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夢紅樓
《紅樓夢曲》這一系列詞曲,是寶玉神游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代表天意讓他聽到的。這系列歌曲,昭示了“金陵十二釵”以及賈府的命運,而開頭這支《引子》,既是警幻仙姑在引寶玉進入與他關(guān)聯(lián)最深者的命運密室,也是曹雪芹身為作者,在領(lǐng)著讀者踏上夢途。
紅樓的夢,是雪芹家族曾經(jīng)的興衰一夢,是賈府各色人等掙扎沉浮的人生一夢,其實也是作者送給讀者的,關(guān)于繁華與虛妄、關(guān)于追逐與失去、關(guān)于愛與恨、關(guān)于生與死的一場大夢。
《紅樓夢曲》十四首歌是如此重要,然而寶玉卻聽得茫然無趣至極。寶玉不懂,他生命里最重要的十二個女子的一生已經(jīng)在他面前排演過了,而他卻在此時覺得困倦渴睡。就在此刻,他本有一次機會可以讓渾渾噩噩的生命提早夢醒,悟得天機,而他在該醒的時候,卻想要睡了,所以警幻就罵他是“癡兒”。
曹雪芹有詩說:“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寶玉不醒,究其原因還是作者不醒。曹雪芹用十年時間的執(zhí)筆來緬懷他生命里的不舍與不得不舍。他筆下的留戀和告別都是沉痛的,所以曹雪芹才實在是個癡人。
癡人說夢,這個夢引得二百多年來的讀者也如癡如狂。所以這首《引子》,不單是在為書中人的命運作引,也是在為書外人的癡情作引。
◎亦引亦殤
在1987年版電視劇《紅樓夢》歌曲中,《引子》和《枉凝眉》用的是同一支曲調(diào)。也就是同一首曲子,換了兩篇歌詞來唱。所謂“引子”,是在說唱藝術(shù)中,正式內(nèi)容上演之前,概說全劇、略講創(chuàng)作緣由的第一支曲目。因此這同樣的曲調(diào)就在暗示:“引子”就在指向“枉凝眉”,《引子》的潛在語言是告訴大家,這全本故事,縱然攢眉千遍,也都枉付東流。
《引子》作為太虛幻境“薄命司”中所有女子命運之曲的總引,它唱響的是所有薄命紅顏的共性,所有美好衰敗的總序。
“枉凝眉”,這正是《紅樓夢》中一切人和事共同的命運,是作者自始至終向讀者講述著的主題。
但是,縱然枉付,也不辜負。作者之所以贊賞愛戴這些女子,是他從她們必然的悲劇走向中,看到了不負人生一回的美好。
◎告別前緣
前世為一棵絳珠仙草的黛玉,本是花木之身,《枉凝眉》中稱她為“閬苑仙葩”,葩就是花;而寶玉是下凡到人間的神瑛侍者,瑛就是美玉,也就是歌里唱的“美玉無瑕”。他們兩個之間有一段“木石前盟”,那是早在他們落入紅塵成人之前就締結(jié)了的緣,是在前世就形成的盟約。
所以今生得遇,正是這奇緣眷顧。但最后成虛,似乎又是奇緣不足。歌中唱:“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個問題在三生石畔的靈河岸上沒有答案,當(dāng)初只顧相逢,當(dāng)神瑛侍者把手中的甘露送給絳珠草的時候,未及思索要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導(dǎo)致今生“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只能是嗟也枉然,嘆也枉然。
寶玉與黛玉的緣,主體是發(fā)生在前世,而不是在今朝。當(dāng)曾經(jīng)的神瑛侍者日日對著一株仙草灌注愛意的時候,當(dāng)靈河旁的絳珠草日日向著神瑛侍者生長出神采的時候,他們之間的緣,就已經(jīng)在深刻地進行了,而且那已經(jīng)是他們之間最為親密的相對。可以說,到絳珠仙草修得女體,游離于離恨天外,不需要再做一株等待雨露才能存活的弱草時,他們二者的緣就已經(jīng)趨于結(jié)束了,他們已經(jīng)完成了朝夕相對的需要。后來,只因絳珠草心內(nèi)難解纏綿之意,才追隨神瑛侍者下凡投胎,希望以眼淚償還他的甘露?!跋胙壑心苡卸嗌贉I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其實絳珠草所要做的,只是為上一段緣進行一個收尾。
所以寶、黛今世的緣,是以結(jié)束為目的,而不是以開始為目的。
黛玉到人間,說到底是來向?qū)氂褡龈鎰e的。有緣相知,無分相守,有緣熟悉,無分親密。“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雖似曾相識,卻無法執(zhí)手。
由此可見,有些人,雖然相遇,但他們的緣分在上輩子就大體完成了,今生的交會,不過是前世緣一個小小的余音和收尾。有些相逢,只為了斷前因,而非開啟后緣,只為終止前情,而非結(jié)出后果。
所以寶玉與黛玉的緣,在仙界,而不在人間,在前世,而不在今生,在過去,而不在未來。因而,“枉凝眉”,這是他們愛情里與生俱來的一個姿態(tài)。
◎枉亦不悔
寶玉上一世的仙緣是黛玉,而寶玉這輩子的姻緣,是要著落在寶釵身上的。即使寶玉不情愿,也得認(rèn)這個緣。
因此,書中那個神秘的癩頭和尚,才把與寶玉生來所銜之玉上文字正好匹配的八個字送與寶釵,并叫必須鏨在金器上,以促成“金玉良姻”的好事。寶玉的玉上鐫有“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八字,寶釵的金鎖上鏨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這兩句話工整之極,幾乎可看做是一副對聯(lián),橫批便是“金玉良姻”。
可惜,雖然注定了是姻緣,卻規(guī)定不了能否是“良姻”。寶玉用這輩子和寶釵走進婚姻,他的情卻用在了上輩子的靈河邊,遺留不到人間。
寶玉與黛玉,是前世的情緣;寶玉與寶釵,是今世的姻緣。這也許就是他們?nèi)齻€人的一種宿命。
可悲的是,“金玉良姻”的說法給了寶釵誤導(dǎo),讓她錯把一生托付給了一個心里早在上輩子就住下了別人的男子。
寶釵之于寶玉,缺少一份來自仙界的似曾相識,缺少一份關(guān)乎性靈的情緣。他們兩個之間所有的,只是發(fā)生在人間,些微不得不盡的情分。
既然寶玉與寶釵并非良配,那么,為何那個來自仙界的癩頭僧,卻一直在用“金玉之說”來暗示兩人的姻緣呢?
癩頭僧用今世的糾纏,分散了前世的因果;用避不開的注定,干預(yù)著不放手的枉然。他未嘗不是在用一段明知不合的締結(jié),點化著寶玉、寶釵、黛玉,還有那塊青埂峰下的頑石,以及蕓蕓眾生:
有些心機是枉費的;
有些追尋是枉然的;
有些心血是枉耗的;
有些眉頭是枉凝的。
這便是寶玉和黛玉飛蛾撲火般的相戀??v然枉凝眉,也要走一回。為心中所愛而付出,痛也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