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我?guī)鹤踊乩霞姨接H。老家距我工作的這座城市太遠,以至于兒子都長到5歲了,我還沒帶他回去過。
老家的親戚鄰居我兒子一個也不曾見過,我?guī)鹤踊乩霞揖褪窍胱屗雷约旱摹案痹谀膬?,所以我打算讓兒子與本家的爺爺奶奶們、叔叔大爺們、嬸嬸大娘們都見見面,認識認識。
回到家的當天,我就帶兒子去看望本家一位大叔。
到了大叔家,大叔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坐下,然后一邊夸獎我兒子,一邊找了好多好多東西作為禮物塞給他——有蘋果,有大棗,還有麻花和年糕,更有見面禮錢。我有些擔(dān)心起來,怕兒子不愿意接受大叔遞過來的那些不太光鮮的鄉(xiāng)間土特產(chǎn),如果兒子拒絕大叔的熱情,那真是一件讓人尷尬的事;我又怕兒子收了大叔的見面禮錢,要知道大叔家沒啥經(jīng)濟收入,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可兒子偏偏接過了大叔遞過來的錢——這小子,真給我丟臉,這不是“見錢眼開”嗎?我正在心里惱怒兒子不懂事,誰知他把接在手里的錢又還給了大叔,說:“不要錢,不要錢。”
大叔還想把錢再給我兒子,他堅決不要,嘴里說:“爺爺,我不要錢,我想吃您家的大棗。”
“想吃大棗呀,好,好,太好了。”大叔趕緊抓了大棗往我兒子衣兜里塞。
兒子吃著大棗,說:“謝謝爺爺!這棗真甜,我最喜歡吃了,吃完了我還來跟您要。”呵,兒子的嘴巴可比大棗還甜!
聽了我兒子熱情的“恭維”,大叔樂得合不攏嘴,連連夸獎他不愧是城里娃,親近人,懂禮貌。
我對兒子在大叔家的表現(xiàn)相當滿意——不收人家的錢,誠心收下人家的大棗,這樣做既不因貪心讓人損財,又不因不收任何東西讓人尷尬,兒子在收禮這件事上做得非常有分寸。
帶著兒子從大叔家出來,我問他:“兒子,你今天的表現(xiàn)真是太棒了,不收爺爺?shù)腻X,卻收了爺爺?shù)臈?。你跟爸說說,跟誰學(xué)得這么會收禮?”
兒子竟然說:“當然是跟你學(xué)的呀!”
我有點驚訝:“跟我學(xué)的,我啥時候教過你呀?”說實話,我真的從來沒有教過兒子如何收禮物!
兒子解釋:“咱們?nèi)ノ依牙鸭页燥?,每次臨走我姥姥都會讓我們帶上各種各樣的東西。一開始媽媽一樣也不要,說姥姥讓帶的東西家里都用不上。可你總要撿一件姥姥給的東西帶上。東西帶回家,媽媽問家里不用的東西你為什么要帶回來,你跟媽媽說,老人家給的東西不能全都拒絕,拒絕就是拒絕老人的愛心,帶回一件就是帶回老人的愛心。你是不是這樣說過?”
兒子這么一提醒,我突然想起來了,我還真這么說過。
岳母住得離我們比較近,所以我時常和妻子、兒子一起去她家吃飯。每次吃完飯臨走的時候,岳母總要給我們準備各種各樣的物品,大包小包地讓我們帶上,比如她親手蒸的饅頭,她自己做的鹵豆腐、曬的干果之類的,有時是一塊新買的籠布,或者一塊磨刀石等。老人家總是惦著我們,所以我覺得她準備的這些物品里都包含著濃濃的愛。我妻子最初卻不這么想,總是一口拒絕:“用不上的東西,不帶。”并且讓岳母以后不要再給我們準備東西了。妻子的拒絕總會讓我岳母感到失望,那是她老人家愛心落空的一種失望,我看了都有點兒難受。所以我就跟妻子商量:以后不論母親給我們準備了什么東西,也不論這些東西有沒有用,我們都要帶上一兩件,這樣才對得起老人家的惦記。咱接受了老人的愛,老人的內(nèi)心才不至于因為拒絕而難受。
妻子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于是再遇到母親送我們東西時,就不再一概拒絕了,而是會帶走一些。其實帶回家的東西也不是真的用不上,比如饅頭、豆腐,我們都愛吃;籠布、磨刀石也都有派上用場的時候。妻子之所以不想帶,一是嫌麻煩,二是不想沾老人的光,其實那樣做老人會很失望。
想不到,我對待岳母的態(tài)度以及接受禮物的做法,被兒子偷偷學(xué)去了,所以他在大叔家才顯得特別會收禮——他收下的也是大叔的愛和熱心。
看著兒子高興地吃著大棗,想想兒子剛才說的那些話,我心里不禁感慨:孩子的很多優(yōu)良品性,其實都源于父母的示范。所以,我覺得作為父母,有責(zé)任多給孩子作好的示范,多給孩子“偷學(xué)”良好品性的機會。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