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新課程教學已近兩年時間了,通過這兩年時間對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探索實踐,我對新課改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其中不乏春暖花開的喜悅,也有冰封冷寂的困惑與無奈。
一、對新課標的解讀
我曾兩次參加新課改的培訓,親耳聆聽專家們的教誨,也參加過一次網(wǎng)絡的學習,對新課程的理論有個人的理解,那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等方面獲得發(fā)展。而在實踐中,重點圍繞新課程設定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展開教學。
二、教學實踐點滴
1.咬定目標不放松
第一目標為知識與技能。我認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目標。而教材中基礎知識相對比較瑣碎,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較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總結、積累。
第二目標為過程與方法。高中新課標第一次從“過程與方法”緯度設計課程目標,關注過程,關注實踐活動,標志著語文課程從對學習結果的關注轉變到對學習過程的重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課標強調要“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讓學生掌握思想感情時,并不急于告訴學生本詞蘇軾要抒發(fā)的情感是什么,而是先讓學生思考討論作者為什么沒寫其他的三國英雄,而獨寫周瑜,接著從家庭生活、年齡、職位、人生遭遇等方面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其寫周瑜更能抒發(fā)懷才不遇的不平之情,學生在這一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可見,學習方法之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第三個目標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梢哉f,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語文教育目標中最重要的要素?!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這是語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由于共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現(xiàn)在這一目標更強調法制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我們在教學中不應忽視的。
2.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新課標特別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發(fā)現(xiàn)式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能力。
三、教學中的困惑與無奈
第一,現(xiàn)實與課改理念的矛盾,我們無所適從。目前,社會、家長最看重的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現(xiàn)在的考試制度改革還沒有真正、完全地按照“課標”進行。一方面我們在努力地按照課程標準進行語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我們的學生還得接受含有“應試教學”特點的考試。
第二,新課標的大語文觀無從實現(xiàn)。新課標提倡開放的課堂,要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生活。比如語文,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有大語文的觀念,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是習慣于將學習語文的視角封閉于狹小的課堂。
使學生遠離了自然和社會生活,依然習慣于用程式化的詞語去詮釋生活。現(xiàn)在學生的安全重于泰山,于是,一切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體驗,去實踐的機會都被抹殺了,因為誰也觸不起安全這條高壓線!學生只能空泛假想,感受不到真實的語文。
第三,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很難激發(fā)。據(jù)我了解,大部分學生存在著這樣一種現(xiàn)象,把課下學習時間主要用于其他學科上,有的學生除語文課以外基本不學語文。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是語文的“硬性”訓練量少。二是題海戰(zhàn)術不適合語文;靠大量做題難以真正提高綜合語文能力。三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缺少自我價值實現(xiàn)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看重分數(shù),讓分數(shù)來決定他們快樂與否,這對于語文這門在短時間內很難取得成效的學科來說是十分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