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軍旗(Ensign)相機在古舊相機收藏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Selfix和Autorange兩大系列折疊120產(chǎn)品曾是當時全球高端相機的典范之作。軍旗相機屢見于各種書籍、網(wǎng)站、貼吧,介紹的、販賣的、探討的、交流的不一而足。收藏者,特別是折疊機藏家的柜子里必定要擺上幾臺,否則對不起“收藏”二字。也難怪,軍旗、蔡司依康、愛克發(fā)以及福倫達這四大折疊名機中,只有它不是德產(chǎn)。但其機械質(zhì)量、成像和操控性等很多方面不輸以上。軍旗相機最大的賣點是其所配鏡頭,光學(xué)素質(zhì)被普遍認為優(yōu)于同時代的德國同類鏡頭。不夸張地說,英國百年相機生產(chǎn)史上,軍旗相機是生產(chǎn)時間最長、款式最多、質(zhì)量最穩(wěn)、產(chǎn)量最大的品牌相機。
從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的百年之間,生產(chǎn)軍旗相機的霍頓(Houghton)公司及其以后不斷更名的霍頓-布切爾(Houghton-Butcher)公司和軍旗(Ross-Ensign)公司,主要依仗著該公司位于倫敦東北部沃爾薩姆斯頓(Walthamstow)的工廠,也就是全英國最大的相機生產(chǎn)基地,生產(chǎn)了包括木制和銅材的各種尺寸的干板機、木制皮飾的2.5 x3.5英寸單反機、成系列的大盒機、各種尺寸的早期120折疊機、Ensignette系列金屬材料的小折疊機、以及后來聲名鵲起的軍旗卡賓折疊機等大量產(chǎn)品,形成了龐大的照相機產(chǎn)品線,包括Ensignette,Midgets,F(xiàn)ull-Vue,Multex,Carbine,Commando,Range系列、Selfix系列、Autorange系列等等。本文將重點介紹幾款可愛的金屬材料制造的小折疊機,他們在當年名噪一時,在今天卻鮮為人知。
首先出場的是Ensignette系列。1909年圣誕節(jié)前,由瑞典工程師、設(shè)計師馬格努斯 · 尼爾(Magnus Neill)設(shè)計的Ensignette問世(圖1),這是英國第一款全金屬制造的微型(Miniature)折疊機。早期的機身由純銅制成,1912年后改為鋁制。機身非常袖珍,尺寸僅有10×5×2厘米,重250克。
該機設(shè)計、制作十分精良,操作非常簡便,在折疊狀態(tài)時用兩個手指捏住兩端向上一拉,即可將前臉部分順著可調(diào)節(jié)的導(dǎo)軌拉出,進入使用狀態(tài)(圖2)。用畢,用雙手的拇指和中指向外拉導(dǎo)軌,食指向下輕按前臉部分即可復(fù)原。它的所有信息都標注在前臉上,兩側(cè)有兩個圓形標記,左面壓刻的一圈文字是“PATENT- 28464 -1907”,意為1907年注冊的28464號專利(圖3)。右面的則是大家熟悉的印有 Ensign字樣的英國米字旗,也就是軍旗相機的標志,旗下的小字是“British Made”(不列顛制造)。中間是簡易的消色差半月板(Achromatic Meniscus)鏡頭,快門置于鏡前,光圈為f11、f16和f22三擋,速度是T、B、I(快門)三速,均由外置的金屬手柄調(diào)節(jié),無測距和調(diào)焦裝置。相機采用腰平取景,取景器位于前臉上方。最下方標注了相機的品牌、生產(chǎn)商和產(chǎn)地(圖4)。只有機身號P-9210刻在后蓋的里側(cè)(圖5)。
1909年的Ensignette使用的是Ensign公司生產(chǎn)的E1膠卷,一次可拍6張底片,底片尺寸是11/2×21/4英寸,即3.8×5.7厘米,1913年后,改為使用柯達公司的128膠卷。該機完全是現(xiàn)代工業(yè)產(chǎn)物,流水線生產(chǎn),這種方殼機身找不到一處焊點,后蓋的拆裝要用些力氣,因為嚴絲合縫、隙不容發(fā)。這說明它的全部零件(鏡頭、皮腔除外)都是靠模具來完成沖壓和拉伸的。
Ensignette一直生產(chǎn)到1926年,其產(chǎn)量約有一萬多臺,大概有50多種型號,許多沒有量產(chǎn),但有兩款與眾不同,一款是鍍鎳的紅色皮腔機,顯得十分華貴(圖6);另一款在前臉左側(cè)標有了DELUXE(豪華)的標記,并且在前臉的上方又加上另一個專利號“165575 1920”(圖7),除此之外,基本構(gòu)造和使用方法沒有多大變化。因為在當時它是一款創(chuàng)新產(chǎn)品,一經(jīng)問世,大受歡迎,并引來全球的批發(fā)商訂貨,當年的廣告顯現(xiàn)了人們對這個小玩意兒的鐘愛(圖 8)。
筆者在英國從一位專販二手相機的敘利亞老人手里購買此機時,他告訴我,這小玩意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是軍品,其“軍旗”的牌子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的確,那時是木機和方箱機統(tǒng)治的年代,和平時操作尚且不便,戰(zhàn)場上目標過大,還沒擺弄好就可能喪命。據(jù)說大戰(zhàn)時德、法兩國為了記錄戰(zhàn)爭場景,征調(diào)許多著名畫家到前線繪畫,很多人命喪陣前。英國可能因為有了Ensignette,挽救了畫家們的性命。
Ensignette系列大類上分1型和2型,在1912年推出的2型相機上已明確標出了Ensignette No.2的字樣(圖9),而早期的1型上并沒有No.1標記。除此之外,二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體量,2型機比它的“兄長”大出一圈兒,尺寸為13×6×2厘米,重達480克(圖10)。它的造型、功能、結(jié)構(gòu)、操作方式與1型機基本一樣,主要區(qū)別(除了體積)有如下幾處:(1)取消了B門;(2)膠片為7.5×4.8厘米畫幅(1913年使用伊斯曼柯達公司的129膠卷);(3)“PATENT- 28464 -1907”的字樣從前臉改在了機身里面(圖11);(4)Ensign的標志放到了前臉左面的圓圈里(參見圖9)。(4)前臉右面圓圈的Ensign標志被“MADE BY HOUGHTON LTD LONDON ENGLAND”所替代。
Ensignette 2型也有許多版本,它的特點是向高端發(fā)展,2型B使用了Cook Anastigmat f/6.8 鏡頭,2型Z De-Luxe(豪華)版使用了蔡司Tessar f/6.3鏡頭。這些都彰顯了它追求奢華的一面,以滿足高端消費的需求。
Ensignette是英國甚至世界相機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是第一款實際的、真正的緊湊型相機,它恰到好處地填補了這類既小巧又便于攜帶并易于操作的相機的空白,從當年的廣告上可看出它也得到女性的青睞(圖12),同時開創(chuàng)了微型相機批量化生產(chǎn)的先河。
2012年,古典相機愛好者楊曦先生對這兩臺“爺爺級”的寶貝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他自裁膠卷進行試拍,無奈二位爺脾氣古怪,快門時快時慢,沒有清晰的照片以饗讀者,實為憾事。不過楊曦先生在另一臺Ensign微型折疊機上取得了成功,它就是上世紀30年代問世的,也是霍頓-布切爾(Houghton-Butcher)公司生產(chǎn)的最后一款口袋機-Ensign Duoble-8,也稱“軍旗雙8”。
Ensign Duoble-8相機大約問世于1935年,折疊時尺寸為9.3×6×2.3厘米,重250克。全部金屬制成,機身貼有印花皮飾,兩側(cè)呈弧形,后蓋向右打開,使用127膠卷,可以利用標準的8張膠片拍16張3×4厘米的底片,這就是所謂的雙8(圖13)。
筆者的這臺號碼為J3185的“雙8”裝有一個Ensar Anastigmat f/4.5 的鏡頭,可調(diào)焦,不能聯(lián)動測距,快門速度 1/25、 1/50 、1/100 秒,及 B 、T門。光圈設(shè)5擋:f4.5、f5.6、f8、f11和f16。我們在相機的前臉上找不到快門柄,原來它被隱藏在前臉板的后面,這樣的設(shè)置便于使用者操作(圖14)。機身的后蓋上釘了一塊銅牌,在沒有聯(lián)動測距的相機上常??梢砸姷筋愃频你~牌,它用表格的方式列明了光圈和距離的組合關(guān)系,最上方的一行字“PICTURES ARE SHARP AT”意為:要想照片清楚,就按下面表格辦(圖15)。這臺相機一個精彩的看點是它的皮套,一整張厚僅1毫米的皮子將機器從左到右圍裹起來,設(shè)計之精巧,使用之方便,令人嘆為觀止(圖16)。
從以上設(shè)置看,Ensign Duoble-8已具備了現(xiàn)代相機的基本要素,脫離了簡易相機的行列,盡管它還是那么小巧精致,便于攜帶,但從當時的廣告看,已經(jīng)不像20年前以突出便捷的使用為賣點,而是以突出相機本身及其功能為重點(圖17)。
楊曦先生的堅毅終于感動了這臺年近八旬的“老爺子”。它在楊先生的擺弄下煥發(fā)了青春,快門、光圈都非常準確,鏡頭十分干凈,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清晰照片說明了一切(圖18)。
在1930年后,霍頓-布切爾公司還研發(fā)生產(chǎn)了一款名字就叫“侏儒”的微型相機(Ensign Midget),它也是由瑞典工程師、設(shè)計師馬格努斯 · 尼爾設(shè)計,但已經(jīng)不是簡易相機了,外形介于Ensignette和Ensign Duoble-8之間,功能與Ensign Duoble-8相似,型號分為Ensign Midget 22、33、55幾種(圖19),其中最有特色的是1935年為慶祝英王喬治五世登基25周年發(fā)布的S33和S55銀禧紀念機,全部銀制,做工考究,配以絨質(zhì)內(nèi)襯的禮品盒及灰色的皮套,皇家風(fēng)范由此盡展其中(圖20)。
Ensign微型相機從1909年的Ensignette發(fā)端,到1940年的Ensign Duoble-8收山,歷時30余年,從外形到配置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又由于工業(yè)和科技的發(fā)展及消費者的需求將一款簡易相機推到了現(xiàn)代相機行列(圖21)。當其勢頭正猛時,1940年位于倫敦的霍頓-布切爾公司被德軍作為軍事目標空襲炸毀。重建后,Ensign微型相機的所有系列都不再生產(chǎn),Ensign Duoble-8成了絕唱。此后人們的目光就被Selfix和Autorange兩大系列所吸引,直至1960年代“軍旗”墜落。
(感謝楊曦先生給予本文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