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得好:“要想身體好,早上吃碗豆腐腦。要想家里富,冬天吃塊熱豆腐?!倍垢?,鮮嫩爽口,色潔柔滑,經(jīng)濟實惠,老少咸宜,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深受國人的喜愛,堪稱我國的“國吃”。
我國是毋庸置疑的豆腐之鄉(xiāng),《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劉安?!眲彩菨h高祖劉邦的孫子,曾聚集數(shù)千門客共同編寫《淮南子》。劉安一生癡迷道學(xué),欲求長生不老之術(shù),不惜花費重金廣招方術(shù)之士,不料煉丹未成,卻用石膏點豆汁合成一塊塊芳香誘人、白白嫩嫩的東西。當?shù)啬懽哟蟮霓r(nóng)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劉安也歪打正著成為豆腐的老祖宗。
到了宋代,豆腐已成為重要食品,豆腐文化也廣為流傳。理學(xué)家朱熹曾在《素食詩》中寫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shù),安坐獲泉布?!痹娔┻€自注:“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shù)?!倍垢欧Q“菽乳”,還有個“小宰羊”的別號,就是把嫩美的豆腐比喻為羊羔。“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也成為人們用來表示清白的歇后語,這原汁原味的小蔥拌豆腐,本身就讓人賞心悅目,要是再滴上少許芝麻油,更是香氣撲鼻,清爽鮮美,令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再如,我們常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武大郎賣豆腐——人熊貨囊”,“豆腐掉進灰堆里——拍不得,打不得”等等,都足見豆腐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之緊密。
歷代文人墨客也走進傳播者的行列,對豆腐多有吟詠。文學(xué)家兼美食家蘇軾善食豆腐,他在任杭州知府期間,曾親自動手制作“東坡豆腐”,留有“煮豆為乳脂為酥”之句。詩人陸游曾在自編的《渭南文集》中記載了豆腐的烹調(diào)方法。
元代學(xué)者謝應(yīng)芳,善用豆腐養(yǎng)生,他在筆記中寫道:“誰授準南玉食方,南山種玉選青黃。工夫磨轉(zhuǎn)天機熟,粗滓囊傾雪汁香。軟比牛酥便老齒,甜于蜂蜜潤枯腸。當年柱史如知味,飲乳何須窈窕娘?!睆倪x料、制作過程、養(yǎng)生功用等方面給予禮贊,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清代學(xué)者袁枚也在《隨園食單》中說:“豆腐得味遠勝燕窩?!痹峨m不懂得做豆腐,可又偏愛吃豆腐。有一次他去友人家里吃到一種名叫“雪霞美”的菜肴,“雪”即指嫩白的豆腐。他忙向友人請教做法,朋友笑言:“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你能為豆腐三折腰嗎?”袁枚二話不說,馬上拜了三拜,對方見此情景大笑不已,便將烹飪此菜的秘法傳授給他。
民間還流傳有一首《豆腐詩》:“朝朝只與磨為親,推轉(zhuǎn)無邊大法輪。碾出一團真白玉,將歸回向未來人。”這首詩的作者并不是文人名士,而是宋代一位姓王的做豆腐的老師傅。臨終前,他口述自己創(chuàng)作的《豆腐詩》,叫兒子代筆寫下來留存于世。
其實,早在唐代,在高僧鑒真法師東渡時,就將豆腐的制作方法帶到了日本。至今在日本的市場上還能看到“唐傳豆腐淮南堂制”的商標,以示正宗。之后,豆腐之法逐漸傳至歐美等地,享譽世界。1920年,周恩來赴法國勤工儉學(xué),曾創(chuàng)辦豆腐店,他用自己的烹飪技藝做出美味可口的豆腐菜肴,既滿足了外國人想品嘗豆腐的愿望,又賺錢支持求學(xué)生活,早已傳為佳話。
作為我國共產(chǎn)黨人早期領(lǐng)導(dǎo)人之一的瞿秋白先生,就義前在獄中寫下《多余的話》,其中有這樣的句子:“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永別了!”可見這位革命先烈對豆腐的感情,并以此道出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眷戀。毛澤東也曾說過:“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是香的。”即便是現(xiàn)在,一到長沙,當?shù)厝司蜁嬷饘m殿不可不去,那里的小吃特別是臭豆腐不能不吃。
當代著名作家汪曾褀說:“關(guān)于豆腐可以編一部大書?!睔q月流逝,書雖未能寫出,卻也留下一首詩:“淮南治丹砂,偶然成豆腐。馨香異蘭麝,色白如牛乳。邇來二千年,流傳遍州府。南北滋味別,老嫩隨點鹵。肥鮮宜魚肉,亦可和菜煮。陳婆重麻辣,蜂窩沸砂鹽。食之好顏色,長幼融臟腑。逐令千萬民,豐年腹可鼓。多謝種豆人,汗滴其下土?!?/p>
古往今來,豆腐既是平民百姓的家常菜,又是高雅殿堂的美味。其食法頗多,聞名中外的豆腐菜肴不勝枚舉:北京的臭豆腐,四川成都的麻辣豆腐,江蘇無錫的銀魚豆腐,陜北的水煮豆腐,上海的五香豆腐干等。以四季劃分,有春季的“香椿拌豆腐”,夏季的“麻辣豆腐”,秋季的“荷花豆腐”,冬季的“什錦火鍋豆腐”,這些都是國內(nèi)外食客皆宜的盤中美食。
人們之所以如此鐘愛豆腐,是因為它還被稱作“植物肉”,是強身養(yǎng)生的滋補品。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氨基酸等營養(yǎng)元素,既具有經(jīng)濟實惠、食用方便、鮮嫩可口的特點,又具有多種藥用功能,味甘而咸,性寒而散,生津潤燥,降低膽固醇。于是,美國的《經(jīng)濟展望》雜志預(yù)見,未來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并非是汽車、電視機及電子產(chǎn)品,而是中國的豆腐。由此可見,我國發(fā)展大豆種植以及改革豆腐制作傳統(tǒng)技法的前途是十分廣闊的。
現(xiàn)代詩人張志真有一首《詠豆腐》說得好:“養(yǎng)生若大補,莫若食豆腐。感謝劉安公,制作之先祖。四川麻婆辣,河北白勞苦。生可拌小蔥,熟應(yīng)炒燉煮。老幼皆適宜,休分寒與暑?!比缃袢嗣竦纳钏揭呀穹俏舯?,街上天天都有賣豆腐的,花不太多的錢就能美美吃上一頓白玉般的豆腐,可謂物美價廉。雖然現(xiàn)在菜品種類應(yīng)接不暇,可我還是對豆腐情有獨鐘。
(編輯 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