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美國媒體的各種排名紛紛出爐。其中最有意思且被大量引用轉載的報道要屬耶魯大學編輯出版的《耶魯名人名言語錄》(The Yale Book of Quotations)將“占領華爾街”運動者們的口號——“我們都是99%”,選為年度排名第一的最熱語錄。
當選原因
事實上,“我們都是99%”被選為2011年的最熱語錄很具有代表性。因為美國社會都在從不同角度反思經濟危機,將“占領華爾街”作為2011年的一項重要內容。
活動開始于2011年9月17日,3000名左右的美國人在炮臺公園集會,宣稱要“占領華爾街”,以抗議政府和金融體制中的貪污和腐敗。不過,他們沒有取得成功,至少沒有取得地理意義上的成功。
抗議者們被阻止進入華爾街,繼而在祖科蒂公園(Zuccotti Park)附近建立大本營,這個公園就在紐約曼哈頓城下。在占領行動的第一周內,大約300人在外扎營,他們喊出了自己的宣言——“我們都是99%”,對美國現(xiàn)行的這種“對金融業(yè)特殊關照,卻讓其他人承受結果”的體制表示抗議,并引起了廣泛的共鳴。一個月內,占領運動就蔓延到美國和全球的多座城市。
現(xiàn)在“占領華爾街”已經被美國主流媒體列為美國有史以來影響最深遠的十大運動之一。有人將其原因歸咎于所謂的“仇富”,或者是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當中諸多不滿的一種發(fā)泄。其實,整個美國社會關于華爾街的種種罪惡的陳述有很多,也不僅僅始于2011年。不過,直到經濟衰退對美國富有階層和低收入階層的打擊出現(xiàn)極大不均衡的時候,關于華爾街罪惡的指責則愈演愈烈。
美國的失業(yè)率一直居高不下,有接近1400萬人找不到工作。根據(jù)2011年底“議會預算辦公室”發(fā)布的報告顯示,從1979年到2007年,美國最富有的1%的家庭稅后收入增長了275%,而最貧窮的20%的家庭稅后收入僅增長18%。與此同時,首席執(zhí)行官們的收入和華爾街的獎金制度卻大幅反彈,奢侈品零售商的銷售也再次暴漲。這些都是參加“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抗議者們指出的事實證據(jù),他們宣稱自己代表了“99%”的民眾。
何去何從
筆者采訪到的占領者中,發(fā)現(xiàn)其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當中有些人瘋狂,有些人持理想主義,有些人則純粹是把活動當成了行為藝術,有些人是為自己生活的種種不滿找一個出口,但是也有一些人把“占領華爾街”行動當成了人生中改變歷史的重要時刻。單就這些行為背后的成就而言,“占領者們”為其涂上了樂觀主義的色彩。他們互相鼓勵,告訴其他人也告訴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以便讓行動能夠繼續(xù)下去。
但同時,很多人感到不能繼續(xù),因為他們并不知道要去往哪里。一方面他們覺得缺乏統(tǒng)一的組織和領導,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參與的每一個人都是領導者。而人們也對這些“占領者們”有很多抱怨,比如,“他們到底想干什么”、“他們翻來覆去就是在重復著相同的口號”。而發(fā)生在占領行為中的如逮捕群眾、將群眾逐出抗議者據(jù)點甚至警察暴力事件,也都在給前景不明的占領行動火上澆油。
很難說,“占領華爾街”是否會產生長期效應。
華爾街占領者們宣布2011年11月17日為“群眾行動日”,以紀念此次他們將“占領”持續(xù)進行了兩個月。
“占領者們”推崇美國“黑人自由運動”領導者之一的Ella Baker,因為她曾經說過,“我們需要關注群眾的領袖,而不是關注領袖的群眾”。事實上,“占領華爾街”到底能持續(xù)多久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們的聲音已經讓全世界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