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
“把手伸出來?!备赣H說這句話時,手里舉著戒尺,很淡的眉毛居然跳動起來。
我伸出稚嫩的小手,放在他舉起的尺子下。
父親的左手,把我的小手拉過去,像拉過去一束陽光下的小麥穗,他那舉起的尺子,雖是慢慢地、卻有力地打下來。一下、兩下……
我含著的眼淚,流下來。我知道,我逃課了。
他淡淡的眉毛,卻仍是不停地跳動著。
尺子停下來時,我的小手還是伸著。
母親說,多犟的孩子!便用一雙粗手擦我的眼淚。父親不看我,往小手心里劃著、劃著,“什么字?”
“好好學(xué)習(xí)——”
44年后的初冬,當(dāng)我同樣把手伸出去時,我的面前,沒有了尺子,沒有了淡淡的眉毛,沒有了拉我的手。父親的手——安靜地合放在他的胸前,一個鄉(xiāng)塾先生,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個兒子,失去了舉著戒尺的父親。窗外,陽光暖暖的;田野,深黃的葉上,有一層淺淺的霜。
我的父親,可以算是一個鄉(xiāng)村文化人。他讀過10年長學(xué),按現(xiàn)在的說法,相當(dāng)于初中畢業(yè)。這在過去,是一個不易之事,何況他從5歲起,就是一個孤兒。
我的祖父,一個讀得懂醫(yī)書的鄉(xiāng)村青年,在背著藥箱四處治病時,也背上了革命和醫(yī)治中國社會的責(zé)任。聽說他是共產(chǎn)黨一個區(qū)委的秘書,大革命失敗后,組織鄉(xiāng)村暴動,被稱為“鏟共團”的殺害了。那一年,父親不到5歲,而在此之前,我的祖母已經(jīng)過世。成了孤兒的父親,看那孱弱,也不是干農(nóng)活的身架子,家族叔伯,憐其血脈親情,憐其幼小即孤,咬牙用幾擔(dān)谷子,送他上學(xué)。于是,我的父親就讀了10年長學(xué);我的叔伯祖父輩,就每年用幾擔(dān)谷子,交他的學(xué)費。讀到后來,據(jù)說考上了武昌中學(xué),當(dāng)時被人們稱為黃埔分校(不知是否如此)。我的父親回到家,用企求的目光,用伸出的手,希望伯叔們滿足他繼續(xù)讀書的要求。然而,每年十幾擔(dān)谷子的學(xué)費,對農(nóng)家畢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dān),也畢竟家族世代務(wù)農(nóng),讀書多了又能好到哪里去。我父親的眼光暗淡下來,伸出的手也就放下來。多少年后,有家族的老人說,當(dāng)初你父親要是上了黃埔,如今說不準是一個離休老干部。哎,可惜了,可惜了。
而父親,卻對我們從來不提此事。從小時候記事起,他就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鄉(xiāng)村的學(xué)校沒有校舍時,我們的兩間磚瓦房就是教室,一塊黑板,幾根粉筆,一把老式的戒尺。
那戒尺,卻是給我的印象極深。跟鄉(xiāng)下裁縫先生的尺子差不多,而色澤卻是深紅,精心地油漆過。他教書時,常常是放在桌上,如有學(xué)生上課走神,或是撒野,或是不用功,他就會從桌上拿起那尺子,輕咳幾聲,待學(xué)生們抬起頭時,他就會再使點勁,將那尺子敲打幾下桌面,或者是走到那個學(xué)生的跟前,把尺子舉起來,再點點他的腦袋。于是,學(xué)生的頭就低下了。也有調(diào)皮的,昂著頭,像是講狠。父親在生氣之極時,會吼著,讓那學(xué)生伸出手,把尺子舉起。若是學(xué)生認錯,那尺子也就緩緩放下;若是那頭還昂著,尺子就打了下來。一下、兩下……由輕而重,直到眼淚流出,目光曲折,昂著的頭慢慢低下。這或許就是師道尊嚴,或許就是鄉(xiāng)學(xué)的特點。直到有一次,我因逃學(xué),被那尺子重重地打下,才知道,父親作為一個鄉(xiāng)塾老師,那打下的戒尺里,有很多并不理解的含義,有很多令你記住或印痕深刻的人生警覺。你的成長,就在那戒尺的打擊下,有了行走,有了校正,有了警悟。
那戒尺,或許是給你人生的警示。
后來,父親仍是當(dāng)著鄉(xiāng)村小學(xué)的教師,一個拿著十分或者八分工的小學(xué)教師。他教過小學(xué)的每個班級。只是后來,那戒尺就不見了。有幾次,他顯得很生氣地回到家,一個人悶著,時間長了,就進了房,等再出來時,氣也就消了。有一次,感到好奇的我,從他的床墊下,居然翻出了那把戒尺。那戒尺,依然那樣深紅,仍然那樣瓷重。我把它拿到父親面前,父親的眼神,一下就亮了,把它緊緊地握在手里。之后,父親把我抱在懷里,竟把那尺子,輕輕地放在了我的手里。
我17歲時,離開了家鄉(xiāng),離開了父親那淡眉下的目光,也離開了父親的戒尺。游子千里萬里,總能感到父親的目光,也總能憶起父親那手中舉起的尺子。年老的父親,終是離開了講臺,離開了黑板和粉筆,和我的姐妹,一起種著責(zé)任田。我不知道,他從小沒有干過農(nóng)活,到了老年,卻還能學(xué)會犁耙耕種,雖不精細,卻也都是自己打點。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我從部隊回家探親,走在鄉(xiāng)間的田埂上,見路邊一個耕田的老人,我問路時,那抬起的斗笠下,一張熟悉的臉——啊,我的父親。
那一天的晚上,窗外月光瀉著秋意,我望著父親,不知怎么,就突然想起了那把戒尺。我沒有問,也沒有找那戒尺。我想,即使父親不再教書,他仍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他的手中,仍是有著一把戒尺。直到后來,我成了教師,我走上講臺,我拿起粉筆,用目光凝視自己的學(xué)生時,才對父親的目光、父親手中的戒尺,有了深一些的理解。走過不惑之年,又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我,終是在心中,有了一把從父親目光中接過來的戒尺,舉在自己的手上,舉過自己的頭頂。
我的父親,一個鄉(xiāng)塾教師,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個兒子,失去了舉著戒尺的父親。在一個春天的節(jié)日里,窗外是暖暖的陽光,是桃紅柳綠。而我的眼前,總是顯出那戒尺的深紅。
一雙老眼
兒子說,“爸,你的眼睛老花了?!?/p>
我說,一雙老眼啦。
取下老花鏡,50歲的我,眼前再次浮現(xiàn)父親那雙渾濁的眼睛和昏黃的目光。我的淚水,止不住滑落。
在我成年的印象里,父親的那雙眼睛,一如鄉(xiāng)下門前苦楝的兩顆小果,嵌在深深的眼窩里。少失雙親,中年喪妻,兒女尚小,父親從鄉(xiāng)村小學(xué)教師回到田地的農(nóng)活,拉扯我們兄弟姐妹四人。那一雙望著田野,望著天空,望著梁上乳燕,望著膝下兒女的眼睛,似乎總是土地的顏色。而那眼里透出的目光,如稻,如豆,如油燈,如炊煙,就那樣昏昏黃黃、曲曲折折卻又瓷瓷實實地撫著、繞著、牽著、掛著我們啊。
34年前,當(dāng)17歲的我離開家鄉(xiāng)時,父親那雙雖然渾濁的眼睛,是閃著稻黃和豆亮的目光啊。當(dāng)他和姐姐、妹妹、弟弟一起送我到村口,久久地撫著我綠軍裝胸前的一朵大紅花,那目光透出一位52歲父親金黃金黃的期待。我在軍營的18年,那目光,就凝視在黃土高原起起伏伏的山岡上,就流動在黃河兩岸和南國邊疆的河水里,就叮囑在沐浴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槍尖上。那目光,就在他簡短來信的字里行間跳動著,在他于遙遠的家鄉(xiāng)吹拂而來的湖韻中飽含著,在他于日下、月下勞作而不時佇立的遠望中……1981年春節(jié),我第一次回家探親,看到父親戴一副斷架的老花眼鏡,笑吟吟地寫著大紅對聯(lián)。他取下眼鏡,那苦楝果般的一雙老眼,竟滴下晶瑩的淚,竟透出大紅對聯(lián)一樣的光。然而,他的那雙眼睛,確是不怎么看得見了。妹妹說,父親已經(jīng)不多看書了哩。弟弟說,他也只是在春節(jié)才為鄉(xiāng)親們寫對聯(lián)哩。已經(jīng)出嫁的姐姐,在背后指指父親,再比劃比劃眼睛。而父親卻說,眼睛好著哩,我前幾天還看你爺爺留下的醫(yī)書哩。
門前的老楝樹還在啊。
而我的眼睛是多么地青春又明亮。
我們是忽略了那雙昏黃的老眼。
我們沉浸在愿望滿足的喜悅里,我們蕩漾在小家庭的溫暖里,我們世俗在欲望溝溝壑壑的不平中。我們甚至淡忘了那雙苦楝果一樣的老眼,淡忘了那稻黃和豆亮的目光。直到有一次,父親來到城里和我們小住,他于吃飯時,把筷子夾在了桌邊上,我們還開玩笑,說那不是一塊肉哩。父親很快吃完了,他放下筷,一邊抹著眼睛,一邊走到對面的小平房。那一晚,月光好柔和呀,風(fēng)兒好清新呀。而父親的房間,燈一直亮著。那顯得昏暗的燈光,就是他的目光呀。我和妻兒,在月光下說著、笑著,我們幸福著呀,我們的目光和月光一樣呀。
我們是多么容易地就忽略了那雙昏黃的老眼。
我們?yōu)楣べY少、房子小、小孩上不了好學(xué)校而憂心、奔走,我們?yōu)槁殑?wù)的升降、好友的富裕灑脫甚至穿哪個品牌的衣服用哪個品牌的化妝品而喜憂不止。直到2002年的冬天,從外面雪地里回來時,父親的腿有點瘸。一問,老人才支支吾吾地說,不小心摔了一跤。父親不看我的眼睛。我一邊替他貼膏藥,一邊小聲地埋怨。這是他最后一次到城里來。他說,以后就來不了啦,腿走不動啦,鄉(xiāng)下的路好走。開春的日子,父親先是經(jīng)常到附近一個公園看畫家為游客畫像。后來,竟然坐在臨窗的桌前,戴著那副斷架的老花鏡,畫起畫來。我對兒子說,你爺爺老眼昏花,還想當(dāng)畫家哩。兒子說,爺爺昨天哭了哩,他讓我為他買一瓶眼藥水哩。我說,人老了,總是先老眼睛、耳朵,這是自然規(guī)律。我甚至忘了妻兒為父親配一副眼鏡的提醒。因為我們年輕的目光如日光如月光啊,因為我們有很多工作上生活上感情上的煩惱啊。偶爾進父親的房間,看他那桌上越來越厚的畫紙,心里總有一種別樣的感觸。再看他畫出的歪歪扭扭的頭像,有如小學(xué)生寫字。上初中的兒子則是哄著老人,還買回幾盒水彩,“爺爺,你畫吧,興許能成畫家。我同學(xué)的爺爺退休后,上老年書畫大學(xué),畫都賣到日本啦?!贝藭r,父親一只手撫著孩子的頭,一只手抹著眼睛。月半那幾天,父親房間的燈亮了很久,窗外的風(fēng)很靜,月光流淌著。隔天早上,父親提出要回老家,任憑怎么勸說,還是堅持要走。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臨時買了票?;疖噷㈤_時,我站在月臺上,看里邊的父親,而父親卻轉(zhuǎn)過臉去?;氐郊遥易诟赣H的房間,想著老人的一生,想著母親于1971年去世時,竟沒有留下一張遺像,心中不禁涌出陣陣酸楚。等靜下思緒,再看父親留在桌上的東西,忽地就發(fā)現(xiàn),在那一摞畫紙的上面,有一張色彩很艷的畫:一樹的桃花,如早霞;桃樹下,一個農(nóng)婦朝遠處看著,只勾出臉的輪廓。那衣著,竟是我熟悉的小花點藍布對襟衣。我的心忽地顫動起來,就捧了那畫,定定地看,定定地凝視,眼前,就幻出兒時的情景,那畫里的農(nóng)婦,仿佛走上前來,用很粗糙的手,撫我厚厚的嘴唇,點我的小酒窩。我的父親,圓了我一個長長的夢,完成了我藏在心底的一幅母親的畫像。而此刻,父親的那雙老眼,那顯得昏黃的目光,以及他總是揉眼的動作,一遍遍在我的眼前晃動起來。我沉沉地低下頭,陣陣內(nèi)疚涌上來。我畢竟應(yīng)該讓老人在城里的醫(yī)院作個眼睛檢查,或者為他配一副老花眼鏡的呀。我走出房子,走到居民小區(qū),碰到一位鄰居,他拉著我的手說,“你父親該到醫(yī)院檢查呀,那次下雪摔倒,是撞到一棵樹上了。老人可能是眼睛有了問題?!蔽业男囊魂圀@悚,如針扎一般。我們做兒女的,竟這樣容易地忽略了老人,忽略了老人那一雙總是蒼蒼黃黃地望著自己兒女的眼睛啊。
春天的風(fēng)吹拂著,我想起老家門前的那棵苦楝樹。
隔年秋天,我回趟老家。這次,我特地帶上了一副老花鏡。臨行前,幾次電話詢問,老人只是說,有這份心意,啥樣都好。問弟弟妹妹,他們也說,父親現(xiàn)在很少戴眼鏡看書了,就是看電視,恐怕也主要聽個音。我的心有些緊緊的難受,有著深深的自責(zé)。見到父親時,我的心猛地一沉,他的那雙老眼,已經(jīng)是浮浮地腫著,那苦楝果似的瞳仁,包在浮垂的眼皮下,只能細細地看到一點。在他散淡的相視中,我是再也找不到渾濁卻是閃著稻黃和豆亮的目光了啊,我是再也找不到金黃的期待和拉長的遠望了呀。當(dāng)我把那副精致的老花鏡遞到父親的手上時,父親已不再注目,不再凝視。他只是抖著雙手,把那鏡子撫摸著、撫摸著,撫摸著就說了,“你的眼睛還好吧??傻冒蜒劬ΡWo好哩?!彼α?,是那樣舒心會心的笑,臉上的一層老皮扯著喜悅的紋,把那蒼黃與一生辛勞都扯平了呀,把那未了的心愿和期望都扯紅了呀,把那一雙老眼都扯開了呀。我終于從那苦楝果似的眼仁里,看到一絲金黃,也看到了我掛著淚花的影子。
離開家鄉(xiāng)前,我去了一趟本地的醫(yī)院。醫(yī)生說,若是早個三年、幾年,若是配個合適的老花鏡,老人還能多看些好光景。帶著深深的遺憾與自責(zé),我回到繁華喧鬧的都市,回到習(xí)慣的色彩斑斕的世俗喜悅、欲望與不平之中。而閑靜下來,眼前總時不時浮現(xiàn)父親那雙目光散淡的眼睛。
這一年的秋冬之際,老父就去世了。他走的時候,很安詳。弟弟妹妹說,頭天晚上,他還特地戴著你送的那副精致的老花鏡,看了爺爺留下的《本草綱目》哩。沒想到,天亮?xí)r,手放在胸前,人就安靜地走了。那副眼鏡和那本書,就放在手邊的床上。父親入殮時,我終是把那副送他的老花眼鏡,放在了他的身邊,放在了他的手邊。我?guī)ё吡四歉睌嗉艿睦匣ㄑ坨R,那是一個心愿,那是一片稻黃和豆亮般的陽光與月光,那是一個長長的故鄉(xiāng)田野的佇立遠望……
回到都市的家,我把父親的遺像,與父親手畫的桃樹下的農(nóng)婦像(那就是我母親的遺像?。?,并在一個鏡框里。母親去世35年后的2006年12月,父親、母親終于重逢于黑色的鏡框。于那鏡框前,我擺上父親留下的那副斷架的老花眼鏡。
我的母親在鏡框里吃吃地笑啊。
我的父親,那雙渾濁昏黃的老眼,總是定定地注視著我!
第二年,我的眼睛,就開始老花了。妻兒笑我說,花不花,四十八,你已經(jīng)四十八歲了,是一雙老眼了。我說,是的,一雙昏黃老眼……
責(zé)任編輯 王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