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是這部重頭戲在具體教學上上演的大多是一個模式,老師帶領(lǐng)學生解釋字詞,翻譯句子,翻譯課文,背誦講解課文。即使有所謂的“創(chuàng)新”的老師也不過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疑問大家共同解決。第一步的操作基本如此,接下來是針對課文設(shè)計若干問題,然后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再來看看對文言文的鞏固練習吧,也不過是通假字的尋找和解釋,一詞多義的理解,虛詞的辨析,句式的辨別等。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已經(jīng)不再強調(diào)語法知識更不進行語法分析的情況下,文言文教學語法講解卻大行其道。這樣做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容易在知識的中心里淪陷,二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缺失。由于學生多是被動接受,自己的學習過程弱化,學生學習的熱情像澆了涼水。文言文的美感在單純的字詞解釋中越來越遠,老師講課的熱情也在不自覺銳減。
在此,本人結(jié)合自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wù)勛约何难晕慕虒W的作法。
一、注重課前預(yù)習
“磨刀不誤砍柴功”。古語云:“豫則立,不預(yù)則廢?!鳖A(yù)習相當重要,因此,教師必須抓好學生的預(yù)習關(guān),具體來說就是:一讀二抄三查四譯。
“一讀”。朗讀得好,文意、文情、文勢、文序、文趣,都可在鏗鏘的朗讀聲中體現(xiàn)出來。
“二抄”?!俺笔且髮W生在課前動手將課文的注釋摘要抄錄到原文中相應(yīng)的字、詞句頭上去。
“三查”?!安椤本褪且髮W生對注釋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難的字詞句,查閱相關(guān)工具書,記錄在冊;對相關(guān)的文化常識,文言常識等,查相關(guān)的資料,進行疏理。
“四譯”。高中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翻譯文言文的功底。這里,主要提倡學生課前直譯,掌握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聽課時便可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通過譯,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會”之外可以“言傳”。
二、提高課堂效率
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要質(zhì)量,是一句老話,但真要做到卻很難。筆者認為要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最起碼要做到兩點:一是科學地引導(dǎo),一是靈活處理教材。
1.教師科學引導(dǎo)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dǎo)。教師不可剝奪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可忽略自身的主導(dǎo)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定位自身角色,科學進行引導(dǎo),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特別重要。
2.靈活處理教材
選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有長有短,有難有易,有深有淺,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靈活的處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如下辦法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選文進行靈活處理。
三、重視課后遷移
“課文只是一個例子”,要深刻領(lǐng)悟這句話。學生的課堂所學得到鞏固、得以延伸、拓展,并形成能力,才是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注重課后的遷移拓展尤為重要。讓學生的課內(nèi)所學在課外得以延伸拓展,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xiàn)。
(1)通過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及相關(guān)作品乃至藝術(shù)風格,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2)結(jié)合以前所學的課文,即時歸納總結(jié)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溫故而知新,使學生獲得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3)展開對話,讓學生與同學、與教師、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與專家對話,通過學習、思索、質(zhì)疑、辯論的反復(fù),獲得自身獨特的感受和體驗;(4)結(jié)合自身實際,結(jié)合社會實際,學習領(lǐng)悟文言文的內(nèi)涵及精神實質(zhì),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實現(xiàn)文言文繼承和傳揚中華文化的使命;(5)從語文學科向相關(guān)的其他學科拓展延伸,用語文學科知識及方法去解決其他學科問題,也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語文學科的問題,以達到各學科知識的相互融合利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總之,高中文言教學是一個值得研究值得重視的問題。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只是筆者個人的點滴做法和想法,贅述于此,以就教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