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是一種源于中國的傳統(tǒng)書寫工具。毛筆是漢族在生產(chǎn)實踐中發(fā)明的。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勤勞智慧的漢民族又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存其精華,去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幾千年來,它為創(chuàng)造漢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漢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筆是漢民族對世界藝術(shù)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
毛筆,是古代漢族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但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圓珠筆、鋼筆等。毛筆卻有著它們所替代不了的歷史作用。
歷史沿革
毛筆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1980年陜西臨潼姜寨村發(fā)掘一座距今五千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從彩陶的紋飾花紋可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跡,證實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筆或類似毛筆的筆。
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xiàn)筆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筆的樣子。在湖南長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陽長臺關(guān)兩處戰(zhàn)國楚墓里分別出土一支竹管毛筆,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毛筆實物。湖南長沙出土的那支筆,竹桿粗0.4cm,桿長18.5cm,筆頭為兔箭毛制成,長2.5cm,筆頭夾在劈開的竹桿頭上,用絲線纏捆,外涂一層生漆。從其制作工藝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區(qū)看,毛筆在戰(zhàn)國時已被廣泛使用。只是沒有統(tǒng)一的名稱。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中有“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拂,秦謂之筆,從聿從竹”的記載。
史有秦代蒙恬造筆之傳說。傳蒙氏選用兔毫、竹管制筆,制筆方法是將筆桿一頭鏤空成毛腔,筆頭毛塞在腔內(nèi),毛筆還外加保護性大竹套,竹套中部兩側(cè)鏤空,以便于取筆。蒙氏造筆后統(tǒng)稱為筆,因此毛筆中有其最為著名的一種毛筆,即“蒙筆”,又稱“蒙恬精筆”、“侯筆”。侯筆即侯店毛筆,古稱“象筆”。筆長桿硬,剛?cè)嵯酀?,含墨飽滿而不滴,行筆流暢而不滯。
到了唐代,侯店村毛筆藝人李文魁在北京開設(shè)筆店,一名愛好書法的太監(jiān)同他結(jié)為兄弟,經(jīng)常把他制作的毛筆買進皇宮,受到皇帝的賞識,于是侯店毛筆譽滿天下,并被奉為御用之品。所以,每逢三月三日,侯店一帶制筆藝人都放鞭炮、擺宴席,紀念毛筆創(chuàng)始人蒙恬。
漢代時毛筆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一是開創(chuàng)了在筆桿上刻字、鑲飾的裝潢工藝,如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兩墓中各出土一支刻有“白馬作”和“史虎作”的毛筆:二是出現(xiàn)了專論毛筆制作的著述,如東漢蔡邕著《筆賦》,這是中國制筆史上的第一部專著,對毛筆的選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評述,結(jié)束了漢代以前無文字評述的歷史:三是出現(xiàn)了“簪白筆”的特殊形式。漢代官員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筆的尾部削尖,插在頭發(fā)里或帽子上,以備隨時取用。祭祀者也常在頭上簪筆以表示恭敬?!鞍遵R作”毛筆出土時就是在墓主頭部左側(cè)。
至元代、明代時,浙江湖州涌現(xiàn)出一批制筆能手,如馮應科、陸文寶、張?zhí)戾a等,以山羊毛制作羊亳筆風行于世,世稱“湖筆”。自清代以來,湖州一直是中國毛筆制作的中心。與此同時,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名牌毛筆陸續(xù)出現(xiàn),其中上海李鼎和毛筆、安徽六安一品齋毛筆都曾在國際博覽會上獲獎。
起源傳說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領(lǐng)兵馬在中山地區(qū)與楚國交戰(zhàn),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戰(zhàn)爭拖了很長時間。為了讓秦王能及時了解戰(zhàn)場上的情況,蒙恬要定期寫戰(zhàn)況報告遞送秦王。那時,人們通常是用分簽蘸墨,然后再在絲做的絹布上寫字的,書寫速度很慢。蒙恬雖是個武將,卻有著滿肚子的文采。用分簽寫戰(zhàn)況報告,常影響他的思緒。那種筆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寫不了幾個字就得停下來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會把非常貴重的絹給弄臟了。蒙恬以前就萌生過改造筆的念頭,這次要寫大量的戰(zhàn)況報告,這個愿望就越來越強烈了。
戰(zhàn)爭的間隙中,蒙恬喜歡到野外去打獵。有一天,他打了幾只野兔回軍營。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彎彎曲曲的痕跡。蒙恬見了,心中不由一動:“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筆來寫字,不是更好嗎?”
回到營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絹上寫出來的字斷斷續(xù)續(xù)的,不像樣子。蒙恬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塊絹也給浪費了。一氣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敗,仍然抽時間琢磨其他的改進方式。幾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這一天,他走出營房,想透透新鮮空氣。走過山石坑時,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筆”。蒙恬將它撿了起來,用手指捏了捏兔毛,發(fā)現(xiàn)兔毛濕源源的,毛色變得更白更柔軟了。蒙恬大受啟發(fā),馬上跑回營房將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這時竟變得非?!奥犜挕?,吸足了墨汁,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字體也顯得圓潤起來。原來,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質(zhì),經(jīng)堿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由于這支筆是由竹管和兔毛組成的,蒙恬就在當時流行的筆名“聿”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筆”(今日簡寫作“筆”)。
最初的毛筆是用來涂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于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
筆的典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筆不僅是書寫的工具,也成為了中國書法繪畫的一個重要部分,沒有毛筆就沒有了中國書畫的線質(zhì)特點。歷史上,“筆”也衍生出了許多典故。
投筆從戎。東漢名將班超小時候家境貧寒,靠給官府抄寫文書維持生計。每天從早抄到晚,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一天,班超抄著抄著,忽然把手中的筆一扔,大聲嘆息道:“大丈夫應當效法傅介子和張騫,像他們那樣到邊疆去建功立業(yè),爭取封侯的功名,哪能在頃筆硯之間討生活呢?”班超棄文就武,發(fā)奮立功,被歷代青年奉為學習的榜樣。語出《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入木三分。王羲之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被稱為“書圣”。這與他的天賦有關(guān),更離不開他的刻苦練習。相傳他曾經(jīng)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可見他的勤奮與刻苦。相傳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語出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毙稳輹O有筆力?,F(xiàn)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如椽大筆。東晉大臣王殉曾夢見一個人將一支椽木般粗細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后王珣告訴別人說:“大概要有大手筆之事落在我身上了?!辈痪没实垴{崩,朝廷果然要王殉負責起草重要文告。后人就用“如椽筆”、“大手筆”來稱譽著名的文章家及其作品。語出《晉書·王殉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爆F(xiàn)在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江郎才盡。傳說南朝江淹少年時夢見有人送給他一支五色斑斕的筆,從此寫詩作文文采斐然,進步特快。數(shù)年后,江淹奉旨出京辦事,在冶亭住宿,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在你那里多年,應該還給我了?!苯捅闾统鰬阎械奈迳P交還給他。此后,江淹寫的詩文大不如前,清詞麗句全無。當時的人十分婉惜,稱之為“江郎才盡”。
妙筆生花。李白少年時代,曾經(jīng)做過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自己平時所用毛筆的筆頭上突然綻放出非常鮮艷漂亮的花朵。與此同時,一張張白紙自動飛到他眼前。李白高興極了,就抓起那支開滿花的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之后,李白天才橫溢,寫下千古傳頌的詩篇,被稱為“詩仙”。語出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現(xiàn)在比喻寫作技巧非常高超。
毛筆分類
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來分。
按筆頭原料可分為:胎毛筆、狼毛筆(狼毫,即黃鼠狼毛)、兔肩紫毫筆(紫毫)、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豬鬃筆)、鼠毛筆(鼠須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筆、聯(lián)筆、斗筆、植筆等。
依筆毛彈性強弱可分為:軟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為寫字毛筆、書畫毛筆兩類。
依形狀可分為:圓毫、尖毫等。
依筆鋒的長短可分為:長鋒、中鋒、短鋒。
我國制筆歷史上以侯筆(河北衡水)、宣筆(安徽宣城)、湖筆(浙江湖州)為上。
毛筆鑒賞
毛筆雖然是實用工具,但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需求,毛筆的制作及品種不斷提高、增多,工藝改進,使毛筆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漸也成為收藏,鑒賞珍玩的古物。毛筆不易保存,筆毫重實用易壞,所以毛筆的鑒賞可以從筆毫的形制,重要的還是著眼于裝飾意味濃厚的、色彩艷麗、內(nèi)容豐富的筆管上。
筆毫的形制是為書寫、繪畫的需要而改進提高的。古人以竹筍式制成筆毫,是我國傳統(tǒng)品名,屬于短鋒羊毫、兼毫筆類。鋒短而身短粗,形如筍狀。鋒腹粗狀,落紙易于凝重厚實。除實用外,給人以鑒賞趣味。又如蘭花式制成的筆毫,也是我國傳統(tǒng)毛筆品類之一。筆頭圓潤,潔白純凈嬌柔,似含苞欲放之玉蘭,給人以秀美觀賞之感、賞心悅目之快。古代還有一種品名,把筆毫做成葫蘆式,兼毫圓潤堅勁。
自筆管成為鑒賞和珍藏的對象后,人們便常以珍寶珠玉制毛筆管,以獲裝飾之美或夸耀其財勢和地位。如: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唐秉鈞在《文房肆考圖說》卷三《筆說》中說:“漢制筆,雕以黃金,飾以和壁,綴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極為華麗矣?!贝藭r的毛筆,不僅是書畫工具,有的還是供人鑒賞觀玩的藝術(shù)品。文中敘述筆管的裝飾已達完美精工,已完善了鑒賞的條件。如:古代工匠能利用筆管不及寸的圓周上,描繪、鐫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氣勢,足以表現(xiàn)了獨特的裝飾趣味。達到了鑒賞的條件。故宮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云龍、龍鳳、雙龍管筆就是一例。
這些毛筆管、筆套均髹黑漆為地,用彩漆描繪山,海、云龍戲珠紋。大海波濤洶涌,山石聳立,其間,浪擊山石,驚濤四起,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一派海闊天高的意境,襯托蒼龍凌空飛舞,在云中騰越戲珠,氣勢磅礴。加之彩漆描繪精細,色彩明麗和諧,畫面構(gòu)圖主次分明,布局嚴謹。筆管和筆套鑲金扣,增添了富麗華貴之感。筆頭毛色光潤,渾圓壯實,葫蘆式鋒尖錐狀,美觀挺拔,精工巧制,“尖、齊、圓、健”四德完備,是明代制筆水平的實證,是傳世文房四寶中的珍品,是毛筆鑒賞的稀物。所以鑒賞毛筆的著眼點就是看筆管的用料和筆管的裝潢與繪畫、雕刻、鑲嵌的藝術(shù)水平。用料及裝飾為上,其價值就高。
(編輯 溫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