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上的瑕疵、傷痕、乃至歷史留下的印記,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決定讓什么樣的人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
“你們怎么能有兩個孩子而不被開除公職?”在武漢警官職業(yè)學(xué)院教大學(xué)語文的朱桂華,和身為中南民族大學(xué)副教授的丈夫楊金洲,帶著一雙兒女出門時,常有人對他們露出驚異艷羨的神色。“有辦法,有辦法。”朱桂華總是笑著打哈哈,“總不能對人解釋那么多吧?!?/p>
5年前,朱桂華帶著9歲的兒子,楊金洲帶著6歲的女兒,重新組建起了一個新家。比起一般再婚家庭,他們經(jīng)歷過的矛盾沖突無疑更多更復(fù)雜,卻也讓他們真正懂得,所有幸福的瞬間,都是漫長努力的結(jié)果。
中年閃婚
2006年8月的一天,朱桂華和在相親網(wǎng)站上相識的楊金洲在咖啡館初次見面,趕著去開同學(xué)會的她,留下一本自己的書,沒說上幾句話便匆匆離開。4小時后,朱桂華出于歉意撥通了楊金洲的電話。沒想到,他還在咖啡館里看她的文字,朱桂華的心有些微微發(fā)熱。
“對我而言,精神生活永遠第一位……”再次見面,兩人一直聊到咖啡館打烊。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對方竟然在精神層面上和自己如此契合。
他們很快相約,如果雙方孩子相處融洽,發(fā)自內(nèi)心稱呼他們父親母親時,就結(jié)婚。原以為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沒想到朱桂華的兒子小軒和楊金洲的女兒葉子一見如故。見面當天小軒就主動問楊:“以后,我可不可以叫你爸爸?”幾天后,朱桂華正在給葉子洗澡,小女孩突然怯生生叫道:“媽媽!”朱桂華一邊答應(yīng),一邊背過身掩飾自己欣喜的眼淚。
精神上的相契和兒女的緣分,促成了一場中年閃婚。一個月后,朱桂華帶著兒子搬進了楊家。把婚姻比作建房子的她,早已做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心理準備。但隨之而來的閃婚之痛還是令她始料未及。
衣櫥里裝著楊金洲弟弟妹妹的衣服,衛(wèi)生間也放著多套牙刷……朱桂華猛然發(fā)現(xiàn),除了需要適應(yīng)各自的生活習(xí)慣,他倆的世界不僅有雙方的孩子,還有他的一大家人。
朱桂華喜歡安靜,渴望有空間干她熱愛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楊家弟妹在武漢打工,常到兄長家聚會。家里常常人來人往。本是女主人的婆婆,也感覺受到了來自新媳婦的侵犯。她不讓朱桂華進廚房,連拖把都不讓她碰,固執(zhí)地按素有習(xí)慣照顧她的兒子和孫女。
而最令朱桂華沒想到的是,原本最安心的孩子問題,竟成了最大的一根芒刺。小軒不適應(yīng)新家氣氛,葉子也感到不再是被關(guān)注的中心。他們常為誰控制電視主動權(quán)、誰多得了一句表揚、誰弄壞了誰的東西爭吵斗嘴?,F(xiàn)在看來,即便是親兄妹也會有矛盾。那時的兩人卻過于緊張,受補償心理驅(qū)使,對待對方孩子小心翼翼,卻委屈了自己的孩子。
夫妻倆也曾多次溝通,但當時無法理解的朱桂華,根本聽不進丈夫任何的分析和解釋。
看不清未來的路,朱桂華帶著兒子匆匆搬了回去。這時,距離他們結(jié)婚剛好一年。
占有即被占有,離開即團聚
朱桂華剛開始也很享受自己重新控制生活的自由。然而從早上吞下第一顆維生素藥丸起,她就開始了想念:擔心她用腦過度,楊金洲買回一大堆保健品;夜深人靜,當她頸椎開始發(fā)疼時,就會想起那雙因為替她按摩而生出老繭的手。
小軒也開始念叨繼父燒的魚,作業(yè)做不出便嚷著要給爸爸電話。朱桂華也放不下那個最單純、最信任繼母的女兒葉子。
愛還在,感情還在,矛盾也還在,但并無大災(zāi)大難,每個家庭都會經(jīng)歷的小小不順,就像腳下一滑的青苔,小心一點,用心一點,都能過去。朱桂華決心找到令這個家不散的辦法。
“我們可以安一個新家。這個家不是有形的,不在意是你搬過來還是我搬過去。在這個家里,每個成員,包括你的母親和弟妹都能獲得心安,不存在任何犧牲和屈就。”一個月后,兩人在最初相遇的咖啡館見面。朱桂華將自己思考良久的想法和盤托出。楊金洲舉雙手贊同。
從此,他們開始了一家兩居的松散自由式家庭模式。通常是周一到周五,楊金洲和女兒住進朱桂華家,周末,他們一家四口便又回到楊金洲那邊。有時朱桂華需要安靜創(chuàng)作,楊金洲就帶著女兒回自己家。
在朱家的日子,楊金洲像是要補償妻子之前的委屈,讓她感受到自己是女主人,回家便大聲問:“老婆,我的拖鞋在哪里,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恨不得上廁所都要讓她知道。
而回到楊家,朱桂華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局促。她學(xué)著丈夫,大聲問婆婆:“媽,我們的牙膏牙刷放哪兒了?今天能不能燒條魚來吃啊?”五天的放松,使朱桂華再和婆婆相處時,更從容自然。婆婆也變得親切,老人特別看重周末的相聚,變著法兒給他們做好吃的。
平時朱桂華不在,弟妹們來去更自由。大家庭的關(guān)系也開始變得融洽。
聚聚散散更有愛
一次,本來該幾天后過來的楊金洲突然出現(xiàn)在朱桂華面前,他臨時要到云南出差,舍不得那么多天后再見,于是提前來相聚。第二天,朱桂華送楊金洲出門,兩人竟像年輕的新婚夫妻一樣難分難舍。
一周后,朱桂華回到家,發(fā)現(xiàn)門口擺著好幾個大大小小的箱子。她好奇地打開,全是各種各樣的鮮花和干花?!拔业睦咸欤也恢浪窃趺磳⒛敲炊嘞渥优丶?,他又哪來時間給我買花的?!彪S后幾天,家里到處都是花,一家四口如同被淹沒花海,個個人面桃花相映紅。
就這樣,一家四口有時住在一起,有時分開。兩個孩子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珍惜兄妹緣分。開始上寄宿學(xué)校后,周末便成了他們最期盼相見的日子。家里的電腦上,有他們共建的名為葉小軒的文件夾,里面都是他們的照片、資料和游戲。規(guī)定一人一周只能打一小時的游戲,兩人總是湊在一起雙打,加起來便有兩小時。
兄妹倆偶爾還是會鬧矛盾,但經(jīng)過上次的離別,他們已經(jīng)懂得像真正的兄妹那樣去處理:“道理在誰那里,誰就是對的?!?/p>
生活中細小的愛,長年累月在一起,也可能會被生活的慣性所淹沒。適當?shù)木嚯x放大了彼此的關(guān)愛,便可能變成一場感恩的盛宴。
幸福是有模式的
朱桂華一直堅信幸福家庭是有模式的?!白呋椤蔽迥辏驄D倆仍覺得激情還在。
一次楊金洲去學(xué)校接朱桂華,被同事看到,“天啊,你先生看你眼睛亮亮的,好像熱戀的小伙?!敝旃鹑A當然有感覺,她在這樣的眼光里感受到年輕,以至于都不想照鏡子,因為鏡子會明白地提醒自己四十歲了。
除了保持距離的親近“走婚”,他們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也采用了理性與感性結(jié)合的“AA制”:建立公共基金,生活開支小到油鹽大到房子都是各出一半,各自負擔各自孩子的學(xué)費。如此,給對方和孩子買的禮物更加顯得珍貴而有意義。
經(jīng)歷了最初的陣痛,楊金洲給家里立下了一條重要的“秩序”——這個家不能散,所有的矛盾都必須在這個前提下得到解決。
夫妻偶爾賭氣,楊金洲便會打來電話:“我們?nèi)ダ系胤阶?”老地方就是當初兩人定情的咖啡館,這句話也成了他示弱的暗語。當然,有時候也會輪到朱桂華,給他買件新衣服,上前拉拉他的手……拿她的話說,“婚姻需要有彼此裝孫子的精神。哪能讓你一直裝大爺。”
在對待對方孩子問題上,兩人也不再畏首畏尾:“該表揚表揚,該批評批評,這才是真正負責(zé)的表現(xiàn)。”
2011年,他們合資買了新房。朱桂華特意給婆婆留了一間。這么多年“走婚”下來,她已經(jīng)習(xí)慣了有老人關(guān)懷的日子,也做好了再過大家庭生活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