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忙——通勤、乘飛機、購物,總而言之,聊天的時間越來越少,誰有時間閑聊?仔細想想,即使你想聊,誰又肯聽?
要特意留出點時間和他人聊聊,和你的配偶、孩子、父母、朋友,語言能夠表達靈魂最深處的想法,發(fā)自內心的話語會進入他人的心田,他人的表達也會打動我們的心弦,聊天有助于建立深厚友誼,沒有它,我們的情感會萎縮、死去。
有益的聊天是擴展自己世界的機會,與電影不同,這個世界是真實而不是虛擬的,其結果有無限可能的意義。雖然人們習慣于“說話”,卻很少真正地“交流”,因為說話自然自動發(fā)生而交流是一種需要學習和實踐的藝術,需要從改變態(tài)度開始掌握。
你有過乘飛機幾小時的經歷嗎?一直在讀雜志、看電影,沒做任何其他事情,那么就嘗試和鄰座說句話吧。先熱熱身。以“你好”開始,然后問些簡單、不帶威脅的問題:“從哪兒來?貴姓?”僅僅禮節(jié)性交流,沒有惡意,沒有武器。是的。這很痛苦,因為你不知道對方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但你擔心什么——他會站起身對全體乘客宣布——“我旁邊坐著一個很招人煩的人嗎?”整個飛行過程中一言不發(fā),到分手時才“偶然”開始熱烈交談是真正的恥辱。不要怕被拒絕,否則你就不會有什么值得說的,這不會要你的命,你能學會如何開口。
好的談話需要培育和創(chuàng)造,不要把“討論”和“聊天”混淆起來。
“討論”是個對或錯的問題,是事實和想法的理智交流甚至交鋒,而“聊天”則是對另一個人的個人了解或自我發(fā)泄,目的不在于給他人留下印象從而提高個人的知名度,而是了解對方、介紹自己。旅途中和人聊天,行程結束時如果對方仍不知道你得到過多少獎杯取得多大成就,你也沒有夸夸其談誰贏了球賽、當前金價是多少,這樣的聊天就應該說是成功的。
聊天僅僅是個信息小賣店,意義就在于與他人建立某種聯系,聽聽他的經歷、想法、喜好,舉個例子。如果“討論”可能聚焦于類似“總統(tǒng)在有效處理經濟嗎?”這樣的問題,“聊天”則會問,“經濟形勢對您個人有什么影響?”目的在于使話題圍繞更為感性的領域。像在下班后和配偶閑談:“今天有什么煩心事、高興事嗎?”
你發(fā)自內心說出自己的感受,對方也不會言不由衷,對生活充滿熱情,樂于與他人溝通分享智慧,心胸開闊、思想豁達是成功聊天的重要元素,也是自信和實力的體現。聊天是創(chuàng)造的手段,使我們走出孤獨融入豐富多彩的世界。滿足自身需求取決于我們能否把這樣的需求傳達和有效地表達出來,聊天既能幫助自己又能幫助他人,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三緘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