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虎目、方鼻、闊口,目光在“釘”人與游離之間換臺,面容沉靜,語言跳躍,時而開懷大笑,你跟著大笑之時冷不防他的笑聲戛然而止。
“蔡志忠”三個字已經(jīng)成為一個符號。某種程度上,這三個字分開來就失去了意義,唯有以此方式排列。更多時候,說出這三個音節(jié),臉前浮現(xiàn)出的是長發(fā)及肩的蔡志忠。這人虎目、方鼻、闊口,目光在“釘”人與游離之間換臺,面容沉靜,語言跳躍,時而開懷大笑,你跟著大笑之時冷不防他的笑聲戛然而止。按很多人的說法,這是一位“高人”。讀者和媒體對蔡志忠的寄寓很多,這當中想象的成分大于真實。講講我認識的男人蔡志忠也許比高談闊論漫畫家蔡志忠更有意義,也更負責。
我與蔡志忠先生晤面在2008年歲初的廣州,機緣是首屆中國漫畫家大會。在此期間,有“動漫奧斯卡”之稱的金龍獎將這一屆的華語動漫終身成就獎授予了蔡志忠。蔡志忠留穗的四天時間里,我作為他在大陸地區(qū)的出版人全程作陪。因此,我對蔡志忠的印象不如說是四日印象。只不過所謂“全程”,我選擇只在適合出現(xiàn)的時候出現(xiàn)。這話還不能說滿:蔡志忠在對到場的動漫名家、從業(yè)者、媒體、讀者開講時出了點故障。擔任主持人的小伙子可能怕冷場,趁蔡志忠演示幻燈片(PPT)的當兒頻頻插話,拿話引蔡志忠開口。蔡志忠先生開始還禮節(jié)性地應付一兩句。孰料主持人“引”得過于頻繁,蔡志忠終于發(fā)作了——撂挑子了。“幻燈就放到這里。”蔡先生謙和地說完這句話就走下講臺了。相關工作人員總結說,出“故障”的原因就在我當時沒在臺上陪同蔡先生。我理解他。他的圖他的畫宜靜觀,不宜喧嘩。主持人破了這境界,沒了觀畫的心境,當然就沒有觀畫的必要了。
讀者眼里,蔡志忠多少有一些“仙”氣。他的拘謹放誕,他的寡言闊論,他的謙和自大,他的對立統(tǒng)一,他身上諸多可能與不可能,都藏有“仙”的影子。他會告訴我如何“唯心”,比如想著自己變高就真的會變高,想著手指會變長就真的會變長。其實這也不是蔡志忠的發(fā)明,也并不唯心:這不就是心理暗示的自然效應嗎?
很多人把蔡志忠看作化外高人。在我看來,他時而是化外高人,時而是紅塵中一凡夫俗子。他在這兩重身份的中間地帶又衍化出諸多變身,應需而變,平衡感、分寸感極好。他喜歡著“休閑裝”:寬衣大褲,常常是棉布或仔布質(zhì)地,配合他的過肩花發(fā),走起路來有翩然欲飛之觀感。他又喜赤足而履,腳上那雙牛仔布鞋小拇指處穿出一個小洞,進了房間則蹬掉鞋子,赤腳走在家里的地板上或酒店的地毯上。蔡志忠先生吃得很少,這一點難免讓我生出他不是俗人、凡人之想。蔡志忠畫國學經(jīng)典,他的茶飲卻不中國——他嗜咖啡,也好煙。咖啡拌奶,煙則抽得很兇。媒體把他和老子、孔子、莊子并稱“中華四子”,他堅辭。他說:“說我和牛頓、愛因斯坦一樣偉大,沒問題!”他說他發(fā)現(xiàn)了微積分,發(fā)現(xiàn)了“時間的秘密”,這就是那個謙虛過頭又狂得可以的蔡志忠。
蔡志忠這副“尊榮”,再收斂光芒,在哪兒出現(xiàn)都很招搖,走到哪兒,都有讀者拿著書、筆記本、紙片兒請他簽名。他是來者不拒,簽“名”獨特:掏出隨身攜帶的畫具,大開大闔,畫上一幅畫,畫里是觀音,是達摩,或貓。觀音、達摩吐納皆禪,貓的慵懶之姿也是禪。畫幅之上還會站著一只或數(shù)只小鳥。蔡志忠開“簽”了就罷不了手。讀者也格外耐心,排起長龍等候,因為知道前方會有驚喜。勸阻數(shù)次都無果——每勸,蔡志忠抬起頭,用“無辜”的眼神看我:“我簽完這幾個好不好?”“幾個”簽完,又會要求再簽“幾個”。蔡志忠不是一個貪婪的人,對待讀者的盛情,他卻很貪婪,每個都想照顧到。
蔡先生讀者既多,難免的,酒店侍應中就不乏蔡先生的粉絲。我有幸見到蔡先生此行所要的唯一一筆“潤筆”:一壺咖啡。蔡先生解釋說:“我要讓他們知道,文化是有價值的?!蔽⑿Φ牟滔壬f:“當然,我的畫絕對不止值一壺咖啡?!痹凇皥箐N”的問題上,再一次看出蔡先生心善。按理,蔡先生住宿、旅費都該組委會負擔,臨頭蔡先生不干了:“不要你們出機票錢,我?guī)湍銈兎謸稽c。”這個蔡志忠!
留穗期間,我張羅了一個“眾妙之門無主題派對”。事前做了折頁,用了一張古荷、一張蔡先生的達摩參禪,我則對“眾妙之門”做了文字闡述。月無星稀之夜,天微寒,院子里點了六盞汽燈取暖。列席的都是居留廣州的文化界、畫壇、新聞界名流。盡管未設專座,眾星捧月,蔡先生自是上賓。出席的各位相談甚歡,宴飲暢快,至今還在品咂那個難忘的“無主題之夜”。那晚蔡先生喝了一瓶還是兩瓶德國或丹麥產(chǎn)的啤酒,其余時間都在埋首畫畫,在座的名士風流每人都得了一張畫稿。
陪同極有分寸感的蔡志忠先生,我的分寸也掌握得頗到火候??紤]到蔡志忠先生健談,尤其是心慈,總不忍拂了記者的興致,采訪與采訪之間我會安排半小時間隔。早于約定時間或準點到,但蔡先生房間里隱有語聲,我會退守到回廊處,坐在沙發(fā)上候著。因為我給蔡先生的空間讓他感受“剛剛好”,他對我的好感和信任也就建立起來了。
無人時分,蔡志忠先生和我也會談禪。我說到那晚“眾妙之門”其實該叫“不可說”,我生發(fā)說我對蔡先生學問的理解即是這三個字:不可說。蔡先生聽聞,眼睛倏然一亮。我知道,我打中了蔡先生的意結。
不管我告訴自己我多么秉承寫實筆法,甚至有實拍照片為證,我還是清醒地知道:我的蔡志忠印象只是漫畫蔡志忠。真正的蔡志忠,或者說蔡志忠真實的一面,永遠隱在他的行止之間,不可觸摸,不可說。這個“真的蔡志忠”甚至他自己,都無法全盤認知。
我以為,蔡志忠漫畫適合放在枕畔、臺燈下這些隨手可以取用的地段。如果愿意,也不妨放一冊在洗手間。這不是褻瀆高明。對于智識和智慧,最大的褻瀆是耳閉目塞,具體來說就是放在書架上充門面。而讀蔡志忠漫畫,最好的讀法絕不是從頭讀到尾,而是讀哪一本、從哪一頁開始讀都可以。這與悟道的機緣類似:悟道不分早晚,苦思、苦修也許都悟無可悟,而在一事、一人、一花、一塵埃等等某個關節(jié)點上就頓悟了。這當兒,彩色版蔡志忠國學經(jīng)典漫畫正散發(fā)著油墨香,中國大陸讀者將早于全球其他華語地區(qū)的讀者,品味彩色版蔡志忠經(jīng)典漫畫帶來的智慧靈光。我告訴自己,我該再讀一遍蔡志忠。
丹飛,民營書業(yè)金牌總編輯,曾任磨鐵總編輯、漫友副總編輯?,F(xiàn)為獨立策劃人、作家經(jīng)紀人。多年保持寫詩習慣,評論文字主要關涉出版、影視、娛樂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