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農村技能人才培養(yǎng),云南省文山州農廣校試行“送教下鄉(xiāng)”教育模式,在部分鄉(xiāng)鎮(zhèn)和自然村對青年農民實施普通中專教育;開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綠色證書、新型農民等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接受教育的學員都是當?shù)仄胀ㄞr民,語文基礎普遍偏低,對寫作不太感興趣,對應用文的寫作更是一片茫然。但對于即將成為中等職業(yè)技術人才、外出務工的學員,應用文寫作是應該掌握和具備的一項技能。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員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教法,激發(fā)學員的寫作興趣,使之在輕松、活躍、民主的教學氛圍中提高應用文寫作能力。根據(jù)幾年來應用文教學的實踐,筆者就如何靈活多樣地開展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促進農民應用文寫作,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用情景教學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體生動的場景,引起學員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員理解教材,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引導學員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定情境,可以使學員意識到學習應用文寫作是在培養(yǎng)一種技能,是在為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打基礎。如:講授求職時的自我介紹,可將課堂設置為外出務工求職場地,布置好角色,讓學員當眾進行口頭介紹,最后師生共同進行點評。講授“起訴狀”、“代理詞”時,先擬出一則糾紛事例,將學員分成原告、被告二組,各自從自己的立場組織陳述材料,小組討論后選出代表進行“法庭辯論”,聽眾都為雙方精彩的論辯而鼓勁,最后教師進行總評。生動的練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使枯燥抽象的應用文寫作教學空間變?yōu)榫唧w形象的現(xiàn)實生活空間,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員的寫作興趣和欲望,使其由“不愿寫”變?yōu)椤皹酚趯憽?,由“教師要求寫”變成“我主動要寫”,使應用文的實用價值得以體現(xiàn)。
二、用多媒體教學法,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應用文寫作注重概念的講解和各種應用文格式的寫作要求,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 如果老師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學員就會因為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組織和管理也會因此遇到很大的障礙。如果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文學情境,使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技術手段,就可以把學員的注意力緊緊吸引到教學內容中來,并保持長久的注意力,使學員更直觀形象、更具體生動地感受到應用文的魅力和實質所在。例如:講“辯護詞”時,先讓學員欣賞法庭辯論的幾組實況錄像,律師的精彩辯護展現(xiàn)了“辯護詞”尊重法律及證據(jù)、融情入理、富有辯論色彩的獨特魅力,這種演示比教師泛泛講析要生動許多。
對于一些不能在現(xiàn)實中模擬的,可采用錄音、電視、錄像、投影等多媒體手段,使之再現(xiàn)情境。例如:寫一封感謝信,作者除了要了解感謝信的格式要求外,還必須感受到被他人幫助、關心或支持的相關經(jīng)歷,這樣寫起來才會情感真摯。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通過網(wǎng)絡播放《雷鋒》、《焦裕祿》等影片,讓學員對受幫助的事跡、感人的場面和氣氛都有一種切實的體驗,有了這種體驗,才會使學員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欲望——寫作的沖動,這樣寫出的感謝信才能既符合格式要求,又情真意切。有電腦多媒體技術的支持,大量圖文資料、聲像資料可以出現(xiàn)在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感到得心應手。
三、用討論糾錯法,活躍學員的思維狀態(tài)
應用文規(guī)范的格式及程式性的寫作,是學習應用文應把握的重點,也是應用文寫作教學的難點。但如果一味地講解其格式,強調其結構,正面闡釋其理論,往往顯得呆板、乏味。在教學中,如有意設計、安排有錯誤的例文和一些不規(guī)范的行文,讓學員討論、糾錯,這樣既調動了學員的能動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學員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如在學習了“請柬”的寫作理論和有關要求后,可設計一個討論題讓學員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討論并糾錯。學員根據(jù)自己所學到的有關請柬寫作的要點,進行思考和討論,最后找出問題,明確了原討論題中格式不正確、正文內容啰嗦、敘述不清晰等錯誤所在。實踐證明,討論糾錯法的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員討論熱烈,發(fā)言也十分積極,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果好。
四、用差異比較法,加深對各文種之間區(qū)別與聯(lián)系的認識
常言道,有比較才會有鑒別,應用文尤其是公務應用文,在具體運用中,有些文種如公告、通告、通知與通報,報告與請示,請示與函等文種,常常容易被使用者混淆,造成文種的錯誤使用。在教學中運用比較法,既能讓學員找出不同文種細微的差別,認識各自的特點,同時也能加深對知識要點的理解。就報告與請示而言,應該說是目前在使用中經(jīng)常被混用的文種。在教學中,善用比較法,有利于把兩者之間的差異,鮮明地展示出來。以總結和計劃的差異性為例: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計劃,是指根據(jù)對組織外部環(huán)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提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要達到的組織目標以及實現(xiàn)目標的方案途徑。通過比較,可以讓學員清楚地看到,總結和計劃二者之間在具體功用、文章結構、行文時機等方面的不同之處。差異比較法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上的效果得以充分顯現(xiàn)。
五、用講、練、評結合法,啟發(fā)學員思考
講、練、評結合法是一種理論與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教學法。講,要求教師把一些有關的寫作理論知識,清楚、準確地傳遞給學員,并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技巧,使之較為牢固地把握。練,這是鞏固理論知識的最重要的一環(huán),引導學員練習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可以現(xiàn)身說法,使學員進入到具體的事實情景中去,采用系統(tǒng)訓練和連環(huán)訓練的方法。如:將合同和起訴狀結合起來教學,模擬現(xiàn)實生活進行。首先將學員分為三組,要求第一組學員代表一個公司起草一份合同,然后與代表另一合作公司的學員相互討論修改合同,并簽訂合同。之后第三組學員就已簽訂的合同尋找漏洞并寫出起訴狀,要求第三組學員作為起訴者讀起訴狀,第一、二組學員作為被告者進行答辯。最后,教師做總評。在這種起訴答辯過程中,學員們普遍會反思如何使合同書寫得更加嚴密合理。這種具有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的訓練,能較快地讓學員把握不同文種的格式和結構。評,講評是提高學員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講評,既可當堂抽查學員的作業(yè)及時進行講評;也可先由學員講評,然后教師總評;還可采用課后教師在全面批改的基礎上,選取一些帶普遍性的、代表性的問題,集中進行評議。講、練、評相結合,能及時解決寫作中的問題,使學員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六、用課堂延伸法,加強社會實踐
寫作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員怎樣寫。應用文寫作教學作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形態(tài),與其他課程一樣,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傳授來提高學員的理論水平,培養(yǎng)學員的寫作能力。但不同的是,應用文寫作教學還必須通過反復寫作訓練,達到提高學員寫作能力的目的,這是應用文寫作教學獨有的價值,也是應用文寫作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指導學員觀察社會現(xiàn)象,加強社會實踐,實現(xiàn)教學課堂的延伸,是提高學員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把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員帶著選題,到村民委、集貿市場、學生食堂和宿舍,采用參觀、訪問、座談等不同方式進行實地調查,讓他們在具體實踐生活中收集信息,擴大視野,積累素材,進行與之相應的應用文的撰寫,如寫作家庭農業(yè)生產計劃和總結、本村外出務工情況調查報告等。同時在寫作課程結束的最后階段安排學員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根據(jù)要求寫出實習報告,并以此作為其考核成績的一部分。針對學員實際情況指導學員參加具體的社會活動,既提高了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檢驗了學員所學的知識和學員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了提高學員應用文寫作水平和能力的目的。
總之,應用文寫作課應靈活施教,巧設練習,努力激發(fā)學員的興趣,應用文教學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