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也是個大家族,有赤雀、白雀、黃雀、五色雀、草雀諸屬。北京獨多的是麻雀,亦稱瓦雀。麻雀很小,是禽類中的“弱勢群體”。它“朝食野粟,夕飲清河”,自奉甚少,但“高飛畏鴟梟,下飛畏網(wǎng)羅”,環(huán)伺者實多。五十年前麻雀曾罹大劫,幾無噍類,起因只是一個人的心血來潮,說麻雀與人奪糧,列為“四害”之一,成了要消滅的對象。于是全民上陣,打了一場消滅麻雀的“人民戰(zhàn)爭”。在那如山如海的隊伍中,我也曾鼓盆敲碗,搖旗吶喊,不讓它有一刻的喘息。許多麻雀精疲力竭,墮地而亡。幸好后來有動物學(xué)家為之辯冤,說它吃蟲比吃糧食多,功大于過,這才蒙恩平反,逃過了滅族的厄運。
逃過了那劫,麻雀依舊繁衍極快,族類繁盛。北京的冬天,別的鳥兒少見,唯麻雀既無華屋,又無粱肉,卻成天唧唧喳喳,活得逍遙自在。它們在說些什么,身非公冶長,不懂鳥語,無從知曉,但多半不是報喜。如果報喜,一定要飛到房前屋后,高聲鳴叫,引人注意,好領(lǐng)取報喜的好處。麻雀則成排成排站在電線或樹枝上,呢喃互語,并不管他人的感受?;蛟S它們在感嘆城邊的土地一批一批變成了水泥森林,食物的匱乏使生計維艱?或許它們在埋怨農(nóng)藥濫施,蟲類滅絕,斷送了它們的美味?誰知道呢?小鳥的聲音是很難上達天聽的。所幸現(xiàn)在人們吃飯不成問題,以余食飼雀,尚綽綽有余。我的朋友王君,宅心仁厚,每到冬天,常于自家陽臺上撮唇長嘯,于是百雀云集,齊來領(lǐng)食,所撒飯米,須臾而盡,那實況頗為壯觀。
但嗟來之食總不如自家憑本事吃飯來得痛快。人有人格,想當(dāng)然鳥也有鳥格的。乞米而食,情形狼狽,是因為失去了它們生存的空間。何況施舍者并不都如王君仁厚。若有張網(wǎng)而待者,豈不為了些許米谷,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阮籍詩云:“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黃鵠游四海,中路將安歸?”是說樹大招風(fēng),名大遭忌,難有結(jié)果。但即便小如燕雀,若是“天網(wǎng)彌四野”,也是難有結(jié)果的,野味店里的炸鐵雀就是實證。有名氣的禽獸都列入了保護名單,多如草芥的麻雀,生死是沒人在意的。
【原載2011年第27期《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