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一方面同情唐城和樂樂父子,另一方面又為自己的孩子受其影響憂心不已。大愛與小愛激烈博弈,而后者明顯占上風。即便如此,誰也無法對這些父母作出所謂自私的評判,包括將兒子樂樂視為整個生命的唐城自己。
2011年11月的一天,唐城7歲的兒子唐樂樂結(jié)束了他在南京市玄武區(qū)特殊教育學校第一周的學習。這7天,他顯得悶悶不樂,和新學校相比,他更喜歡原來的公辦小學。懵懵懂懂的男孩,并未意識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唐樂樂,南京唯一一例粘多糖癥病患。極其罕見的疾病使得他在課堂上不是“很乖”,經(jīng)常打擾同學……擔心自家孩子將來面臨的升學就業(yè)壓力,其他家長拋開最初的同情,聯(lián)合要求將他轉(zhuǎn)走。
接近7個小時的采訪,唐城幾乎聲嘶力竭。他一再強調(diào),自己只是希望能讓兒子盡量體驗一段完整的人生,沒想到,會這樣難。
連賭的機會都沒有
“它比白血病還可怕,白血病還能賭,我們連賭的機會都沒有!”說起粘多糖病,唐城面色變得蒼白。樂樂的爺爺,一位78歲的老人拿來兩個鑲框的照片,“就是這個小家伙”,老人一臉憐愛地望著照片中帶著博士帽的孫子。即使身患不治之癥,唐家人還是希望樂樂能有和同齡人一樣的明天。
兩歲以前,樂樂除了說話晚一點外,和同齡人差別并不大。2006年5月22日,因為樂樂的一次意外摔倒,唐城帶他到南京市兒童醫(yī)院拍片檢查。結(jié)果單上那刺眼的“粘多糖病”四個字,令唐城夫婦一陣眩暈。
粘多糖是構(gòu)成身體結(jié)締組織如皮膚、骨骼、韌帶等支撐結(jié)構(gòu)的主要成分。粘多糖病是體內(nèi)缺少一種酶,使得粘多糖的代謝無法順利進行,逐步損壞器官。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病,癥狀出現(xiàn)后,醫(yī)生多半建議放棄治療,手術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風險極高。粘多糖病患者很少能活過15歲。醫(yī)生神情嚴肅的講述,將這個家庭拽入了深淵。
低頭向記者介紹這些時,唐城的淚水就在眼邊。他供職于南京一家大型企業(yè),并擔任包含進出口業(yè)務的重要職位。白天,唐城操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國際同行交涉,掌控著公司的命脈:而晚上回到家中,面對的是自己無能為力的兒子。反差巨大的生活,讓唐城的眼神失去了原有強勢的神采,和人說話時,他多半都低著頭看材料,很少直面對方的眼睛。
孩子是父母的緣
病情確診后,面對哭哭啼啼的一家老小,身為退休干部的爺爺表示:“既然他來到這個世界,就需要盡我們的心去善待他!”從此,“善待”成為家人對待樂樂的原則。
作為父親,唐城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完整地體驗人生。從小到大,樂樂只要想要,唐城夫婦總是傾其所有。兩人不低的工資全部用在了樂樂身上,治病、買衣服玩具……單位的同事較少人知道,平日光鮮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唐總”,至今還擠在老父親的宿舍里。
采訪中,唐城經(jīng)常說,樂樂是個純善的孩子。在這個7歲的小男孩心目中,沒有邪惡和壞人,沒有規(guī)則、臉色,更不懂得討人歡喜。大人世界中的揪心、哀愁和他全然無關。
唐城也會批評樂樂:“今天你又表現(xiàn)不好,你又做錯事了”,樂樂會說知道了,但教育到此為止。他不希望孩子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充滿太多指摘和責難,“只想他過得快樂些。這也是‘樂樂’這個名字的由來?!?/p>
在幼兒園度過3年無憂的時光之后,2010年9月,樂樂進入到家附近指定小學入讀。唐城將孩子的病情和治療情況寫成一份書面說明,提供給了學校。如同一個正常的孩子般上學,被唐城視作樂樂生命體驗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1個和28個
一年級開學,因為個子矮,樂樂被分在教室最前排。開學沒多久,接送樂樂上學的爺爺便收到老師的投訴:樂樂經(jīng)常離座,在教室里小便,還脫褲子亂跑,嚴重影響教學秩序。為了減少樂樂小便,每天早上他不被允許喝水,但效果不佳。
由此開始,這位矮人一頭的可憐小男孩,似乎越來越不受同學和老師喜歡。放學時,看見爺爺來接樂樂,天真的小學生會嘰嘰喳喳“告狀”:“今天樂樂又挨批評了!”
唐城痛苦地解釋,小便頻繁是粘多糖病的直接表現(xiàn),他還拉著樂樂的手給記者看,那是一雙因病向內(nèi)彎曲不能伸直的小手,“連提褲子的力氣都沒有,他不可能故意脫褲子”。
同時,唐城判斷:孩子脫褲子亂跑,也許和他感到孤獨有關。樂樂沒有完整的表達能力,但又有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他也許用這樣的方式獲取關注。然而,外人卻無法像父親唐城那樣耐心深入地了解這些。慢慢地,樂樂的座位從第一排挪到最后一排。
2010年11月份開始,為了少影響別人,樂樂每天只上半天課,下午由奶奶教語文,退休的姑姑教數(shù)學。但樂樂的“搗亂”沒有停止,唐家和其他家長、學校的矛盾便不可調(diào)和。
2011年10月17日,唐城被通知參加一個校方和家長參與的溝通會。會上,唐城誠懇地介紹樂樂他身患的粘多糖病——他不指望得到同情,但希望至少能贏得一些理解。
很快一個女家長打斷了他:“我們不是來聽這些的,我們要聽怎么辦?”“我家女兒成績跌得厲害……”“你的孩子沒有升學和就業(yè)壓力,而我們的孩子都有,你太自私了……”“我同情你,但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同學。”如同連珠炮般,幾位女家長輪番發(fā)言。
家長會變成了批斗會,無助的唐城唯有固執(zhí)地回應:“我怎么可能給你們什么承諾!”最后,校長宣布幾點意見,樂樂將不準進入教室、學校將提供閱覽室給他一人上課……隨后,唐城幾乎逃也似的離開了現(xiàn)場。
唐城為自己的妥協(xié)感到憤怒,這怒火更多是沖他父親的身份而來,無力保護兒子的辛酸,連讓他體驗完整人生的微小愿望都無法實現(xiàn),令得這個身為大型企業(yè)高管的中年男人,悲傷難抑得痛哭失聲。
每個孩子都不應被辜負
特殊教育學校成了樂樂無奈的選擇。然而,特校招收的學生智商都在70以下,樂樂的智商是97。負責給他做測試的南京腦科醫(yī)院的醫(yī)生把唐城夫婦叫到一邊,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你們干嗎要給孩子戴這樣一頂帽子?”站在醫(yī)院的走廊上,要強的唐城強忍淚水。
在家長們稱要集體“罷課”的壓力之下,玄武區(qū)教育局介入此事,玄武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最后“特事特辦”,招收樂樂入學。
樂樂開始跟隨該校三年級學生就讀,除了他,班上還有4個孩子:兩個自閉癥兒童、兩個腦癱兒。盡管沒有自尊意識和邏輯分析能力,樂樂還是覺察到了變化。以前每晚睡覺前,他都會讓媽媽把第二天的課本和紅領巾準備好,但到特校只上了一個星期課,他便不再吵著要上學,有一天甚至對媽媽說:“我今天不想去學校了?!?/p>
“他們說我們自私,說樂樂沒有升學和就業(yè)壓力,殊不知……”,唐城痛苦地停頓了一下,“殊不知他一生下來就要面臨活下去的壓力!”夫婦倆曾在心中無數(shù)次盤算,抬眼時才心碎地發(fā)覺,眼前這個只有7歲的小男孩,竟已走過他生命的半程時光。
在父母心中,孩子就如同天上降落的星星,給自己溫暖,照亮彼此未知的旅程。每個孩子都不應被辜負?!岸际菫榱俗约旱暮⒆印?,身為父親的唐城像了解自己一樣了解那些家長。但在樂樂的未來這個問題上,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感到虛脫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