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下午5:30
荷蘭的馬斯垂克很幸運,受到時間調色板的青睞,將最濃郁的色調留給了它。
奉令去馬斯垂克考察國際藝術博覽會的情況,去前大林兄曾給我看過一張以金綠色為基調的美麗的馬斯垂克城遠景圖??稍谌デ邦A習功課時,無論網絡還是紙媒,相關資料甚少。
無奈,只能懷揣著對那金綠色系的憧憬,起步前往。
從法國到馬斯垂克沒有直達火車,須從比利時或荷蘭轉車。為了能搶拍到那里傍晚夕陽西下的景色,我們急匆匆地離開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終于趕上了下午5點30到小城的火車。
——這是個很“歐洲”的城市,熟褐色的馬斯垂克火車站,和歐洲大部分的老城一樣,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當地代表風格的建筑。一邁出火車站,眼前四通八達的廣場,井井有條,前邁幾步,就有的士或汽車站。此景,突然與小時候家鄉(xiāng)杭州火車站的記憶,奇妙地重疊起來……
小城鎮(zhèn)的便捷,在這兒顯而易見,讓您親切如歸。
一條古老久遠,又充滿現代商埠特色的街道正對著火車站大門廳。沿途稍稍留意,從兩旁建筑物與街道的規(guī)則,便能看出哪些是古羅馬的風貌,哪些是荷蘭風格,或是比利時特色,這座曾經被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與法國都占據過的小城,因它地處荷蘭、比利時、德國的三國交界,每走十幾分鐘就會有一些各具地域、時代特色的教堂涌入眼簾,會讓你在小城幾個小時的散步中,絕無悔意。
時間的腳步,在這里既不失身份,又留下印記,完全不像跟不上歷史腳步的老八股。
一點也不想坐車了,我們沿著街道邊走、邊拍、邊按著地圖慕名去找它的馬斯河,因馬斯垂克的字義,就是“跨越馬斯河的地方”。
沒走幾步,哦,這條寬闊藍綠色的河流,正披著晚霞贈予它那金色而透明的紗裙,在情意綿綿地拂過小城的臉頰……
在歐洲這10多天,泡了近40座美術館或教堂,內心的驚嘆就沒有停息過。人類信仰的偉大,在保存與祭壇的調色板上留下如此多的生命腳步——無論他是老百姓、藝術家,還是教皇。
這次,可謂真正的藝術散步了。在第二天下午離開前,加上進美術館,整整走了8個多小時。和前幾個城市一樣,一早離開酒店,先找家近處的超市買好食品,塞進背囊。散步中,累了,就在天空中尋找教堂建筑的尖頂,找到教堂進內,坐上一會,讓心靈靜謐地享受一下需求,再在其門口廣場的椅子上,將背囊里的食物轉送到腹內,完成生理需求;而馬斯垂克教堂四周的景色,又能讓你愛不釋手,定會隨手舉起相機留下幾張照片。當然,遇到陽光來訪,自然就散漫不起來,得搶拍。
站在教堂門前,環(huán)視四周的民居,這小城竟使我有了想留下居住的想法。
2012年9月20日下午6:30
馬斯垂克老城區(qū)不大,整個城市沒有地鐵,的士要打電話預約,也有公交車,但較少。在問路時,當地人都勸我們走路。因而這次我們幾乎將整個馬斯河東西岸的老街道全部走遍。
沿途,夏末的綠葉映青天,金色的霞光,跟著我們從馬斯河上的圣塞爾法斯大橋,搖曳著轉到大教堂的大飛檐上,又透過樹葉斜射過來。那弧形屋影與聳立尖塔的界限,正移動著歷史的分明,整個城,應該屬于八世紀的光影凝視——歌特式建筑加巴洛克風格,但誰能說得準確呢?
我依稀看到了這里千年前保留至今,平常百姓的種種生活品味,哥特式建筑的小陽臺前燦爛的鮮花,赭石和土黃色混合搭配組合成斑駁而高大的城門旁,伸展著已長了近百年,仍然生機勃勃的綠蘿。
建筑和品味告訴我們的是文化積累的厚度。
這城市的人,少得讓我們兩個中國人感到害怕,往往長長的一條小巷,見不到一個人影。這種時間,無論在中國的深圳還是北京都是人多到擁堵狀態(tài)。可這里,偶爾想問路,卻找不見人影,需走不少路,特意去找那些騎著自行車匆匆而過的路人,可您只要與他們打招呼問路,都特別禮貌熱情,很認真的幫你分析地圖,指劃著告訴你怎么走最佳。
那天為了搶陽光,我們不敢先去酒店,一直背著行李,追趕著快要離開的太陽。我們和陽光一起,將城市美麗的教堂尖塔作為散步目標,踩著巖石塊鋪就的小巷道路,穿越著時間……晚霞的光,頑皮地閃爍著,時時和你捉著迷藏,一會消失了,怎么也找不著,突然,就會嘻嘻哈哈地站在你面前,拿它一點轍都沒有。害得我們有好幾個教堂,往往在拍時,太陽不在,躲進了云層,剛一拍過,它便露臉,興奮地將光芒灑得滿地金黃,又將那些尖塔鑲滿鉆石。被捉弄的我們,只得老老實實地又趕快跑回去再拍一遍。
2012年9月20日下午7:30
突然,眼前一亮,一家中華飯店!太好了,總算有中餐可吃。被喂了近10天面包奶酪西餐的肚子,瞬間反抗起來,本能的生理需求,強行占領了身心的全部陣地,并趕跑了剛剛欣賞小城的興奮。
我們歡天喜地坐下,盡管這里的一盤普通的炒素菜,價格貴過深圳的幾倍,此時也完全不心痛了……
坐在飯店的戶外下,眼前就是大市場的教堂。此時,太陽再也無法戲謔我們了,云里霧里地躲著,有氣無力地在灰淡濃藍的云霧中轉悠著,直至無奈而徹底地把老城交到燈光手中。
經營這個飯店的老板是個香港人,來這里幾十年了,見到中國人特別熱情。我們聊得很開心,來小鎮(zhèn)的中國人不多,他除了向我們介紹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情況,還建議我們去看看附近的三國交界之地看看……
猛然我回憶起,十幾年前,來過這個小城,當時是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途徑此城鎮(zhèn),專程去了這香港老板介紹的三國交界點。當時,我們坐著幾十人的旅游大巴,還在白天途徑火車站的那條街道停歇,旅行社限時讓我們在那里散步了2個小時。就是這城,就是這中心區(qū)域的老教堂,當然那時我們是以購物為主,急巴巴地晃了一眼景色,就被導游招呼上車。
在寫這些文字時,當年神秘的圣彼得堡地窖和教堂,仍然閃現眼前,我沒能進一步進入其故事起點,只能在快速的行走間,將今天偶遇此地已經營幾百年店家葡萄酒的珍貴和巧克力的濃香奉獻出來。漫步這里,老街坊的歌特式長穿廊,拱形雕花的支柱,只要略略伸手,觸摸到的便是文化珍寶——中心區(qū)大市場內琳瑯滿目的的跳蚤市場,買賣古董典雅的小商店,尤其是這里建筑風格迥異的老教堂、美術館,更顯現其歷史身份的榮光。
夜幕中,寧靜的小城,如繁華過后的沉淀,正在無言訴說其更深層文化的態(tài)度……
2012年9月21日上午8:00—下午1:00
為了抓住昨晚逃跑的陽光,第二天清晨,我們再追趕到馬斯河古老的圣塞爾法斯大橋上,因這個位置,正是我懷揣著憧憬而尋覓的金綠色中的小城之景,那里能抓攝到清晨的小城染盡金輝的最佳倩影。
——站在橋頭,望著馬斯河兩岸的古城,河水清漫云煙起,綠風拂過岸前橋;湛藍淺綠的河水在金色陽光的軟語輕吻下,喚醒了遠近處沉睡在綠樹叢中,錯落有致、風格各異的教堂尖頂們。
陽光微風輕起,托著移動的船只,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人生如夢,可嘆漂往何方?
沿著馬斯河,漫步走往展覽中心和伯尼芳坦美術館,——馬斯垂克展覽中心的歐洲藝術博覽會是在春季召開,目前是備展期間,大門緊閉,地方很大,幾乎見不到人,大片大片寂寞的凈綠色,隨風搖曳著點頭歡迎著我們的來到,感謝相機,為我們留下了今天思念和一起共處時光的倩影。
幸虧有了iPad2,在它的指引下,我們走著找到了當地最大的伯尼芳坦美術館,在那里,我清晰地看到了藏品中印滿了時間調色板濃濃淡淡、色調各異的腳印。
背著超重的散步歐洲美術館的美好計劃,我們的腳步從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起步——西西里島,再從龐貝古城——羅馬;從葡萄牙的里斯本——巴黎。
為保證完成考察馬斯垂克歐洲藝術博覽會的任務,從巴黎開始我們便二天三城市,上午參觀巴黎的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下午拜訪盧浮宮,夜晚上火車,深夜落腳荷蘭阿姆斯特丹,晨起跑它的跳蚤市場后,再趕往其國立博物館,下午趕3點那趟到馬斯垂克小城的火車。身體完全呈機械狀態(tài),時間緊張到給這機械加油的時間也沒有,經常餓著肚子強行力竭前進,往往一沾到酒店的床,身體就像被磁鐵吸住的零件,體力不濟到無法動彈。
管他物價飛漲,管他國土相爭,管他出版期限,詩樣的生活,仍然在馬斯垂克的街巷回蕩。那天我們坐在圣瑟法斯教堂廣場旁的木長椅上,擺上一早在酒店附近的大市場上,買好的荷蘭獨具特色的水果和面包,靜聽教堂唱詩班悠揚的歌聲,與偶爾路過的行人點頭微笑,不必問墻角的鮮花是誰家的,也不必了解古教堂是哪個年代留下的……
有前人的浪漫,必然有今人的腳步跟進。就像馬斯河堤旁的柳樹一定會換裝,由綠而黃,飄落于河水間,又隨波逝去,街頭的櫥窗也是一樣,夏季的短衫,換了秋冬的新款,使勁兒吸引著我們這些愛美女人贊慕的目光。想象著昨晚街頭華人餐廳的香港老板說的圖景,“這兒夏季的傍晚很美,一家人邁出家門便可在河邊、樹陰下散步靜賞,這樣的享受,在香港是完全無法獲得……”
一瞬間,我似被時間的調色板絆倒,陷入一幅濃淡交集的風景畫中。在這里,還有什么別的不能放下嗎?
鏈接:馬斯垂克與歐洲藝術博覽會
馬斯垂克(馬斯特里赫特),地處荷蘭南端,隸屬于林保省,并與比利時、德國毗鄰,是歐洲古城之一。公元前50年至公元4世紀末間,羅馬人在流過此境的馬斯河上修了座橋,而馬斯垂克的名字意思是“跨越馬斯河的地方”。
馬斯垂克從中世紀開始,就在不同政權中流轉,一直到19世紀才再次劃歸荷蘭所有,城市里的建筑和氛圍也因此和大多數的荷蘭城市大相徑庭。馬斯垂克可以說是最不“像荷蘭”的一個城市,不過也可以說她是個很“歐洲”的城市。1991年,歐洲共同體在此簽署了《馬斯垂克條約》后,讓這座城市更是名盛一時。
馬斯垂克會展中心(歐洲藝術博覽會),簡稱TEFAF,每年的春季都會在荷蘭南部馬斯垂克市舉行。該展會1975年開始創(chuàng)立的馬斯垂克TEFAF被視為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以藝術品和古董為主題的活動。每年展會中都不乏經典的中國古董展品。
2012年是馬斯垂克舉辦歐洲藝術和古董展覽會的第25個年頭。25年來該展示會廣受好評,已被譽為國際藝術市場的重要平臺和晴雨表。每年有超過85%以上的展銷商來自荷蘭之外的國家。對于每一位希望緊跟時代、重視展會所提供的潛在的龐大關系網的博物館館長和策展人而言,該展會都是不容錯過的。
歐洲藝術博覽會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聲譽,其一在于該展會對藝術品的嚴格篩選程序確保了展品的質量。175位國際知名專家組成的29個專家評審委員會,將就真?zhèn)?、品相等因素,對藝術品進行認真審核。如果一件藝術品不能符合該展會所設置的嚴格標準,它將會被撤出,放到一個鎖定區(qū)域,其展商只能在博覽會結束后才能將它拿回。其二,自2000年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博覽會首次引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失竊藝術品數據庫“國際失蹤藝術品登記組織”。該組織會檢測每一件展品是否被記錄在他們的數據庫中。再者,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和齊全的設施也為博覽會增色不少。
該博覽會設置了繪畫、古董、現當代藝術、手稿、經典古董、頂級珠寶、設計、紙本藝術與陳列櫥等9個展區(qū)。每年3月舉辦TEFAF的荷蘭小城馬斯垂克人氣十足,吸引著全球各個地區(qū)的博物館、畫廊、收藏家、媒體等機構前來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