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那只受傷的鳥是聽見更羸“引弓虛發(fā)”而隕。它不是被飛馳而至的箭頭射殺,也不是被刀槍劍戟斧鉞勾叉命中,更不是被迫擊炮榴彈炮火箭炮轟擊,被耗資成本巨大的氫彈原子彈等核武器毀滅。它是被自己脆弱的心理擊傷墜地的。
更羸之所以敢在魏王面前吹噓,就是發(fā)現(xiàn)“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fù)匆?;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由此看出驚弓鳥驚魂甫定,惶恐失措,壓根就不會喬裝打扮,不會裝腔作勢,不會故作鎮(zhèn)定,更談不上大義凜然和視死如歸了。要是它雖徐徐的飛翔,但表現(xiàn)出一副鎮(zhèn)定自若的姿態(tài),像是在巡查,在散步,在游山玩水,在休閑度假,在領(lǐng)略奇山秀水,把鳴叫聲里的悲戚去除了,盡量歡快一些,輕松一些,昂揚一些,優(yōu)美一些,動聽一些,任他更羸有鷹般敏銳的眼力,也不會看出這是一只受傷的失魂落魄的離群孤鳥,又怎么會被一個虛發(fā)的弓聲嚇得逃逸,從而引發(fā)未愈的傷口崩裂而轟然墜地呢?
受過一次傷,就應(yīng)該從受傷中總結(jié)出經(jīng)驗,汲取上次受傷的教訓(xùn),找出受傷的緣由,在鍛煉中成長,在失利后崛起,在低谷后奮進,從失敗走向勝利!
驚弓鳥的悲哀在于,白白付出一次受傷的代價,不僅沒有從失敗中誕出成功,反而精神萎靡,一蹶不振,驚恐不安,杯弓蛇影,讓風(fēng)吹草動嚇破了膽,最后貽笑大方,成就了千古難朽的臭名。
人類中也多有這樣的驚弓之鳥!
經(jīng)歷過坎坷、遇到過挫折、被荊棘圍困、被對手擊敗以后,便小心謹慎、畏手畏腳、亦步亦趨、人云亦云,前怕狼后怕虎,遇見邪惡不敢伸張正義,危急時刻不去見義勇為,關(guān)鍵當(dāng)口不能勇往直前,狹路相逢不肯橫刀立馬……即使需要說一句公正的證詞也吞吞吐吐裝啞巴。于是我們見過多少旁觀者在小偷行竊時視若不見,多少圍觀者在他人斗毆時袖手旁觀,多少受辱者在黑惡勢力猖獗時噤若寒蟬,多少目擊者在唇槍舌劍的法庭上緘默不言……
還有多少在公仆位置上的,上怕得罪了領(lǐng)導(dǎo),下怕惹怒了群眾,中間怕影響了單位的干群關(guān)系,什么創(chuàng)新、改革,當(dāng)一天“和尚”卻懶得撞一天鐘,前進的速度比不及裹著小腳的婦女扭捏前行的步伐。頭上飄下來一片樹葉,都以為是一塊巨石,緊忙用手捂住腦殼,生怕落下來的物什砸傷了自己,弄個頭破血流,甚至肝腦涂地、死無完尸。恨不能扣個鋼盔穿上防彈衣來保全性命。定睛一看,原來是一片輕飄飄的樹葉時,不僅沒有羞愧之心,還會饒有興趣的自嘲道 : 防患于未然嘛!
驚弓鳥遍地時,弓弦的虛發(fā)之聲就會顯得分外的響亮,轟然怕人,那天空的秩序還不得紊亂不堪,變作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