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樂的方法跟做學問一樣?
這一本《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可以說是少數(shù)一延再延三延,讓整個編輯團隊討論不下數(shù)十次的一本書。有這么棘手嗎?不是的,實在是因為這是一本讓人從各層面都有所共鳴,每個角度都好適合介紹給讀者,太多美好之處,以至于難于下手的書。不過請放心,對于讀者來說,這絕對不是一本難下手的書,相對地,站在閱讀者的角度,十分推薦讀者帶著緩慢、放松的心情,一個月接一個月地跟著作者葛瑞琴的腳步,重新微調(diào)你的生活,打造更快樂的人生。
作者葛瑞琴·魯賓并非第一次寫書,但這是她第一本賣破百萬本的暢銷書。她之前的兩本書是《從四十個角度看丘吉爾》與《從四十個角度看肯尼迪》。畢業(yè)于耶魯大學法學院的高材生,上一份工作是在最高法院擔任大法官的法務(wù)助理,與丈夫及兩個可愛的女兒住在紐約上東城??吹竭@里,你會不會也覺得,這樣的人要談快樂(還來個提案),擁有這一切的她,過得不快樂嗎?
葛瑞琴并非是過得不快樂,卻在某個尋常日子的公交車上,驚覺“我應(yīng)該過得更快樂!我的這輩子,不該只是這樣?!庇谑?,她把快樂當作研究主題,在下定決心要過得更快樂的隔天,到圖書館借來一大摞書,涵括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的人物談快樂的書;接著她定下計劃,一個月訂下一個努力重點,還列出屬于自己的“十二守則”,以便在執(zhí)行每個月重點時遵守這些守則,最后,她還做了一個評分表,自己為自己每個月的決心評分。
看到這,你是不是更覺得,真是大怪人?。ㄋ拿妹靡彩沁@么想的),想要過得快樂跟做學問一樣!這樣會更快樂嗎?快樂不是虛無縹緲、感性的事嗎?可以理性地系統(tǒng)化計劃,甚至還科學化地評量嗎?
在她宣布要開始這為期一年的快樂生活提案后,包括作者的老公、舊識,都提出像你我一般的疑問甚至潑她冷水,她也曾這樣問過自己,卻在反復思考后下了決心:“努力讓自己更快樂,是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于是,她展開了這快樂生活提案,每個月不同的主題,包括家庭、夫妻、自我成長、親子、玩樂、饒恕、消費、友誼、面對死亡……最后結(jié)集成這本《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我們都不是冒險家,想要更快樂其實只需要微調(diào)
這一年來的快樂實驗,我總是戲稱為“美國版的‘發(fā)掘生活中的小確幸’”。作者在一開始決定為了更快樂而努力時,就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是冒險家性格,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我們都不是,我們對于現(xiàn)實生活雖不滿意,但也只是部分的不滿意,而非全盤否定。作者葛瑞琴就如同你我,她的快樂提案不是舉家搬到湖邊,或是放下家庭來場中年流浪,在一開始,她就希望這一年能在廚房中找到快樂,能微調(diào)自己的習性就能更快樂,這點,是不是很像近幾年來,非常風行的發(fā)掘“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作者從許多小地方著手,像是在以往催促孩子上學的忙亂早晨,學著放松心情,甚至哼起歌來;或是,原諒搶走原本要搭的出租車的粗魯男子。
這些從生活中積累的小細節(jié),看起來或許瑣碎,但反而引起眾多讀者的共鳴,畢竟,這些片段,才是我們生活的樣貌,大多數(shù)的我們都不是冒險家,也做不來冒險家的事,我們或許會被激勵到,卻深知自己永遠辦不到。而葛瑞琴的“快樂生活提案”正好代表了我們,相對于嚷嚷著要更快樂卻總是不采取行動的我們,她確實采取了行動,而且從生活中有系統(tǒng)地實踐起來??吹竭@里,你心中對于這份提案的質(zhì)疑,是否獲得了解釋?這個一開始不被看好的提案,在葛瑞琴的堅持下,不但執(zhí)行了一年,更重要的是,她確實變得更快樂了。
如果,你也想追求快樂,也想讓生活少點抱怨,少點煩躁,多點感恩,多點滿足,卻不知從何開始,建議你先翻開《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從中找尋靈感,或許,你看到1月份就停住了,因為已經(jīng)開始著手整理衣柜;或許,到了2月份,你每天忙于擁抱重要的人至少五次。
過得更快樂,永遠是人生最值得努力的目標。如果,你從書中找到開始微調(diào)生活的動力,這一份為期一年的快樂提案,你會怎么訂下主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