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民營實體書店的數(shù)量穩(wěn)中有升,但是那些極具個性的民營實體書店卻避免不了接二連三倒閉的命運。經(jīng)過探究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個性的民營實體書店經(jīng)營困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網(wǎng)絡書店和大型書城的沖擊,另一個就是圖書價格原因。由于它們的發(fā)展定位于小眾讀者,因此造成發(fā)展規(guī)模和運營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局限,一旦資金鏈出現(xiàn)斷裂,形勢將會變得微妙。出臺拯救民營實體書店的呼聲越來越高,本刊編輯部對北京、武漢、南寧、臺北的四家民營實體書店進行了走訪,它們是不同城市文化的代表,同時其生存之道也極具代表性。
讀書沙龍帶來希望
書店:單向街圖書館
地點:北京
如果說在風入松、第三極、光合作用這些京城文化陣地相繼失守之后,單向街圖書館依然存活著,并能一直堅持其獨特的理念,散發(fā)它特有的氣質,令無數(shù)讀書人為之陶醉,這應該稱得上是一個小小的奇跡。去過單向街圓明園舊址的讀書人都知道,單向街圖書館原本是圓明園東門附近的一條長廊,這里的書架頂著天花板,有30多米長。如果不是一個有耐心的讀書人,又怎么會走到盡頭?
“我們希望有一天單向街圖書館能成為百年老店,但是只局限于它是一家小店,而不會考慮將它擴大規(guī)模,并且會一直堅持將讀書沙龍舉辦下去?!边@是單向街負責人的心里話。自2009年10月,單向街圖書館搬遷至藍色港灣之后,它不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座咖啡館,同時還是一個出版機構,并且成為文化沙龍舉辦的重要陣地。不定期的文化沙龍,吸引著年青一代知識分子。當談及哪一場讀書沙龍最讓負責人印象深刻的時候,負責人竟一口氣說出來了十幾個名字,有陳丹青、劉瑜、余華、莫言、梁文道,等等?!拔覀儠M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一場讀書沙龍,邀請讀者們喜歡的評論家或作者做嘉賓,讓大家能更近距離交流?!痹谪撠熑说难劾?,單向街圖書館舉辦的每一場沙龍都是精彩而又成功的,他們收獲了讀書人的肯定,收獲了讀書人的掌聲,同時也收獲了讀書人長期的青睞。有參加過單向街讀書沙龍的人都知道,這里的沙龍文化氣氛很濃烈,如果不提前去的話,基本是搶不到位置的。這些沙龍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能面對面地和自己的文學偶像們交流,這也是很多實體書店辦不到的地方。
正如單向街一直堅持的理念:做這個書店,是想給年輕人提供全新的公共閱讀空間,這樣既符合年輕人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又有利于“全民閱讀”。在京城民營實體書店關門成風的今天,讀書沙龍成為單向街最后的砝碼,那些曾經(jīng)幻想的場景在搬遷之后已經(jīng)蕩然無存,但是那些不變的理念一直在堅持著,希望他們的忠實讀者也依然堅持著。
讓書香在咖啡中復活
書店:參差咖啡書屋
地點:武漢
2007年司門口三聯(lián)書店武漢總店倒閉之后,走在武漢三鎮(zhèn)的大街小巷,已經(jīng)很難尋覓到個性的民營實體書店的影蹤。參差咖啡書屋是為數(shù)不多能在武漢生存下來的民營實體書店之一,最近參差咖啡書屋還在武漢新地標楚河漢街的文華書城開設分店,讓不少愛書的人驚嘆:那些消失在城市中心的書店又回來了。
參差咖啡書屋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王森一直堅持著自己開店的理念,就是“沒有書,就沒有精神”。參差咖啡書屋作為一家連鎖品牌書店,已經(jīng)在北京、武漢等地開設了16家連鎖店,在民營書店相對蕭條的大環(huán)境下,這是個不錯的成績。王森從北京的第一家店開始,就希望打造一個多元化和輕松隨意的生活平臺,使讀者得到最大限度的精神和思想自由。王森認同民營實體書店正處在艱難時期的看法,大批有特色的民營實體書店相繼關門同樣給參差咖啡書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如何在這個嚴峻的時刻找到一條出路?王森談到還是要尋求多元業(yè)態(tài)的共存,純粹的書店很難繼續(xù)維持,因此越來越多的文化人士也在思索怎么讓愛書的人仍然來書店看書和購書,“咖啡書屋”的經(jīng)營思路是民營實體書店發(fā)展到現(xiàn)階段的必然趨勢,同類例子還有依靠廣告等收入養(yǎng)活自己的廣州方所。王森認為這很正常,對于買書人來說,到實體書店,不僅僅是為了選書,更是一種生活的行為習慣和社交方式。民營實體書店變身或擴大為咖啡書屋,也給民營實體書店的生存帶來了希望。一顆平常心很重要,王森再三說道。他不過分計較收入和利潤,一步一個腳印,不追求規(guī)模,不苛求利潤,能保本就行,有盈利更好。參差堅守“連鎖不是簡單復制”的理念,爭取讓每一家參差的分店都做到因地制宜,保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于是在武漢我們看到了參差花房咖啡、參差咖啡小博物館、參差旅行咖啡、參差書墟咖啡、參差陽臺咖啡、參差貨柜咖啡等豐富百態(tài)的咖啡書屋,或許這也正是參差能夠越走越好的原因。
“現(xiàn)在好書店相繼關閉,但人們生活中需要書呀!為什么不能把書店搬進咖啡店,讓書香在咖啡香中復活呢?”這是王森心中最想說的話,“讓書香在咖啡中復活”。
文化沙漠泛起的綠洲
書店:書巢
地點:南寧
南寧曾一度被有些人戲稱為“文化沙漠”,書巢也許算得上是這沙漠里為數(shù)不多的綠洲之一。在這家個性書店里有5米高的大書架,有難以尋覓的英文原版圖書,還有南寧最齊全的設計類圖書,三個獨特元素撐起了這片綠洲。
“書巢作為一家以設計類圖書主打的書店,盡管平時買書的人不多,但是我們每個月都會堅持更新一次。當初開書店的時候,我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吸引愛書的人,讓他們能多停留點時間在書店里,我們愿意為讀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边@是書巢負責人心中的直白,書巢經(jīng)過兩年多的努力,其發(fā)展方向已經(jīng)吻合了最初的目標。開業(yè)兩年多以來,書巢最吸引顧客的地方恐怕不在設計類圖書,而是每個周六晚上免費播放的電影。對于那些忙碌了一周的白領和在校園里苦讀的學生們來說,這稱得上是一份恩惠。通過電影,可以認識到許多愛書的人,還可以調節(jié)放松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書巢的負責人表示,這樣的運作方式,目的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因為僅僅依靠圖書和雜物銷售來維持書店是很艱難的。2010年,彭浩翔導演的新書簽名會,是書巢近年來名頭最大的沙龍,但很無奈,受南寧整體讀書氛圍的影響,這樣的活動并沒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讀書人還是太少,買書的人依然不多,在南方陰冷的冬天里,書巢這顆文化的火種依然頑強存活。
“大家都知道,在商業(yè)區(qū)開書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盡管書巢的發(fā)展比較順利,但是生存空間還是比較窄,在未來我們會考慮搬到租金便宜的地方。我們希望愛書的人都能買書,而不是一邊只想著來感受氣氛,一邊又不希望它死掉?!边@是書店負責人最后的話。
不起眼的圖書成為焦點
書店:誠品書店
地點:臺北
誠品書店創(chuàng)建于1989年,當時臺灣剛剛解嚴,思想文化處于啟蒙階段,多數(shù)民眾熱衷于缺乏文字思考的日本漫畫,傳統(tǒng)圖書市場一片低迷。誠品的創(chuàng)始人吳清友曾夢想把“誠品”打造成為顧客工作與居家的“第三空間”,他曾說:“我希望,你不在家時,就在誠品;不在誠品時,就在去誠品的路上?!爆F(xiàn)在看來,他的夢想實現(xiàn)了。20多年過去了,誠品依舊保留著它最初的“夢想”,現(xiàn)今已發(fā)展成為有53家連鎖書店的大型機構。第一次踏進誠品書店,就會被墻壁掛滿了琳瑯滿目的書籍所吸引,中間是低矮的開放式木質書架,門口別致的海報、若有若無的書香味以及淡雅的背景音樂,自己已完全沉醉于一種安逸與閑適交織、現(xiàn)實與幻境并行的文字世界里。
“誠品的推薦書目,一般都不會是市面上的暢銷書,主要是一些“冷門書籍”,或者是上市不久就已經(jīng)在其他書店慘遭下架的圖書。為什么這樣做呢?如果你是一個愛書人,仔細翻閱這些書籍,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各有特色,并且頗具內涵,也就會毫不猶豫買下來。在這個推崇速食文化的浮躁年代里,一本書的好壞要經(jīng)得起研讀和時間的考驗。誠品為這些作品搭建了平臺,目的就是使讀者能夠在茫茫書海中觸碰這些罕物,收獲與眾不同的體驗?!边@是誠品書店負責人告訴記者的,這恰恰也是誠品書店在臺灣地區(qū)像火種一樣傳接下來的原因?!罢\品追求的是顧客感受和對于書店的喜愛,我們的書架設置對顧客均保持一定角度的傾斜,非常便于讀者伸手翻閱圖。賣場的照明系統(tǒng)明亮、均衡且不刺眼,可以覆蓋店內每個角落,锃亮的木質地板通透幾凈,讀者捧起書便可席地而坐。站在走道上,可以看到所有讀者就像在自家的地板上一樣自由放松,擺出各種舒適的造型,在汲取知識的同時排解工作的疲憊。”
在臺灣,誠品已經(jīng)融入每一個愛書人的生活,也許這就是誠品創(chuàng)始人吳清友說的,“我希望,你不在家時,就在誠品;不在誠品時,就在去誠品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