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稱為“江城第一夫婦”的賀元亨和胡小青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經(jīng)相攜走過了82個春秋,如今,他們已是雙雙過百,并成了武漢市第一對百歲夫妻。令人羨慕的是:兩位老人不僅精神矍鑠,思路清晰,在感情上也是相濡以沫,廝守一生。如果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完美愛情的標(biāo)準(zhǔn),那么他們可稱得上是最完美的愛情演繹者。
賀元亨和胡小青的老家都在湖南省常德,算起來,出生于1910年的胡小青要比賀元亨還要大一歲。但只要提起當(dāng)年結(jié)婚時的情況,兩位老人還是記憶猶新。胡老太太說,他們的婚姻是由父母包辦的,結(jié)婚時她才19歲;賀老伯則說,他出生在一個大戶人家,兄弟較少。而胡小青家境貧乏,人丁興旺,人的模樣也好,是典型的“門當(dāng)戶對”。他還清楚地記得當(dāng)時村莊里的景象:有山有水,有一條河流過村前。兩人結(jié)婚后,感情甚好,無論是戰(zhàn)亂流離,還是天災(zāi)人禍,一直是心心相印。胡小青沒有上過學(xué),大字不識一個,但卻聰明賢惠,極善持家,平日賀老伯的衣食住行都是她給料理的。賀老伯上過私塾,新中國成立后,他考上了湖南革命大學(xué),當(dāng)過小學(xué)的語文教師。但在家中,他卻是個典型的“妻管嚴(yán)”,對妻子的話一向是言聽計從。平時,他花錢不善算計,這也多虧了胡小青,小日子才過的下去。上世紀(jì)50年代末60年代初,賀元亨因故入獄5年,這5年是他們一生中唯一分開的日子,胡小青因無法探視自己的丈夫,所以也不知道丈夫什么時候能夠出來,于是就守在監(jiān)獄附近做保姆,以此來維持生計,拉扯孩子長大,等候著丈夫出來的那一天。
有人戲稱兩位老人的生活是“甜蜜了一輩子”,此話確實不假。1964年,二老隨著女兒遷到了漢口居住。為補貼家用,兩人就在家中做紙盒,賀老伯甚至還去撿過垃圾。但再苦再累,兩人也是恩愛如初。上世紀(jì)80年代初,七十余歲的賀老伯白天在糧食局做臨時工,晚上擠在十幾平米的屋子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在這期間,胡老太太還患上了卵巢癌。這對生活本來就不寬裕的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賀老伯除了四處籌錢,一有空就守在妻子的身邊。經(jīng)過醫(yī)生的治療及丈夫的悉心照顧,胡小青終于挺了過來,兩人的感情也愈發(fā)深了:吃飯時,會相互為對方夾菜;吃魚時,剔好刺再送過去;吃其它的菜,先嘗嘗好吃不好吃,好吃的才送過去;一個雞蛋分成兩半互相喂。天氣好時,二老還會手牽手地去買菜,到武大、東湖游玩。社區(qū)街坊也經(jīng)常看到他倆相攜出門,曬一會兒太陽,還牽著手買上幾個水果。就連看電視,兩人的興趣也是一致——都喜歡看言情劇。
胡老太太不認(rèn)字,看不懂屏幕下方的解說,但這不要緊,因為有老伴兒在一旁為她解說。何況老太太的領(lǐng)悟力很強,誰喜歡誰,她總能一眼就看出來,回頭來再告訴老伴兒。兩人一邊看,一邊討論誰喜歡誰。當(dāng)然,二老有時也會“吵架”,但這正是二人感情的“調(diào)味劑”,也是他們恩愛的一種方式,到了關(guān)鍵時刻,即便是跟女兒斗嘴,二老也會“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致對外”。兩位老人80余年的愛情故事,在鄰里巷間被傳為佳話,一些90后的大學(xué)生也上門向二老討教愛情寶典。
每當(dāng)這個時候,胡老太太就說:“談朋友要相互欣賞,不能把結(jié)婚當(dāng)作‘門路’。也不能因為對方窮,日子就不過了。要學(xué)會跟著時代走。兩人要有話說,不能差得太遠(yuǎn)?!彼€夸賀老伯“很有文化,會認(rèn)字寫詩”,看來,賀老伯一直是胡老太太心目中的才子。而賀老伯則夸胡小青“長得比我漂亮,皮膚白,做飯最好吃”等等。如今,他們早已忘記孩子們的生日,唯獨把對方的生日記得清清楚楚。生日那天,兩位老人會手拉手的出門,自己找個“好地方”過生日。
“人生易老情難老,恩愛是他們的長壽秘訣?!倍系呐畠嘿R前進透露了二老的長壽“秘訣”。她說,二老非常恩愛。穿衣互相幫,出門手牽手,相互間的照料無微不至。社區(qū)里的人也都說二老樂觀開朗,為人友善熱情。他們的生活起居也很有規(guī)律:一天按時三餐,不沾煙酒茶,也不挑食。早餐有牛奶、雞蛋、饃饃或面食。午餐和晚餐多為白菜豆腐,煮得較爛。他們不愛吃燙菜,即便是冬天,依然喝涼水,吃溫?zé)岬牟?。如果說他們還有什么特別愛吃的菜,那就是特別愛吃肥肉和鯽魚。誠然,這只是兩位老人的日常養(yǎng)生或是飲食的習(xí)慣,但值得一提的是:老人的高壽同樣也離不開社會的關(guān)心。去年底,社區(qū)還專門為老人做了百歲大壽。當(dāng)?shù)氐睦淆g辦表示:要專門請個保姆,為二老提供一天兩小時的居家養(yǎng)生護理服務(wù)。難怪兩位老人會說:“我們的日子是越過越樂呵了?!?【編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