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另一面
國家要創(chuàng)收,征稅是關(guān)鍵。每到年中,“雙過半”(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便成了地稅局領導頭上的緊箍咒。今年尤為特殊,限購大棒下土地財政斷炊,財政增收達標成了十萬火急的事。
近日《第一財經(jīng)日報》的一篇報道,描繪了一番頗為熱鬧的征稅圖景。
湖南省常寧市國稅局“暫停年休假制度和取消雙休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投入到稅收征收工作中”;甘肅省永登縣地稅局則號召全局干部職工“大干二十天”, “人人想收入、人人抓收入”,結(jié)果這二十天征到的稅額居然達到了上半年總額的32%。
各地征稅斗志大多昂揚,戰(zhàn)術(shù)也各有所長。在浙江省紹興市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某鎮(zhèn),上半年財政收入七億九千五百萬元,僅六月就征收兩億多元。鎮(zhèn)領導表示,奇跡的實現(xiàn)靠的是借“豐年之余”救急“荒年之需”,在企業(yè)利潤較高的年份,該鎮(zhèn)會根據(jù)財政增收目標,暫緩征收一部分超出的稅收,留存在 “蓄水池”里。在一些不那么富裕的地方,則是“有條件要收,沒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收”,包括大力清理欠稅、取消稅收優(yōu)惠補貼,甚至“預繳”企業(yè)未來所得稅在內(nèi)的各路招數(shù)紛紛出現(xiàn)。
在這場征稅大戰(zhàn)里,總歸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某縣國稅局信息中心主任就坦言,平時能收多少稅就會收多少,基本上是“抓大不放小”,做到“顆粒歸倉”,“目標是收兩億四千萬元,但目前只收到八千萬。再怎么努力,也無法完成‘雙過半’了?!?/p>
作為一個普通的納稅人,真猶豫該不該祝他下半年好運。
奧運另一面
倫敦奧運會在即,偏偏有人算起北京奧運會的舊賬。路透社攝影師大衛(wèi)·格雷今年年初拍攝的一組照片,展現(xiàn)了北京奧運會場館設施的現(xiàn)狀。
格雷到過荒蕪廢置于北京郊區(qū)的皮劃艇比賽場館,拍下了鐵門上銹跡斑斑的奧運標志和廢棄河道旁光禿禿的旗桿;格雷到過劃船比賽場地無人維護的碼頭邊,拍下了一塊被隨意丟棄的奧運資格認證牌和一名將自行車輪胎浸在水中尋找破損處的保安;格雷還到過雜草叢生的棒球賽場,拍下了一張擺放在賽場上的破舊椅子,以及一只趴在場地中央的流浪狗。
這些大氣磅礴的場館曾經(jīng)為北京奧運會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賞,但很少有人知道,水立方的經(jīng)營已經(jīng)在去年虧損了約一百萬美元,而更多的奧運場館,則直接湮沒在人們的記憶里,如果不是格雷的鏡頭,不會再有人想起那些冷門的奧運場館。大部分時間里,在場館外賣飲料的小販都比賽場里的游客要多。
四年前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曾在豐臺壘球館做志愿者。格雷的照片也拍到了那里:一個揮舞著壘球棒的運動員標識牌孤零零地立在一片荒草里。事實上,北京奧運之后,壘球已經(jīng)不再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我很想回到那片場地上看看。不過我猜,除了那個標志,恐怕很難再找到一個將壘球棒扛在肩上的人了。
【原載2012年7月18日《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本刊有刪節(jié),標題為本刊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