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黃磊在2002年、2005年前后編導了《似水年華》和《天一生水》,在這兩部電視劇中,他的角色有著相同的身份——古籍修復師,《天一生水》中的角色更是以天一閣和范氏家族為背景而展開?;蛟S,這樣的角色和故事,總是能夠溫潤得讓人動情。但真正古籍修復師及修復工作卻并不如影像中的那樣。不但“孤影伴青燈”,晚來又是一身病痛,很多人耐不住將青春付予殘紙,紛紛離去,剩下一卷卷古籍,枯了光華。
目前,全國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收藏古籍共3000萬冊左右,其中大部分殘破情狀嚴重,亟待搶救性修復。但修復人才短缺是目前最為凸顯的問題。國家自50年代開始便組織培訓班培育古籍修復人才,但能堅持在一線工作的人才屈指可數(shù)。
2001年,南京莫愁學校高級職業(yè)中學率先在全國開設古籍修復專業(yè),將古籍修復技藝引至全日制教學中,此后全國一些學校也相繼開設了古籍修復的專業(yè)課程。
2007年,國家啟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立的“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其中一項重要工作便是培養(yǎng)古籍修復人才。
2012年,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在匡時拍賣會以2.16億元人民幣拍得“過云樓”藏書,引發(fā)關注。
……
冷落多年的古籍慢慢得到關注,與此相關的古籍修復與保護工作、古籍拍賣與收藏、古籍整理和出版等等也相繼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若細細想來,張士達、潘美娣、邱曉剛等等一生以修復古書為業(yè)的古籍修復師,是否是習得一身書卷氣,又襲了一身悲慈,為古籍延續(xù)生命?那些為保護藏書而苦守一生的藏書樓后代呢?例如過云樓的顧氏一族。那些因為不忍見古籍浪跡無著而拍賣、收藏的人呢?莫不是這樣的心境。而現(xiàn)代出版人,以現(xiàn)代出版的方式整理出版古籍,必定也是有著不想古籍被束之高閣的念想。
本期專題,關注的不僅僅是古籍修復技藝本身,同樣通過兩岸古籍修復師來探知古籍修復與保護的現(xiàn)狀,并且將觸角引至古籍拍賣、收藏、出版等相關面向,一示古籍的慈悲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