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年之近半,雖說還是春日融融,然而心下卻總有一絲匆忙緊迫的隱憂暗然滋生。豪情也罷,閑情也好,生命中的失去與獲得都已有了一些印跡。
其實,太過咀嚼“時光匆忙,逝者如斯”等等嘆語并無意趣。而且心下一直有個不具科學效證的認識,覺得一個人如果太過惜時,生命反倒真會因此而縮短,私以為這是心理暗示所致。
試想,如果刻刻總把“時間不夠”,“生命太短”掛于嘴邊,大腦神經(jīng)便會隨之時時緊繃,如此天長日久,身體得不到放松,自然會有病痛之患。蘋果品牌的教主喬布斯想來即是一例,他的那句影響了其一生的箴言便是一證:記得你即將死去!而這話又是出自他在十七歲時讀到的一句:“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話,那么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是正確的。”從此,每日清晨喬教主必要對鏡自問一句:“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于是,惜時如金的喬布斯終于在其有生之年做出了“改變世界”的事。又于是,以天為年的喬布斯也終于在56歲的強盛之年匆匆逝去。想必,這與心理暗示不無關系。當然,對于喬布斯自己來說因為完成了他個人所設定的人生目標,卻也死而無憾。
然,說了這許多并不是要開導諸人晨昏不知的渾噩下去才好。而是說,生命華美而珍貴,應讓每一天每一年都過得精彩才是,這并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生活理念,更是一門生活指導課程。我們所受的教育方方面面,卻唯獨沒有人來教我們如何去規(guī)劃人生。今年做什么,明年做什么,每一步應該如何實現(xiàn),遇到問題如何解決……這種對人生的規(guī)劃能力是父母都很少能做到的,所以,當我們成人之后,最容易犯卻也是最無法彌補的錯誤就是虛度年華。
是以,人活于世間,生命之長短與我們所承載的生活目標其實并不相關。人需要活得灑脫而快意,方不悔來世一回。但是這瀟灑并不是虛擲時光,無所事事。它需要規(guī)劃,需要滿足心理的某些要求。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五種,它們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這就是人之所以能感覺到瀟灑或幸福的心理來源,而“自我實現(xiàn)”則是心理滿足感的最高點!即是你做成了某事,完成了某心愿。
最是喜歡唐人李白的那般“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出將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邁,因為它能激人放開種種牽絆。但其實,李白一生并不快樂,因為他的人生規(guī)劃,他的自我實現(xiàn)并未完成。所以,雖不敢妄言,但想來那些能發(fā)出惜時之嘆的人,其背后都含著一番于人生的悔意吧。
也許正是為了使人及時警醒,所以才會把勞動節(jié)定在五月。要知五月,正值春明景美之時,身體又因忍養(yǎng)了一宿冬,無論心亦或身都有了躍躍欲試之勢。此外,五月又臨界于一年中期,此時提出“勞動”二字,必是要警示眾生,時間在流動。曾經(jīng)或者現(xiàn)今的夢想、壯志、誓言者們,不如即刻抓住這初春之機,去完成那夏日的絢爛,秋天的豐富,冬季的獲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