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2011年8月,李某與張某等人前往何某家慶祝何某喬遷新居。當晚11時許,李某、張某等人從何某家離開準備分別回家。何某見李某處于醉酒狀態(tài),言語含混,行走踉蹌,擔心其一人回家不安全,遂請求張某開車送李某回家。李某坐在張某車輛的后排,行駛途中李某從車上摔出車外。張某立刻送李某至醫(yī)院,李某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死亡。李某妻子將張某訴至法院,要求張某承擔責任。請問,搭車人與受人所托的駕駛人之間是合同關系還是侵權關系?駕駛人要不要承擔責任?
答: 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它是當事人之間經自愿協(xié)商,建立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礎上達成的協(xié)議。而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由于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財產、人身,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本案中,李某與張某之間沒有形成、變更、終止運輸合同關系。因此,應不屬于合同糾紛,而屬于侵權糾紛。
我國法律規(guī)定,侵權行為可以分為一般侵權行為和特殊侵權行為。本案不屬于我國侵權法律規(guī)范中明確規(guī)定的特殊侵權行為,應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范圍。一般侵權行為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必須具備損害事實、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侵權人的主觀過錯等四個要件。結合本案,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因果關系的認定是關鍵。如果張某的車輛處于正常行駛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故障,后排車門的打開是李某的過失所致,張某的駕駛行為與李某墜車死亡的結果之間就沒有因果關系。
而且,張某不是從事旅客運輸工作,而是受朋友之托把李某送回家,張某在駕駛過程中無過錯,李某的死亡完全是由于自己過失摔下車所致,與張某的行為沒有因果關系。張某對此無法預見,更無法控制。因此張某無過錯責任,對李某的死亡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律師 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