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成功的標準,不但取決于其銷售的快慢,還要看它為新聞界和上流社會提供了多少談資。
在瑪麗娜·弗拉斯卡-斯帕達等人主編的《歷史上的書籍與科學》(上??平坛霭嫔?,2006年)一書中,第13章談論的是“迎合讀者的自然哲學”,開篇寫道:17世紀末,自然哲學家雄心勃勃地參與到歐洲和英國的國際大都市時髦文化建設之中。此后整個一百年中,物理學的流行增加了對通俗自然哲學書籍的需求。反過來,上流社會讀者對這些學科的喜愛促成了科學所鐘愛的文化正統(tǒng)性的建立……一本書成功的標準,不但取決于其銷售的快慢,還要看它為新聞界和上流社會提供了多少談資。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還在美國著名現(xiàn)代藝術開山鼻祖的自傳《安迪·沃霍爾的哲學:波普啟示錄》(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年5月版)中讀到這樣一段話:近來有一件我該做卻沒做的事情,就是多多認識科學領域的人。我認為最棒的晚宴就是每個來賓都必須帶著一則科學新知上餐桌。之后,你才不會覺得只用一些食物喂飽你這部機器是浪費時間。不過,不要任何跟疾病有關的消息,只要純粹的科學新聞。
由以上兩則,不難看出科學閱讀的一大功用,乃是在于為當事人提供社交場合中的話題談資。將這一功用發(fā)揮至極致的經(jīng)典之作,顯然非《時間簡史》莫屬。這本書的中文版1993年被湖南科技出版社引進中國大陸市場,初時默默無聞,后來借2002年數(shù)學家大會霍金來華之際強勢營銷,用的宣傳語是“看得懂看不懂都是收獲”。時隔多年,依然不能不為這句話所達到的效果而贊嘆——不僅《時間簡史》創(chuàng)下了驚人的銷量,之后的普及版、插圖版也隨之熱銷,而且順帶捎上了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果殼中的宇宙》,也成為暢銷書。
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科學知識因其在思想方法上的復雜深奧,大部分難以被大眾真正理解,如此造成了傳播普及過程中的許多障礙。但另一方面,科學作為一種探尋世界本源的方法途徑,其指向和訴求又根植于人類的內心最深處,很多時候讓話題先行往往會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你可以說科學其實被每個人所需要,同時被多數(shù)人所不理解。正由于以上原因,科普類圖書很少能像文藝類圖書那樣被推到大眾層面去反復解讀,卻并不妨礙它們所攜帶的信息流傳甚廣,哪怕只是其中不甚明晰的三五詞匯,如霍金筆下的大爆炸、黑洞、視界……而在最近,一部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的走紅,恰恰再次印證了這個道理,從男主角謝耳朵口中blabla傳出的各種高深科學名詞已經(jīng)成了當今青年文化語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因時代特質而產(chǎn)生的偶然性永遠存在,同樣的奇效未必能夠在同領域一而再、再而三地復制,必須得看到變化的來臨。且說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fā)布了一則轟動全球的消息,稱他們基本確認大型強子對撞機已經(jīng)找到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證據(jù)。與此同時,圖書市場上并未見以基本粒子為話題的書籍借勢強銷。雖說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至少在中文世界這方面還缺少有說服力的相應讀本,不可忽視的或者說更為重要的因素,卻在于網(wǎng)絡閱讀已經(jīng)影響并改變了現(xiàn)代讀者獲取知識的習慣。很多人是通過諸如果殼網(wǎng)這樣的權威科技網(wǎng)媒的文字直播來知曉事情經(jīng)過的,而深度了解則可以求助于延伸文章或維基百科乃至谷歌而來的海量網(wǎng)頁,不一定非書本不可。
2012年還有兩個吸引眼球的航天事件,分別是中國的“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完成對接,以及美國的“好奇號”登陸火星,只不過人們第一時間通過電視媒體看到了整個過程,對圖書的求索也退而不興盛,擺在各大圖書大廈中的這類話題書籍也仍然走勢平平。
可以說,視頻和網(wǎng)媒等新媒體當前,紙書這種形式所承載的功用一再縮減,科技類圖書不可能不受到?jīng)_擊,而且某種意義上受到的沖擊還要更大——因為獲取知識變得越來越容易了,新名詞能帶來的效應又往往只有幾天,緩慢而繁復的圖書出版很難跟得上這種步伐。有趣的一個例外發(fā)生在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嘯之后核泄漏,引起近鄰中國的舉國驚慌,倒是一度帶來了大陸市場上核輻射及防護知識類書籍的短期熱銷。在我看來,這里頭誠然有當時因各種謠傳帶來的過度恐慌引起的從眾效應,另一方面也在于就“攸關性命”的生活安全類知識而言,一部分網(wǎng)絡文章的可信度還是讓人質疑的。這種情況下,圖書無論如何也顯得“靠譜”一些,并且當時還有更廣大的非使用網(wǎng)絡人群加入到了需求隊伍中來。
因此,生活科技類的書籍或許可以是下一個科普讀物紙質出版的增長點,因為它至少可以做到兩方面:對實用型知識加以更為系統(tǒng)地整理,突出權威性;用最簡單的方法查閱獲得,對老年人或文化層次較低的人也沒有技術壁壘。
要將不易傳達的科技發(fā)現(xiàn)推向大眾,趣味和美感也是該去嘗試的突破點。前者以《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年1月版)、《冷浪漫》(中國書店出版社,2011年3月版)為范例,這一類書在寫作手法上做了新穎嘗試,把文藝風和網(wǎng)絡語言引進了科普行文中來,贏得了青年人群的愛不釋手和交口稱贊。比如說,你隨手一搜就可以發(fā)現(xiàn)隨書的“冷知識約會救急卡”中的“當你收到紅玫瑰時,不妨注意一下莖稈上是否只有寥寥數(shù)枚刺?這些幾乎全是月季花的后代”已經(jīng)成了引用率極高的說辭;后者有《發(fā)現(xiàn)之旅:歷史上最偉大的十次自然探險》(商務印書館,2012年1月版),這本圖文冊表現(xiàn)之佳讓人贊嘆,且多多少少有些出乎意料,其在年初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首先亮相,當時因為75元的高定價而被不少訂貨商質疑,孰知很快就發(fā)完了首印,之后一發(fā)不可收拾,許多讀者都是因為其中優(yōu)美的動植物繪圖而一見傾心。
因為時效性相對不強,所以科普書大多長銷,十年二十年地賣下去不成問題,這也構成了它們滲透入大眾的前提。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初推出了一整套劉易斯·托馬斯的英漢雙語版經(jīng)典文集,其中不僅有他廣為人知的《細胞的生命禮贊》和《水母與蝸?!罚ㄟ@兩本都收入過“第一推動”)再版,也有此前未曾有過中文版的《脆弱的物種》《年輕的科學》和《聆樂夜思》,據(jù)悉這套書中的兩本經(jīng)典都賣得不錯,首印已經(jīng)告罄。上??平坛霭嫔绲摹罢苋耸毕盗?012年已經(jīng)出到了第一百本,這套書也有部分被收入了另一個更大的系列,即世紀出版集團的叢書“開放人文”,這套書中的《美麗心靈——納什傳》很早就推出了,原來并不起眼,2002年突然因納什傳記電影的獲獎突然在市場上熱賣了一陣子,書名也因此而易。另一個較新但頗值得注意的系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的“新知文庫”——也以較快速度推進到了三四十本之多。唯一的不足在于,以上幾個較為著名的系列都是引進版圖書所組成,想要改變這個狀況,尚需要國內同仁作出持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