脫節(jié),學校傳授的也是最新技術。
③印度教育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一套獨特的理念。在小學,老師布置大量數(shù)學功課,學生從小習慣寫論述題,而且從中學開始,考卷很少有選擇題。即使是歷史課,印度老師評分也主要看學生如何運用史實,分析、推論是否合理,沒有標準答案。他們認識到了“創(chuàng)意”的競爭力。
答案:③①②,主要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