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是一種勤勞、可愛又善良的動物,有棕色、棗紅色、白色、金色、黑色……在歷史的原野上馳騁,幫助將士建立功勛,幫助平民耕種勞作。馬是人類無言的朋友。
我在電視上看見一匹雪白雪白的馬,那馬長得可美麗了!它那長長的脖子,托舉起一個很酷的腦袋;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注視著遠方;一對三角形的耳朵高高聳立在腦門上,仿佛隨時聆聽著四周的動靜,顯得特別機敏;脖子上方是一排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的鬃毛,走起路來鬃毛一抖一抖的,使它顯得更加威武;健碩的身子后拖著一條潔白的尾巴,只要輕輕一甩,就像一道銀色的閃電在眼前一閃過,瀟灑極了。許多女孩子都梳馬尾辮,大概就是從它這里獲得靈感的吧!
馬的形體長得美,但馬走路的姿勢更美,你要是從后面看過去,那步子簡直就像T臺上的模特一樣。特別是那敲擊在水泥地上“噠噠”的腳步聲,更是富有節(jié)奏,是一曲生動的音樂,讓人浮想翩翩。聽爸爸說,內蒙古民歌的主旋律就是馬蹄的敲擊聲,我同意爸爸的說法,不然內蒙古民歌怎么會那么奔放、悠揚,讓人百聽不煩、百唱不厭呢?
馬的樸實、勤懇是動物界出了名的,它是名副其實的勞動模范。它只要一片草地,一泓清泉,就能解決食物問題。一匹匹戰(zhàn)馬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從昭陵六駿,到汗血寶馬,它們神采奕奕地奔馳在以前的戰(zhàn)場上。茶馬古道上,鄉(xiāng)村田間地頭,馱著糧草,拉著板車,默默地做忠實的仆役,給人們帶來富足和輕松。馬兒,你確實是人類的朋友。
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像馬這種品格的人,我們也要做像馬一樣的人。
(指導老師 張亞珍)
何以攻玉
電視熒屏上的一個美麗身影,引發(fā)了小作者的神思,于是,馬,走進了文章的世界。從具象的白馬,到女孩子的馬尾辮,到蒙古民歌,到昭陵六駿,到茶馬古道,想著馬,說著馬,迤邐而下,成就了一篇饒有興味的習作。慢慢讀著,如聽一位老友講述一段生命的傳奇,沒有壯闊的波瀾,沒有華麗的鋪陳,淡淡的真實,純純的贊美。唱得最響的,不見得就是最美的旋律。把自己所見所想,有條理地說出來,就是作文。
樸實、勤勞、善良,馬幾乎是人類所有美德的最佳代言者。一個以馬為友的少年,他的未來肯定是值得期待的。文章結尾處說:“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像馬這種品格的人,我們也要做像馬一樣的人?!绷⒁饽宋恼蚂`魂,卒章而顯志,深合古人為文之道。讀一篇文章,認識一對朋友,期待一個美好的明天,真是善莫大焉。
[概說]
泱泱古國,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詩詞,數(shù)以萬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上課的時候,發(fā)給學生近二十篇古詩詞,都是有關兒童的。
走進古詩詞中的兒童世界,恍如隔世。他們在干什么?似乎都在玩,“兒童急走追黃蝶”,他們追蝶;“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他們捕蟬;“閑看兒童捉柳花”,他們捉柳花……他們似乎不用上學,更不用說周末還要補課了。難得看到有上學的,卻是這樣“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們呢,如果放學早,趕緊抓緊時間寫作業(yè)了吧。
放牛應該是古代農村兒童重要的事情,牧童也成為古代兒童最常見的形象??上КF(xiàn)在的孩子,誰還騎過牛呢,可能連牛都沒看過?!澳镣T黃牛,歌聲振林樾”,他們騎在牛背上,想唱就唱,唱得響亮?!澳镣瘹w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他們還吹笛,有一聲沒一聲地吹著。我們也學樂器,也吹過笛,有誰把牛背當舞臺,把牛當聽眾,而且是信口吹,而不是為了考級呢?
古詩詞中的兒童,總是那么“無賴”,坐沒有坐相,睡沒有睡相,自由自在?!白钕残簾o賴,溪頭臥剝蓮蓬”,臥著,舒坦吧!“童子柳蔭眠正著,一牛吃過柳蔭西”,自在吧!“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連衣服都不脫,灑脫吧!
他們做的事情還很多,比如騎竹馬、弄青梅,比如釣魚、學種瓜、偷采蓮……
唐代胡令能寫過一首詩《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比绻l(fā)生在現(xiàn)在,會是怎樣的情境?或許爸爸會說:“沒出息,不好好學習,竟然去釣魚!想吃魚和我說,我去買。”媽媽或許會說:“要注意安全,怎么可以一個人去河邊釣魚呢?多危險,下次不能去了,記?。 崩蠋熁蛟S會說:“要懂禮貌,別人向你問路,怎么可以拒絕呢!”古代的孩子似乎不用講究這么多,或許現(xiàn)在孩子需要承受的太多,所以孩子的本心就被掩蓋了。
進入古詩詞中情趣盎然的兒童世界,審視自己,我們會有很多的觸動和思考。文章只要把這些觸動和思考,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和載體表達出來即可。
在寫文章的時候,切忌單一。比如單一地羅列古詩詞,寫文章比較忌諱羅列堆積材料,任何材料都應為我所用,即是表現(xiàn)自己。還有,切忌只用一種手法,比如寫這類文章大多會用對比,但不要單一的對比。開個頭,然后寫古代的孩子,再寫現(xiàn)在的孩子,再來個結尾。還有,切忌單一的思維。一味地厚古薄今,說古代孩子好,現(xiàn)在孩子苦,不是不可以,但要深入?,F(xiàn)在孩子羨慕古代的兒童,假如讓古代的孩子穿越到現(xiàn)在,也許會充滿羨慕,比如有好玩的電腦、好看的電視,還有iPad等等。關鍵是借助這些材料進行思考,比如有學生抓住了觸摸自然這個主題,說古代的孩子能觸摸到自然,而今城里的孩子卻無法如此,這樣就顯得合理,又有了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