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具“帶”回家的牛牛
最近,牛牛的小書包里總會冒出一些玩具。媽媽問他,這些玩具是怎么來的,牛牛要么說是老師獎勵給他的“小獎品”,要么說是小朋友分的“小禮物”。一件兩件還可以相信,可是漸漸的牛牛的“獎品”越來越多,“禮物”越來越貴重,媽媽不禁起了疑心,于是跑到幼兒園弄了個水落石出,原來這些物品不是獎品也不是禮物,都是牛牛在老師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拿回來的,一些是班級的玩具,一些是小朋友的玩具。
尋根究源
1.不分彼此
低齡兒童尚未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特點,其道德發(fā)展尚處于道德無意識階段,他們以為別人的東西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竟然可能被大家定義為“偷”。
2.抵擋不住的誘惑
看著別人手里燈光閃閃的玩具車,漂亮乖巧的布娃娃,牛牛真的想摸一摸,想玩一玩。于是,在好奇心的驅(qū)動下,牛牛禁不住誘惑,最后“不得不”把它們帶回家。
3.宣泄不滿情緒
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遭遇挫折時,尤其是與小朋友發(fā)生矛盾后,有些孩子以拿走對方玩具的方式來表示反抗,以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4.滿足自己的要求
看到小朋友的玩具,自己也想擁有。當爸爸媽媽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時,通過這種“渠道”滿足自己的需要。
對癥下藥
1.仔細辨真?zhèn)?,不知者不?/p>
由于其身心發(fā)展的局限,年齡較小的孩子(2歲左右),還沒有意識到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所以,一旦這么大的孩子出現(xiàn)上述行為時,家長不能簡單地給孩子貼標簽,扣帽子,要耐心引導(dǎo),培養(yǎng)孩子的物品“所有權(quán)”意識,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帶回家的。
2.引發(fā)負性情緒,提供補償機會
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會在一定的情境下體驗到內(nèi)疚和羞恥,家長要善于利用孩子偷拿東西這種行為所引起的內(nèi)疚和羞恥的負性情緒體驗,幫助孩子認識對錯,并為孩子提供對自己錯誤行為的補償機會,例如,送回原地、向小朋友道歉等,從而抑制這種行為的再次發(fā)生。
3.嚴在當嚴時,愛在細微處
當父母第一次發(fā)現(xiàn)孩子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時,一定要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讓孩子感受到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如果喜歡別人的東西,可以向小朋友借,或者用自己心愛的玩具換著玩。另外,父母也要適當?shù)貪M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關(guān)愛,避免用不恰當?shù)姆绞将@得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唱反調(diào)\"的豆豆
不知怎么的,最近豆豆處處與大人作對,每次媽媽讓他做什么,他總是抗議,還梗起脖子找借口為自己辯解???豆豆頂嘴的勁又上來了。媽媽讓他洗臉,他撅著小嘴說:“我不洗”,再讓他去,他瞅也不啾順口就說:“小朋友們都不洗臉,我為什么要洗?”
尋根究源
1.自我意識發(fā)展
4~5歲是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加速期。他們開始能夠進行自我評價,逐漸明白了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開始有了自己的意愿和主見。不再像小綿羊那樣任何事情完全順從于家長。我們所說的頂嘴,其實就是孩子在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2.教養(yǎng)方式影響
凡事講究一個度,父母過度溺愛的孩子習(xí)慣于我行我素,不懂得基本的禮貌,與家長頂嘴成了家常便飯。而且,父母的過分遷就也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了頂嘴的習(xí)慣。而在一些“獨裁”型的家庭里,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往往過于嚴厲,這種過于嚴厲的態(tài)度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凡事喜歡和家長對著干。
3.不是我本意
受語言能力的限制,年幼的孩子有時想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又不能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自己的本意。而且,很多幼兒缺乏有效的交往策略,這些都給親子雙方的溝通造成障礙,引起不滿情緒,最終導(dǎo)致孩子通過頂嘴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對癥下藥
1.明辨“內(nèi)幕”
頂嘴由多種原因造成,我們要找出頂嘴背后的原因,是缺乏表達策略?是情緒發(fā)泄?還是形成了行為習(xí)慣?然后再對癥下藥,千萬不能“一刀切”。
2.以柔克剛,以靜制動
孩子一旦頂嘴,家長不要動怒,應(yīng)心平氣和地把孩子拉到自己身邊,抱一抱,親一親,和顏悅色地和孩子說話,孩子有再大的火也會慢慢平息了。
3.榜樣作用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父母應(yīng)該避免在孩子面前互相“抬杠”,遇到問題要控制情緒,運用言語藝術(shù),讓孩子從小就學(xué)會用恰當?shù)姆绞秸f話。
4.平等對待
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平等、民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用“我提議……”“我建議……”“我是否可以……”這樣的句式來征求孩子的意見。
坐不住的航航
航航4歲,別的小朋友總是纏著媽媽講故事。但是,航航可不一樣,媽媽拉他聽故事,他總是東張西望,2分鐘不到就跑開了;你跟他說話,他總是漫不經(jīng)心,悄悄走神;就連小朋友都愛看的動畫片他也不能坐在那里專注地看上一陣兒。
尋根究源
1.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未完善
幼兒大腦皮層抑制機能尚未發(fā)育完善,大腦興奮過程占優(yōu)勢,通常表現(xiàn)為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也不易控制自己的行為。
2.氣質(zhì)類型影響
幼兒的氣質(zhì)類型不同,注意集中程度也不同。專注型兒童經(jīng)常能夠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于某件感興趣的事情。而活潑型幼兒則精力充沛、情緒性強、注意力的專注度較低。
3.外界吸引
周圍環(huán)境的刺激過多,如鮮艷的顏色、變換的燈光、突然出現(xiàn)的聲響、運動的物體等,都會導(dǎo)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4.堅持性不足
孩子缺乏堅持性,在完成一項活動的過程中,在面對困難或者缺乏興趣的時候,他們通常會東張西望,容易發(fā)生注意分散的情況。
對癥下藥
1.以興趣點切入
注意觀察孩子,發(fā)掘其興趣點,從興趣入手,培養(yǎng)其注意力。充滿新意、趣味的活動有利于延長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2.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適宜的環(huán)境是孩子專注做事的必備條件,所以,在孩子做事之前,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比如,當孩子集中精力探究問題時,家長不要輕易打擾,等孩子“思考”完畢后,再與孩子談?wù)撈渌虑椤.敽⒆蛹凶⒁饬ψx書聽故事的時候,最好避開玩具、電視等容易干擾孩子注意力的事物。
3.培養(yǎng)堅持性
家長可以選擇一些有利于培養(yǎng)專注力的游戲,如拼圖、串珠子等,在孩子保持興趣的前提下,適當提高任務(wù)難度或者增加任務(wù)量,讓孩子延長堅持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養(yǎng)些植物,定期給植物澆水、施肥,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4.選擇適宜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活動
家長選擇的活動要符合幼兒的特點,例如,小班幼兒能夠集中注意3~5分鐘,中班能夠集中注意10分鐘左右,大班能夠?qū)⒆⒁鈺r間延長至15分鐘左右。所以,在為幼兒設(shè)計活動時,要遵循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避免過長的活動時間導(dǎo)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