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冬,我們連6名知青負責(zé)守衛(wèi)在烏蘇里江邊的一個哨所。
連隊隔半月給我們送一次面粉和蔬菜。北大荒冬季只能吃到白菜、蘿卜、土豆這“老三樣”,難得吃上頓肉。于是,我們開始套野兔。
套住的野兔被狗叼走了,雪地上清清楚楚留下的蹤跡告訴我們,狗跑過了江面。土堤后是一個村莊,可以望見各式各樣的屋頂。這一帶江面不寬,早晨甚至可以聽到他們那個村莊的雞啼。毫無疑問,“強盜狗”準是蘇聯(lián)人的。
一天傍晚,我們聽到了狗叫,尋聲跑到一片灌木叢中。一條狗中了我們埋的“子母套”。那狗長腰身、長腿、垂耳,深栗色的毛,閃耀著旱獺般的光澤。狗臉很靈秀,很可愛,是一條漂亮的純種蘇聯(lián)獵狗。鋼絲套子勒在它后胯上。經(jīng)過一番劇烈的掙扎,套口已收得很緊很緊,勒入皮肉。這狗充滿痛苦的眼睛里,流露出悲哀而絕望的目光,恐懼地瞧著我們。它不斷齜牙,發(fā)出陣陣低叫聲。它太痛苦了,不久便一動不動地蜷伏在雪地上。
一個伙伴踢了它一腳,惡狠狠地說:“我們走,讓它在這兒受罪吧。它不被勒死,也會被凍死,或者夜里被狼吃掉。”
另一個伙伴反對:“讓狼吃掉?未免太可惜了。弄回哨所去,宰了,夠我們吃幾天的?!?/p>
第三個伙伴立刻表示贊同:“對,狗皮歸我了,寄回家鄉(xiāng),給我父親做件皮坎肩。純種蘇聯(lián)獵狗皮坎肩。”
天黑了,狗在哨所外,也許快被勒死了,也許快被凍僵了,也許預(yù)感到了無法逃脫的可悲下場,一聲不叫,仿佛期待著我們結(jié)束它的生命。
水燒開了。磨刀的伙伴滿意地用手指試刀鋒。
忽然,我們聽到江對岸有人呼喚。先是一陣老頭兒沙啞的呼喚聲,接著,是一陣老嫗氣急的呼喚聲:“娜嘉……”
在這黑沉沉的寧靜夜晚,隔江傳來的呼喚聲聽得異常真切。班長在團部俄語培訓(xùn)班受過培訓(xùn),我們問他:“呼喚的是什么意思。”
班長回答:“娜嘉——這是蘇聯(lián)女孩名。他們在呼喚孩子。”他們呼喚孩子,與我們毫不相干。持刀的伙伴向我擺了下頭,我走到外面,欲將那條半死不活的狗拖進哨所。它忽然叫了起來。我從未聽到過一條狗發(fā)出那么悲哀的叫聲,那簡直就是一個身陷絕境的人在回應(yīng)對自己的呼喚。
蘇聯(lián)老頭兒和老嫗的呼喚聲更近了。顯然,他們循著狗叫聲,沿著江對岸的土堤一面繼續(xù)呼喚,一面奔跑過來了。在他們和我們之間,隔著冰封的烏蘇里江。人的呼喚聲和狗的回應(yīng)聲,震顫著比冰封的江面要寬闊幾倍、十幾倍、幾十倍的夜空。我們都一動不動,呆呆地傾聽著。
雖然看不見那對站立在對面土堤上的蘇聯(lián)老人,但我們確信,他們是在呼喚這條狗。
持刀的伙伴將刀朝地上狠狠一摜,走到他的鋪位,仰躺下去。
“我聲明,我不要狗皮了……”那個要做皮坎肩的伙伴喃喃地說。
班長拔下刀,盯著那狗。它一被拖入哨所,就不叫了。它也瞧著班長,眼角掛著淚。我生平第一次親眼看到狗是怎樣默默地哭的。班長彎下身去,將鋼絲套弄斷,狗慢慢站了起來。它有點疑惑地望著我們,本能的戒心使它不敢移動。它傷得很重,后胯毛脫皮綻,血肉模糊。班長低聲說:“醫(yī)藥箱?!蔽伊⒖棠脕磲t(yī)藥箱。
我毫不吝嗇地往狗的傷處倒紅藥水,撒消炎粉,又仔仔細細地給它纏了幾圈紗布。班長在一張紙上寫上幾行俄文,寫完,念給我們聽:“我們并不想傷害你們的狗——希望它不要再到江這邊來?!?/p>
我拿出一個牛皮紙信封,班長將這封“國際信件”讓狗叼住,我推開哨所的門,那狗慢慢走了出去,消失在黑暗中……
從此,我們套住的野兔再也沒丟過。
(李楠薦自《小品文選刊》)
責(zé)編: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