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迪·伍德沃德是上世紀80年代英國海軍著名將領。曾擔任英阿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zhàn)的英國海軍特混編隊的指揮官。他以其廣博的知識,快速的反應能力,高超的指揮協(xié)調技巧,成功地駕馭了這場具有高技術特征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
成為艦隊司令
伍德沃德,1932年5月1日,出生在英格蘭西部的蘭斯頓。1946年,他考入了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畢業(yè)以后,他被正式授予海軍少尉軍銜,先后在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上見習了大約一年的時間。隨后,他再次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參謀與指揮學院學習。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一艘潛艇上任職。
伍德沃德用了十年的時間,終于從潛艇部門長干到了艇長,并成為公認的潛艇專家、反潛作戰(zhàn)專家和核工程專家。后來,他又被保送到了國防研究學院學習,開始在國防戰(zhàn)略層面參與謀劃與海軍有關的問題。從國防研究學院畢業(yè)后,伍德沃德先后擔任了大型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的艦長、英國皇家海軍潛艇海上訓練部的主任和海軍計劃處的處長,這些經歷使他駕馭全局的組織指揮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1981年,伍德沃德被晉升為海軍少將,并被任命為英國皇家海軍第—分艦隊的司令官,成為獨當一面的海軍高級指揮員。
遠征南大西洋
馬爾維納斯群島地處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航道要沖,是通往南極的前哨陣地和中轉站,其附近海域具有豐富的海洋石油資源,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英阿馬島主權之爭由來已久,1833年英國占領該島后,在長達150年的時間里,兩國曾多次就該島的主權問題進行了系列談判,但一直也沒有談出個結果。1982年2月,英阿和談破裂。4月2日,阿根廷突然出兵占領了馬島。雖然此舉大大出乎英國政府預料,但英國的反應也相當迅速,當日便成立了戰(zhàn)時內閣和作戰(zhàn)指揮機構。
在20小時之內,英國政府就做出了派遣特混艦隊遠征南大西洋的決策。英國距馬島約1.3萬公里,航程漫長,遠征難度極大,選擇一位合適的司令官非常關鍵。最終,伍德沃德被選定為指揮官。4月3日伍德沃德接到作戰(zhàn)命令時,正率領艦隊在地中海上進行軍事演習。為了迅速行動,速戰(zhàn)速決,伍德沃德一改艦隊統(tǒng)一編隊出航的傳統(tǒng)做法,決定采取分別航渡、集中會合的辦法。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征集了40余艘艦船,運載地面部隊約4000人,組成了第一梯隊,駛往南大西洋。
當時,伍德沃德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是英國此前并沒有準備好在南大西洋與阿根廷進行一場戰(zhàn)爭,因此情報工作做得很差,對于阿方的軍情了解不足。二是有“冰?!敝Q的南大西洋,氣候惡劣,遠離基地的英軍艦隊勞師遠襲,困難重重。伍德沃德在旗艦成立了一個自動化指揮室,給參謀們提出需要搞清楚的詳細問題,采取平行工作的方法,分頭研究處理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了作戰(zhàn)方案,制定了詳細計劃。4月17日,伍德沃德率艦隊到達阿森松島。特混艦隊在這里進行了短暫停泊、補給和休整,并利用島上美軍的大功率通信干擾設備,對阿軍實施電子干擾。4月19日,伍德沃德率艦隊主要作戰(zhàn)群,離港向馬島進發(fā),留下兩棲作戰(zhàn)艦只,在阿森松島進行訓練和補充物資。
奪取前哨陣地
為了在戰(zhàn)區(qū)獲取4-前哨陣地和立足點,伍德沃德擬定了奪占南喬冶亞島的作戰(zhàn)計劃。為隱蔽企圖,他一方面調整艦隊航線不直接指向馬島,讓阿軍誤判英軍的作戰(zhàn)目的;另一方面施放各種干擾,讓阿軍雷達誤認為英軍兩棲登陸集團與特混艦隊主要作戰(zhàn)群在一起,誘使阿方認為英軍將在5月1日登陸馬島,把力量投入到保m_-5島方面。4月27日,英海軍陸戰(zhàn)隊“特別舟艇中隊”—舉奪占了南喬治亞島。4月底,伍德沃德率特混艦隊主力順利駛抵馬島海域,在阿軍對馬島的防御準備尚不完善之時,對馬島從海上和空中進行了全面的封鎖,并完成了戰(zhàn)時展開。馬島距阿本土大約510公里,阿軍占領馬島之后,不斷增兵該島,并以本土作為依托,成立了南大西洋戰(zhàn)區(qū)。因此,奪取制海、制空權,切斷阿根廷本土與馬島的??章?lián)系,就成了英軍登陸馬島的前提。為此,雙方展開了封鎖與反封鎖的激烈爭奪。
全面封鎖馬島
伍德沃德建立起多層封鎖線:外層封鎖由潛艇的海上巡邏飛機擔任的,主要目的是封鎖阿本土海軍基地、港口及進出航道,不讓阿根廷的艦艇離開基地和進入英國所宣布的作戰(zhàn)禁區(qū)內;中層封鎖,由“競技神”號和“無敵”號兩艘航母擔任,伍德沃德將這兩艘航母部署在馬島東部阿軍轟炸機作戰(zhàn)半徑之外,并由艦載機執(zhí)行封鎖和值班巡邏,搜索進入禁區(qū)的阿軍艦船,截擊來襲戰(zhàn)機;內層封鎖,主要由驅逐艦和護衛(wèi)艦編成的作戰(zhàn)群擔任,封鎖范圍包括??颂m海峽及以東各主要港口周圍,形成對內正面,重點包圍馬島,襲擊靠近馬島岸邊的阿軍艦船和岸上目標。這種部署保證了英軍對馬島的有效封鎖。4月30日,英對馬島周圍200公里實行海上、空中全面封鎖;5月7日將封鎖區(qū)擴大到阿大陸沿岸12公里以外。到5月20日,英軍基本達到了封鎖馬島,削弱島上守軍力量的目的。
由于海路被封鎖,馬島機場成為阿軍獲取補給的重要基地,也是阿軍飛機打擊英軍艦隊的主要基地。因此,伍德沃德從5月1日起,就動用了“火神”戰(zhàn)略轟炸機,配合航母艦載機和艦炮火力對馬島機場進行了連續(xù)轟炸。不僅起到了封鎖作用,還使阿軍認為英軍將在斯坦利港登陸,從而轉移了阿軍注意力。
輕取馬島戰(zhàn)役的勝利
阿軍的水面艦隊游弋于英軍艦隊的西北面和西南面,成鉗形攻勢與英軍特混艦隊對峙。雖然阿軍艦船處于英國宣布的作戰(zhàn)禁區(qū)之外,但伍德沃德仍然擔心它們會對艦隊構成威脅。5月2日,在征得英國戰(zhàn)時內閣批準后,伍德沃德命令核潛艇“征服者”號向阿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發(fā)射了魚雷。在馬島以南封鎖區(qū)之外擊沉了該巡洋艦。英軍此舉違背了禁區(qū)宣言,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但阿根廷為保存海軍實力,還是決定把艦只收縮到本土港口。雖然特混艦隊的海上威脅消除了,但阿根廷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頑強戰(zhàn)斗精神也讓英軍吃了不少苦頭。阿軍裝備有較先進的“超級軍旗”、“幻影”等戰(zhàn)斗機,擁有“飛魚”空對艦導彈。他們采用超低空飛行的方法,成功地避開英艦雷達的探測,進行了多波次攻擊,一舉擊沉了英軍先進的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但伍德沃德布設的防空體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戰(zhàn)果,他們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有效地保證了兩艘航母的安全。
為了達成登陸作戰(zhàn)的突然性,伍德沃德又決定采取避實就虛、攻其弱點的戰(zhàn)術,選擇了阿軍沒有設防的圣·卡羅斯港作為登陸場。他將兩棲突擊梯隊集結于阿飛機作戰(zhàn)半徑之外,利用不良天氣和黑夜開進、展開,同時在伯克利灣布置了若干艦只進行佯攻,然后又組織突擊隊夜襲了貝卜島,成功地破壞了阿軍在島上的機場、雷達站和軍火庫。
英軍在5月21日凌晨順利登陸,并建立了灘頭陣地,22日上午登陸完畢,到25日已將登陸場擴大到了250平方公里,運輸物資超過了3200噸。之后,英軍登陸部隊分成南北兩路迂回合擊阿軍重兵固守的斯坦利港,終于6月1日占領了肯特山,完成了在陸上對阿根廷港的包圍。6月11日,英軍開始對阿根廷的斯坦利港發(fā)起總攻。戰(zhàn)至6月14日,終于迫使阿守軍1.4萬人放下了武器。戰(zhàn)后,伍德沃德被封為巴士高級勛位爵士。1983年5月,他又被任命為北約大西洋潛艇司令。1984年,晉升為中將;1985年,任英國國防部副參謀長;1987年,任英國海軍本土司令。直到1989年退役。
張寧據《新民晚報》佚名/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