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入,走到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在社會管理實踐中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公共政策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有違背社會大眾的意愿甚至違背現(xiàn)行法律,導致公共政策實施遇到社會公眾抵制。所以,對公共政策合法性問題的研究其具有必要性。
【關鍵詞】公共政策;合法性;問題;對策
一、我國公共政策制定合法性問題
(1)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性受到質(zhì)疑。公共政策在國家中發(fā)揮著利益分配的作用,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主體在決策過程中通過所掌握的政策資源調(diào)整各政策對象的利益需求。根據(jù)功利性的要求,公共政策的作用必須把服務社會大眾作為準繩,實現(xiàn)公共利益最大化。但是,在現(xiàn)實中并不是所有的公共政策制定都把利益最大化作為標準,出現(xiàn)了違背功利性和公共性的政策。政策內(nèi)容在政府單方面制定,缺少社會公眾的參與,結果是公共政策不能獲得社會公眾的認識和支持,進而對公共政策制定主體產(chǎn)生懷疑。(2)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不完善。公共政策實施是包括公共政策法案的規(guī)劃、執(zhí)行、評估、反饋等過程,一個公共政策要想得到有效實施并且發(fā)揮較好的效果,公共政策的各個過程就必須嚴格執(zhí)行。由于受到傳統(tǒng)體制和政策制定體系的影響,導致我國在制定政策的時候還存在著暗箱操作和“一把手”盲目決策的情況,致使公共政策往往拋棄正規(guī)的制定程序。事前沒有充分地論證研究,事中沒有時時監(jiān)控,事后反饋不及時。有些公共政策制定主觀性強,過程缺失,結果難免引起社會公眾對公共政策信任危機。(3)公共政策內(nèi)容公正性不足。公共政策的作用是解決社會問題和維護各階層社會公正,公共政策以增進社會福祉為出發(fā)點和目的。但是,根據(jù)布凱南公共選擇理論,公共政策制定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經(jīng)濟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決策主體往往忽略了公共政策的要求,把自身利益作為公共政策的出發(fā)點。這樣必然造成公共政策的信用缺失,導致民眾對公共政策的信任產(chǎn)生懷疑。這樣,在公共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公眾對公共政策執(zhí)行產(chǎn)生抵觸心理。
二、解決我國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對策
(1)提高對公共政策作用的認識。公共政策的要求是以維護公眾利益為出發(fā)點,使公共政策得到公眾的認同。尊重公眾的主體地位就是要求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要尊重公眾的各項權利,為公眾發(fā)表意見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并根據(jù)公眾的意見迅速的做出反應。公共政策的制定要把維護公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基本原則,制定者要站在公眾的立場,廣開言路,認真研究公眾需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公眾需要,最大限度的兼顧公眾利益和國家利益。只有這樣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才能得到體現(xiàn)。(2)完善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不能以主觀判斷為標準,要以科學的基本原理和公共政策的實際情況做指導。首先,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要具有開放性。制定程序的開放性能使公眾準確了解政策問題的實質(zhì),及時準確的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進展,并在制定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順利表達各種意愿和訴求,進而有效提高公共政策的質(zhì)量。其次,公共政策的程序要簡潔。標準理論化和最佳標準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是現(xiàn)實往往不能事隨人愿。所以程序的簡潔性能提高政策的時效性,及時反饋公眾的意愿和訴求。這樣就避免了過度追求制定程序完備導進而致公共政策制定的繁瑣和形式化,延誤問題的解決和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最后,政策程序要有穩(wěn)定性。隨著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成熟,程序的制度化、法制化防止了政策的隨意性。程序的穩(wěn)定性能夠保證公共的意愿和訴求能及時反饋給制定主體,從而規(guī)范了權利訴求,提高公眾的預見性,確保社會問題的合理解決。(3)完善公共政策內(nèi)容公正性??茖W有效的公共政策離不開科學的咨詢,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就需要政策咨詢專家的支持。各種專家、學者組成的政策咨詢機構在當下政策制定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逐步成為政策制定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公共政策的智囊機構為公共政策決策提供必要的技術、學科領域等知識支持,使得政策方案更加科學合理,這樣也能強化社會公眾對政策的認可,增加社會公眾對公共政策的社會認同。因此,我國政府加快扶持各種政策智囊機構的建立和完善。在完善智囊機構的手段中,一方面要保證專家學者的獨立性,使專家學者對公共政策進行論證時不受政府影響。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起與專家學者順暢的溝通渠道,使專家學者快速準確的了解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咨詢研究。
參 考 文 獻
[1]占志剛.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探析[J].探索.2003(6):40~43
[2]吳永生,王飛.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于制定程序的視角[J].理論探討.2006(5):139~142
[3]章君榮.公共政策創(chuàng)新中合法性要素的制度分析[J].理論與改革.2006(1):27~29
[4]高信奇.公共政策主題合法性危機的呈現(xiàn)、危害及其矯正[J].長白學刊.2010(5):73~76
[5]周曉麗,馬曉東.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徑選擇[J].理論探討.2005(4):118~121
[6]邢玲.我國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機及消除對策[D].南京:東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