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免費師范畢業(yè)生數(shù)量少,且所教科目分散,所以,我們的新思想、新活力很容易就被基礎教育中老一輩傳統(tǒng)的思想所同化?!?/p>
“由于免費師范畢業(yè)生數(shù)量少,且所教科目分散,所以,我們的新思想、新活力很容易就被基礎教育中老一輩傳統(tǒng)的思想所同化?!?/p>
一、工作感想
《中國教師》:請先簡單談一談你們目前的工作情況以及在求職過程中的經歷和感想。
文杰:我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專業(yè),目前在校教計算機課程,同時也兼任著學校行政方面的職務。鑒于自身各方面的條件還不錯,也為了可以去名校任教,畢業(yè)之前,我跟其他同學一起參加了雙選會。我通過招聘單位的層層篩選,最初是跟合肥市的一所省示范中學簽了約,但因為省廳的相關制度規(guī)定,各市又要照顧本地區(qū)的生源,比如合肥市必須解決掉合肥市戶口的生源才能招收外市的生源,結果我被告知解約了。其實找工作的時候,已經做了充分準備的,但是經歷過之后卻感覺免費師范生跟普通畢業(yè)生找工作差不多。
我們所在的這所中學是當?shù)刈詈玫膶W校,2011年的時候一共來了十多名免費師范生,校方肯定了這一屆新入職教師的活力和能力。不過,由于免費師范畢業(yè)生數(shù)量少,且所教科目分散,所以,我們的新思想、新活力很容易就被基礎教育中老一輩傳統(tǒng)的思想所同化。
馬士友:我的感想也蠻多的,大學畢業(yè)時前后去了四所學校求職,剛開始“碰鼻子”的事挺多,應聘效果也不好。由于應聘時過于緊張影響了發(fā)揮,第一次去面試的時候還直接被人家批評,說我不適合做教師。但是后面兩次還不錯,而且找的學校更好,工作后差不多半年時間就把我們的編制全解決了。
《中國教師》:現(xiàn)在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也已經半年多了,對比求學階段,在工作中有著怎樣的體會呢?
文杰:我們學校的免費師范生在大學時學的理論很多,但在工作中還是需要實踐的。所以,我除了正常的教學任務,還經常向前輩們學習,調整落差。當?shù)赜形恍W教師在“信息學”方面做得很好,我常常會向他討教。除此之外,我還經常參加市區(qū)組織的教研活動,并前往合肥一中觀摩2011年“永中杯”全國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展評活動。教學這一塊還是很順心的,和學生相處也很融洽,雖然不是班主任,但學生也時常和我交流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只是時間很緊,而且自己有時候還是不夠勤快。
馬士友:大學時比較理想化,因沒有真正接觸到教育教學的實質性工作,很多認識和了解只是停留在書本或論壇帖子上的內容,產生的想法也比較表面和膚淺,覺得素質教育是有發(fā)展前景的、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在課堂上會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但進入到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中才算對教育有了真實的認識,也才發(fā)現(xiàn)理想與現(xiàn)實是有差距的。比如說能理解中國目前這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是由高考制度和分數(shù)造成的,它決定了一個學生將來能不能進入一所好的大學,很大情況下甚至可以影響一個學生的未來。高中的教育任務相當艱巨,我們免費師范生盡管在大學時對開展素質教育充滿信心,但實際教學工作中卻不得不為學生的未來考慮,施行以提高分數(shù)為目的的教育。除非高考的錄取制度打破唯一的標準,實現(xiàn)錄取方式的多樣化,使教育方式發(fā)生改變,不然的話,提再多想法和看法也都是空談,不會起到實質性的變化。
不過,我也會努力做到縮小這種差距。除了從根本上保證學生的成績,不耽誤學生的未來,還須在此基礎上多吸納先進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進行改進,培養(yǎng)學生更多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要那么枯燥和痛苦。我前段時間看了一個帖子,是一位特級教師寫的,“雖然目前的教育狀況不太好,脫離不了應試教育的模式,但是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課堂,可以在自己的小課堂里面進行一些改革”。我同意他的看法,現(xiàn)在也在做嘗試,但這需要時間,需要對整個教學知識和體系的了解和把握。目前,我的理念還不是特別清晰,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地摸索和形成。
《中國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如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對培養(yǎng)學生有怎樣的想法?
文杰:我清楚所教學科的地位,所以,我只希望通過我的優(yōu)勢和我的課堂,教育好自己的學生,讓有興趣的學生有進一步的延伸,其他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知識。大學時曾想過做了計算機教師后,除了要教好課程外,還要開辟信息技術第二課堂,比如興趣小組、信息學、機器人之類。但到工作崗位后發(fā)現(xiàn)開展起來很艱難,老教師們怕我耽誤學生時間,而我在大學里所學的知識還缺少系統(tǒng)性內容。所以,一方面,我打算在職讀研的論文定與信息學相關的方向;另一方面,我先在自己帶的三個班級里對那些興趣度特別高的學生試行分層教學。目前,通過不斷實施和摸索,已經能得到教研組的支持,下一步就是學校的支持。
馬士友:上學期間我也曾經有很多想法,但直到走進課堂才發(fā)現(xiàn)講課思路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沒有辦法真正具體實施。但我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是會盡量在課堂多擠出一些時間,以便實施自己覺得比較有意義的想法,幫他們多做一些思維擴展性訓練。比如我會把我所教的科目跟其他學科,甚至跟人生的各個方面都聯(lián)系起來,拓寬他們的思維;也會把上課學習的知識延伸到生活里面,創(chuàng)造一些幽默的橋段,讓學生接受知識時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例如在講“阿伏伽德羅定律”的時候,針對“氣體壓強會隨著氣體體積的增大而增大”這一點,我結合一句廣告詞給學生舉了一個例子,“假如說某位學生第一次喝可樂,他以為可樂跟果粒橙一樣要‘喝前搖一搖’,便猛烈搖晃了可樂瓶,這時,他打開瓶蓋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呢?”另外,就是我高中時的解題能力很強,也比較有耐心給他們講解,日常工作中也會向他們傳授。
《中國教師》:工作中有哪些難以解決的困難,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
文杰: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吧。學校主要是安排聽課,我聽課比較多,但更需要得到更多專家的指導。其實讀研是很好,就是學費有些負擔。
馬士友:我覺得學校給青年教師成長的方法還不夠。學校辦了一個“青藍工程”,讓老教師帶動新教師,但具體怎么帶,卻沒有形式,只是名義上的導師,有問題可以去找他們請教。老教師是不會主動跟我們討論什么問題的,而我們幾個青年教師主動找他們商討,也只是流于形式的一問一答,并不能在教學思想層面上得到幫助。最好能開一個思想交流之類的沙龍會,讓新老教師在一起有更多的探討、思想交流與碰撞。在這個面對面的交流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吸納和學習適合于自身教學的內容。
還有就是硬件設施,教師多辦公桌少,沒有自己的辦公環(huán)境。我所在的辦公室有十幾位教師,但辦公桌只有八張,我只能擠別人的位置用,看哪張桌子空著就先用,等人來了我就要讓出來。我覺得教師有一張自己的辦公桌很重要,有了自己的辦公桌相當于有了自己固定的辦公環(huán)境,這有利于教師養(yǎng)成良好的辦公習慣。
“學生需要我來輔助他們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p>
二、個人發(fā)展
《中國教師》:在教師團隊中是怎么定位和融入自己的,與當?shù)亟處熛啾扔惺裁床町悾?/p>
文杰:我所面對的很多問題比如學生早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都是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對我來說都是挑戰(zhàn)。但是學生需要我來輔助他們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要做到教育批評的時候一臉嚴肅,平時玩的時候能夠融入他們之中。教師這個職業(yè)培養(yǎng)的是活生生的人,而從新手到老手要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經歷,所收獲的就是經驗和閱歷。所以,我覺得至少送走這一屆學生,我才能像個老教師一樣熟練。
馬士友:我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初學者,我覺得有差異的地方是我的視野比他們開闊,理念比他們新一些吧。我所說的這個視野主要是在大學階段形成的。那時我接觸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和信息,也跟知識淵博的教師探討過,我覺得這些對我開闊視野都有一定的幫助。另外,作為理科生,解題是比較重要的技能,我以前自我感覺能力不錯,但是跟老教師一比,才發(fā)現(xiàn)老教師個個都是解題高手,因為他們教過很多年了,不少題目都反復做過多遍,所謂“熟能生巧”,肯定會比我們更熟悉。我覺得教學這項工作很大程度是靠經驗吃飯的,而這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慢慢積累和探索。老教師的經驗多,但大多是基于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形成的經驗,很少涉及“新課程標準”里面所要體現(xiàn)出來的內容。所以我現(xiàn)在盡可能向別人學習,希望能夠盡早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
《中國教師》:學校有安排去農村支教嗎?
馬士友:我們學校還沒有特別針對免費師范生所設計的支教方案,但是學校正好也有這項規(guī)定,新教師必須要去支教一年,所以只是把我們納入正常的支教隊伍中去。這個支教時間不固定。規(guī)定要求,要想申請中教一級職稱,必須在五年教學時間內有一年支教經驗,所以我打算三年后去支教。
《中國教師》:對自我成長有怎樣的規(guī)劃或想法呢?
文杰:首先是做好日常工作,其次是希望做個研究型的教師。我給自己制訂了12年的學習計劃以及周自檢計劃,現(xiàn)在正在慢慢實施,2011年已經實行了十幾周,2012年內容有些改動,但能夠完成80%,我有信心堅持下去。再次我有考研的想法,正在申請在職研究生,所以特別關心現(xiàn)在的相關機制,但還是希望最好能夠脫產去讀自己喜歡的專業(yè)。
馬士友:目前,我大致的想法是先花1—3年的時間熟悉高中三年的教學情況,力爭三年站穩(wěn)講臺;然后注重一些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比如了解了基本教學以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會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將來也希望能走出去參加比賽,獲得榮譽,把教育感想發(fā)表出來與廣大的教師分享經驗。如果單純從榮譽上來講,希望職稱能夠做到特級教師。
“不只是針對免費師范生,而是要針對所有師范院校的師范生的培養(yǎng)?!?/p>
“要想堅定免費師范生的從教意愿,最根本的做法是提高教師的待遇?!?/p>
三、培養(yǎng)建議
《中國教師》:結合自己的經歷,您認為學校還需要對免費師范生加強哪些方面的培養(yǎng)?
文杰:我覺得一定要注重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增強技能培訓,而非單純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比如加強口才、管理以及學生心理等方面的培訓,還要培養(yǎng)教師有一定的業(yè)余愛好,能與學生分享,以便形成良性循環(huán)。
馬士友:其實,我覺得不只是針對免費師范生,而是要針對所有師范院校的師范生的培養(yǎng)。首先是實習。實習千萬不要流于形式,我現(xiàn)在回想流于形式的那一個月,真正能走進課堂講課也只有一次機會,除了學會批卷子、批作業(yè),其他什么都沒學會,就像浪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一樣,幾乎沒什么收獲。其次是現(xiàn)在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師范大學設計的一些課程,以及教授這些課程的教師,大多缺乏對中國一線教育的真正了解,教師們講的都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知識,跟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不太相符。當然,在大學教學中盡量加入一線的情況只是我的想法,具體要做的話估計很難,畢竟大學教師基本都是畢業(yè)后就留校任教的,沒有一線中小學的任教經驗,所以他們研究的只是理論性的知識是可以理解的。我覺得學??梢宰鲂┭a救性的措施,比如多請一些當?shù)鼐哂薪虒W理念和特色的一線教師到學校給學生上一兩堂課,或者舉辦講座,讓學生與他們多進行一些交流。在學校期間能更貼近一線教師的情況,了解一線教師的想法,能夠幫助師范生及時地將所學的教育理論知識與一線的教育實際接軌。作為第一屆免費師范生,我也看到了后面陸續(xù)招的四、五屆的情況??傮w來說,我覺得師范院校對師范生照顧的已經夠多了,當初我們質疑、覺得不合理的一些情況,我發(fā)現(xiàn)國家已經都進行了改進?,F(xiàn)在,免費師范生的政策從整體上來看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中國教師》:站在免費師范生的角度,您認為怎樣的培養(yǎng)更能夠讓免費師范生在畢業(yè)之后積極投身到教育事業(yè)中?
文杰:關鍵是把好入門關,招收那些志愿從教的學生。
馬士友:這是關于免費師范生的從教意識問題。作為其中的一員,我覺得要想堅定免費師范生的從教意愿,最根本的做法是提高教師的待遇。待遇好的話,這份工作是沒有人不想做的?,F(xiàn)在教師待遇怎么樣,應該調查我們第一屆免費師范生的情況。目前,只有很少的、在一些大城市工作的教師或者在全省市比較知名的學校工作的教師,月工資能夠達到3 000元,其他大多數(shù)教師都在1 000—1 500元,買房子都是壓力。很多跟我同屆的免費師范生都說:“現(xiàn)在別說買房子了,娶妻生子都是奢談,壓根不敢談戀愛?!笨傮w來說,像我們第一屆的免費師范生還好,都畢業(yè)于一本師范院校。按照以往,這些院校畢業(yè)的學生都會留在畢業(yè)地或者沿海城市,很少會回到中西部地區(qū),所以第一屆的我們回到家鄉(xiāng),很多學校比如安徽省幾個大城市的好學校,還是比較愿意招收的。但等中西部大城市的需求飽和以后,再畢業(yè)的學生可能就要往下排,去小城市和縣城,甚至農村的學校,就業(yè)情況會越來越艱難。而如果學校不好,肯定會影響待遇,從而弱化從教意識。所以,我感覺待遇的情況如果得以緩解,民生壓力減小,教師沒有了后顧之憂,自然從教意愿也就會增強了。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受訪者皆使用化名)
(責任編輯:葉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