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南方的鄉(xiāng)愁、南方的憧憬、南方的愛戀,是我一生永不改變的事?!比毡菊押蜁r期小說家中村地平(1908~1963)在他三十三歲那年(1941)出版《臺灣小說集》后記里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早自少年時代開始,中村地平已然深受佐藤春夫(1892~1964)書寫殖民地(臺灣)小說的影響,而對南方懷有強烈憧憬。大正十五年(1926),他終于一償宿愿,首次渡海來臺、入臺北總督府高等學校就讀,在這島上蘊育著青春期浪漫情懷的四年高校生涯當中度過了他的“臺灣初體驗”,畢業(yè)后返日進入東大文學部美術史科專攻美學,之后拜井伏鱒二為師,從此即以作家為專職。
昭和十四年(1939),中村地平為了收集小說材料,同時也期待南方的光與熱能夠為他治愈精神上的苦惱(早于就讀高校期間他便因為神經(jīng)衰落的問題而留級一年),因而再度來到臺灣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環(huán)島行旅(其中有十四天待在臺北,其余十六天則環(huán)島一周)。循著當年佐藤春夫旅臺的足跡,他不僅受到特別禮遇,也得到在地官員和人類學者的協(xié)助,遂得以獲取許多來自官方記錄以及人類學界搜集的原住民史料,并由此參酌陸續(xù)寫出多篇描述“蕃人”題材之作輯錄于《臺灣小說集》里,其中《原住民村的霧》更是近代臺灣文學史上第一篇以“霧社事件”作為故事背景的小說。
此處得特別提到的是,彼時擔綱《臺灣小說集》一書封面裝幀者,乃是日本近代美術史上赫赫有名,曾與一代宗師梅原龍三郎(1888~1986)、野獸派畫家林武(1896~1975)并稱“昭和三巨匠”的洋畫家暨書道家中川一政(1893~1991)。
當時,他和木下杢太郎(詩人)、川上澄生(版畫家)、中村地平等人皆為“灣生”(在臺灣出生)作家西川滿(1908~1999)籌組“臺灣文藝家協(xié)會”旗下成員(贊助員)之一,彼此透過這層關系遂有了相互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而今觀諸中川一政設計《臺灣小說集》封面封底分別以臺灣民間廟宇常見的門神版畫作為裝幀主題,描摹人物線條古樸而剛毅,彷佛沉浸在濃郁的亞熱帶空氣里,流泄出一種原始社會特有的素樸美感,其色彩俗艷且充滿生命力的表現(xiàn)形式顯然受到西川滿熱愛臺灣鄉(xiāng)土俗民文化的影響。
在他畢生度過了九十八歲高齡的漫長生涯當中,中川一政每每不斷嘗試涉獵油彩畫、浮世繪、水墨畫、木刻、小說插圖、書籍裝幀、書法、陶藝、詩歌、隨筆等多樣創(chuàng)作領域。出生于東京都本鄉(xiāng)區(qū),自幼勤奮好學的他,早自中學時代便已熱衷廣泛閱讀與求知,舉凡中國古典文學、老莊思想、詩經(jīng)乃至日本南宗畫、文人畫等無不鉆研。
明治四十三年(1910),青年作家志賀直哉(1883~1971)與東京帝大的同學武者小路實篤、有島武郎共同創(chuàng)辦《白樺》雜志,由此逐漸形成了日本文學界的一股新興力量,即所謂的“白樺派”,其成員大多出身傳統(tǒng)貴族學?;蛏狭魃鐣拥?,且都非常傾心于藝術,尤其是西洋美術;他們也率先透過雜志媒介將法國印象派繪畫介紹到日本。這時,甫從“錦城中學?!碑厴I(yè)的中川一政開始接觸油畫,據(jù)聞他習畫無師自通,其畫風頗有早期梅原龍三郎以及19世紀歐洲印象派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塞尚(Paul Cézanne)等人的余韻神采,并以定期閱讀《白樺》雜志作為自己吸收藝文知識的精神食糧。后來,在他二十一歲那年(1914)以一幅畫作《酒倉》入選“巽畫會展”,獲得畫界前輩岸田劉生(1891~1929)的高度推崇,遂在其引薦下先后加入“草土社”、“春陽會”等畫會團體。
這段期間,于創(chuàng)作過程幾乎全賴獨學成才的中川一政不僅以擁有西洋知識的“在野派”現(xiàn)代文人畫家自居,亦經(jīng)常以美術評論者與詩人作家的身份發(fā)表一些報刊文章,并將之匯編成冊,陸續(xù)出版?zhèn)€人詩集《人們不能一覽無遺》、隨筆集《美麗的季節(jié)》;同時也經(jīng)常替熟識的“白樺派”一幫文人好友們繪制書籍封面兼作雜志文章插圖。諸如武者小路実篤的《靈魂之孤獨》、《幸福的家族》,火野葦平的《兵團和小麥》、《黃金部落》,以及尾崎士郎的《一文士の告白》、《人生劇場》、《石田三成》等著述皆由中川一政擔綱裝幀設計,甚至到了晚年也仍持續(xù)不輟,在他八十七歲時(1980)還特別與女作家向田邦子于周刊雜志上進行對談,豈料翌年(1981)向田邦子即因遭遇空難事件而亡故,繼而接連替她設計了小說遺作《喔?是的》、《女鄰居》等書封。
值此,中川一政雖言僅將“裝幀”工作視為藝術創(chuàng)作余暇的一門副業(yè),但其生平經(jīng)手的封面設計卻也總計多達六百種之譜。有趣的是,這些裝幀作品正如同他的油彩繪畫,不惟整體色調活潑明朗,且往往帶有原始粗曠的即興筆觸,于輪廓線條之間顯現(xiàn)出一種淋漓盡致、自由自在的形氣與神貌,而他長年以往又特別喜愛摹畫櫻花、薔薇及其它花卉草葉等靜物,亦為常見的封面主題。至于繪畫以外,中川一政在書道(書法)方面的技藝與成就,也同樣如實呈現(xiàn)在他為筆下繪制眾多書籍封面所題寫的各種書名文字當中,正所謂“字如其人”、“一筆入魂”,當時人們每每形容他書寫的字就好像是古代(在野)武士般“剛毅木訥”,那看似無所牽掛的筆勢誠然屬于樸拙一路,醇厚深沉、耐人尋味!
昭和十二年(1937)7月,透過臺籍畫家楊三郎所屬臺陽美術協(xié)會及六硯會的協(xié)助,中川一政應邀前往臺北大稻埕永樂公學校主持春陽會舉辦的暑期洋畫講習會共九天,講演內容包括素描與油畫等,這也是他首度(也是唯一一次)造訪臺灣、并和當?shù)厮囆g界人士進行交流互動的一回難得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