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包頭第一熱電廠#9機高加疏水調整門不能投自動的原因,論述了解決的方法和具體的改造過程,以及改造后帶來的效益。
關鍵詞:高加疏水調整門自動投入率改造效益
1 #9機高加疏水系統(tǒng)圖
檢修規(guī)程、技術監(jiān)督要求:高加疏水調整門自動投入率應為100%,而實際設備現(xiàn)狀是高加疏水調整門自動投入率為0。
尋找主要問題:
①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9機組高加疏水調整門不能投自動的故障分析表:
②根據調查結果繪制頻次表(見下表)
結論:閥門不能調整占總數(shù)比例的97.2%,是造成 #9機組高加疏水自動投入率為0的主要原因。
2 #9機高加疏水調整門不能投自動的影響
2.1 高加疏水調整門無法正常調整時,會影響機組的安全和經濟運行。運行人員必須手動開啟高加疏水旁路門來調整高加水位,加重運行人員的工作量。
2.2 調整不及時,疏水會突然大量流入除氧器導致除氧器壓力急劇升高甚至超壓。
3 分析原因
通過高加疏水量計算與調整閥通流面積對比,在計算該閥閥籠窗口面積時發(fā)現(xiàn),高加排出疏水量(59.67t/h)與通流面積1800mm2相對應,而該閥通流面積2400mm2明顯偏大;原閥籠窗口是T型窗口,屬于快開型,不能對高加水位進行微調,導致高加水位不定。①調整門通流面積不符合要求。②調整門閥籠窗口結構不合理。
4 對#9機高加疏水調整門進行改造
①原套筒窗口流量特性為快開型,新套筒窗口流量特性為直線型原套筒窗口通流面積:S=60×20+1/2(60+20)×20+20×20=2400mm2;新套筒窗口通流面積:S=60×20+1/2×60×20=1800mm2。將調整門通流面積由2400mm2改為通流面積1800mm2。②將閥籠窗口由梯形改為三角形。
在閥門剛開啟時,由于閥籠窗口結構的差異,流通面積完全不同,原T型窗口是快開型,改進后的三角形窗口是直線型,實現(xiàn)了該閥的微調功能;兩種閥籠,隨著閥芯開啟高度的逐漸增大,流量差距慢慢地在減少,也就是說新閥籠不僅能滿足該閥門的主要微調功能,也能滿足在需要大流量通過時的穩(wěn)定性能。
改進后實際開度變化明顯,調整門靈敏度顯著提高,調整門自動投入率達到100%。
5 效益
經濟效益:此次改造費用1.8萬元。使用高加疏水旁路門手動調整造成給水溫度降低2℃—3℃。根據計算表明,給水溫度每提高1℃,全廠發(fā)電煤耗率降低0.16克/千瓦時,而每年節(jié)約煤595噸,每年可節(jié)約人民幣10.7萬元以上(按北方供煤價180元/噸計算),而提高3℃,就是30多萬元。
安全效益:目標實現(xiàn)后,提高了高壓加熱器及除氧器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
間接效益:降低了運行人員的工作強度,避免了值班人員當班6次跑到除氧器(該閥處于17米平臺上)手動調整水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火力發(fā)電廠汽水管道設計技術規(guī)定》.
[2]《電站調節(jié)閥技術條件》.
[3]《管道公稱直徑與流量關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