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戛納電影節(jié),范冰冰的一襲“仙鶴”禮服引來眾議。本文從符號學的角度,分析此問題,認為女星在禮服的選擇上還是要斟酌為好,中國的吉祥圖案有很多,還是要正視中西文化差異,畢竟是在國外參加活動,也要尊重異國文化。
關(guān)鍵詞:禮服 符號學 文化差異
第64屆戛納電影節(jié),范冰冰的一襲“仙鶴”禮服引來眾議,一時間,關(guān)于“仙鶴”在中法兩國存在文化差異,范冰冰穿此禮服是否合適的話題充斥著整個網(wǎng)絡(luò)。范冰冰曾以“龍袍”造型亮相戛納紅毯,無論設(shè)計還是文化含義都得到一面倒的好評。而這身“仙鶴裝”,不但在寓意上被批評,從時尚角度也頗受爭議。
范冰冰發(fā)髻高盤,手持一只小小的珍珠手袋,一襲拖地長裙以中國紅為底,上繡九只展翅引吭的仙鶴,裙子在胸前系有白邊鑲嵌的紅色蝴蝶結(jié)。被網(wǎng)友戲稱為“鶴舞九天”。范冰冰本人也對此冠名表示新鮮,稱“鶴”代表著和平,整體設(shè)計表達了中國元素、和平概念。
但作為爭議人物,她的這身著裝也被網(wǎng)友們挖出了另外一層意思,在法語中,“仙鶴”是la grue,法國人視這種鳥為惡鳥,仙鶴更是愚蠢和淫蕩的象征,所以這個單詞除了指鶴這種動物之外,還有“蠢人、蕩婦、娼妓”的意思。
從符號學的角度講,這身禮服的能指應(yīng)該就是參加影展的禮服,一件衣服;但是從所指看,不同的話語就會產(chǎn)生出不同的所指,正是這不同的話語,使得大家賦予這身禮服不同的意義。
先來談?wù)勥@身禮服的顏色。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顏色,甚至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中國紅是中國人的魂,尚紅習俗的演變,記載著中國人的心路歷程,經(jīng)過世代承啟、沉淀、深化和揚棄,傳統(tǒng)精髓逐漸嬗變?yōu)橹袊幕牡咨瑥浡鴿獾没婚_的積極入世情結(jié),象征著熱忱、奮進、團結(jié)的民族品格。紅色是我國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體現(xiàn)了中國人在精神和物質(zhì)上的追求。
而紅色在西方人眼里是危險的標志。西方文化中的紅色(red)則是一個貶意相當強的詞,是“火”、“血”的聯(lián)想,它象征著殘暴、流血;它又象征激進、暴力革命;它也象征危險、緊張。
再來說說禮服上的圖案——仙鶴。仙鶴就是丹頂鶴,也叫白鶴、鴜鷜,中國古籍文獻中對丹頂鶴有許多稱謂,如《爾雅翼》中稱其為仙禽,《本草綱目》中稱其為胎禽。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它是東亞地區(qū)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tài)優(yōu)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qū)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丹頂鶴羽色素樸純潔,體態(tài)飄逸雅致,鳴聲超凡不俗,在《濤經(jīng)·鶴鳴》中就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的精彩描述。在中國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中被譽為“仙鶴”,成為高雅、長壽的象征,在詩詞和中國畫中,常被文學家、藝術(shù)家作為主題而稱頌。在清朝補服圖案作為清朝官員品級的徽識,體現(xiàn)了文官武將的等級差別,文官補服紋樣為禽,武官補服紋樣為獸,仙鶴就是官員的品位是文官一品。在文學領(lǐng)域,中國古代文人以鶴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涵蓋了詩、詞、歌、賦、文和筆記小說等各種文體。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以培表示,在法國人的概念里,沒有仙鶴只有鶴,鶴的普遍寓意和中國大相徑庭。它象征著不忠誠、淫蕩、愚蠢。在法國民間流行的傳說和故事中,鶴往往以負面形象出現(xiàn)。但是,也有法國人認為夢見鶴將預示著有好事發(fā)生。
這種文化背景下,中西方人對范冰冰禮服的所指理解必然不同,當然,范冰冰這身衣服的選擇肯定是站在展示中國文化的立場上,是帶有美好而深刻的寓意的,相信對中國文化稍有了解的法國朋友也不會有所誤解。但是,畢竟這是在法國舉辦的影展,中國的象征符號有許多,為何非要選擇有挑戰(zhàn)的仙鶴呢?如果一定要穿“仙鶴“裝,為何一定要在法國的影展,在國內(nèi)穿上一襲“仙鶴”裝,公眾一定能理解其中之意。
有記者致電范冰冰工作室,其造型師卜柯文對此作出回應(yīng):“部分人想多了,據(jù)我所知,法國知名名牌紀梵希今年推出的2011春夏高級訂制服系列用的就是仙鶴作主打元素,法國人自己都拿仙鶴做設(shè)計元素,也會得到這種解讀?有話題是好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我們只做自己想做的,穿自己想穿的,讓別人議論去好了?!狈侗煨蛶煹恼f法不免讓人難以接受,畢竟禮服不是穿給自己看的,范冰冰作為公眾人物,在國外參加活動更是代表中國的公眾人物,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讓人覺得太不負責任,而文化素養(yǎng)又有待提高。
有媒體評論“類似這樣的事情(仙鶴裝事件)考驗著國人的文化自信,一個理性成熟的民族,會堅守自己的價值取向,而不受制于別人的話語。動輒對一些細節(jié)問題過于敏感,恰恰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xiàn),這同樣適用在對于法語的敏感上?!睂τ谶@種觀點,我不能贊同,我想對范冰冰這件禮服的批評,并不是一種文化不自信,公眾的焦點聚焦在范冰冰是否應(yīng)當在法國穿挑戰(zhàn)法國文化的衣服,討論的是對法國文化應(yīng)該尊重的問題,而不是說對法國文化的一種服從。該評論說的沒有錯,我們是應(yīng)該有文化自信,但首先我們也應(yīng)該有“文化”,我們應(yīng)該了解西方文化,不然鬧笑話是誰都不想看到的,吃西餐是要用刀叉的,你非用筷子表明你的文化自信,是不是也沒有必要。
從去年的“龍袍”到今年的“仙鶴”裝,從鞏俐、章子怡到張靜初、范冰冰,我們內(nèi)地的女明星每每參加國際影展,常會以中國元素的禮服亮相,大紅綢緞、紅肚兜、旗袍、折扇都曾出現(xiàn),青花瓷、鳳朝陽、牡丹、海棠圖案也都輪番亮相。在一些人看來,這其中混合了自卑和驕傲、文化優(yōu)越感和不自信等等微妙的情緒,是對民族身份的過分強調(diào)。但實際上,日本影人也常在國際影展上穿和服,歐洲和拉美的影人,也穿過有民族元素的衣服。我認為,這股“中國風”,不是對民族身份的過分強調(diào),而是一種民族認同的體現(xiàn),是一種身份的表演。“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保斞福骸犊滓壹骸罚┰谙毯嗑频?,站著喝酒的是一類人,穿長衫的是另一類人。作為讀書人,孔乙己有他穿長衫的理由,但長衫是他維護自尊和生存意志的唯一方式。在一個充滿明顯的等級化寓意的空間里,個人價值取向和社會地位的矛盾,使他成為一個不倫不類因而備受嘲弄的符號。孔乙己用穿長衫來標識自己是讀書人,而內(nèi)地女星用傳“中國風”的服飾來標識自己是中國人,這都是一種文化認同用這些代表中國的元素來表征自己是中國人,而無關(guān)不自信,難道說穿西方的晚禮服就是自信的表現(xiàn)了?任何穿西方晚禮服的人就是自信的?
范冰冰的“仙鶴”裝事件,相信給公眾一個啟示,就是一定要正視文化的差異性。不是對其他文化的迎合,不是動搖自己民族的價值取向,而是應(yīng)該盡量避開文化爭議。就像去年的“龍袍”裝,而范冰冰的龍袍之所以得到肯定,是因為它的設(shè)計接近完美。而有些中國風服裝之所以引起爭議,既不被西方接受,也遭到國人的批評,并不在于對中國元素的強調(diào),而在于設(shè)計和搭配上的不和諧,對文化背景的忽視,因此常常淪為遭人詬病的奇裝異服。服裝作為一種“符號”,有能指和所指,能指是意象,所指是一種心理概念,要想正確的表意,還是要下一定功夫的。
參考文獻:
[1]陶東風等譯.文化研究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2]服裝符號學.http://www.niwota.com/submsg/8109223/.
[3]丹頂鶴的文化現(xiàn)象.http://qiqihar.dbw.cn.
[4]袁蓓,王小平,初建杰,葛暢.符號學視角下的清朝宮廷服飾紋樣特征分析.
[5]劉麗.中國吉祥圖案的衍變及其文化意蘊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
[6]陳豫.中國傳統(tǒng)幾何紋樣裝飾特征流變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
[7]姚遠.中國傳統(tǒng)龍紋圖像與符號學意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8]張閎.中國女人:性感旗袍:介于掩飾與暴露之間.http://www.niwota.com/submsg/810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