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7日,香港蘇富比春拍正在進行中。拍賣大廳里人頭攢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大腕兒們齊聚一堂。這時,本次拍賣最重量級的一件拍品—清雍正粉彩蝠桃“福壽”紋橄欖瓶登場亮相。
據(jù)一位親臨拍賣現(xiàn)場的藏家描述,朱湯生在開拍前做了一次深呼吸,又巡視了一遍鴉雀無聲的拍場,接著,用他一向沉著鎮(zhèn)靜的聲音說道:“起拍價900萬港元!”
現(xiàn)場的氣氛立即被點燃。四五位競投者紛紛舉起手中的競投牌,朱湯生不斷報出一個個逐漸攀升的數(shù)字,他甚至顧不上招呼每一位舉手的人士。當朱湯生叫到“3600萬港元”時,只剩下兩人競投。一位是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先生,而另一位就是手持606號牌的香港實業(yè)家張永珍女士。最終,張女士堅守到最后一刻,以4150萬港元將這件珍貴的瓷器收入囊中。
張永珍在拍得這件寶瓶后不久就將其捐獻給了上海博物館。如今,這只寶瓶已成為上海博物館的一件重器。
朱湯生事后表示,這是他從事拍賣工作50年以來,最具有紀念性的一次。而這次拍賣在締造了清代官窯瓷器新的拍賣記錄的同時,也開啟了中國瓷器拍賣新的高潮。
中國經(jīng)濟在進入21世紀便獨步于世界高速增長,早在新世紀初中國居民儲蓄就超過了11萬億元。到了2003年,中國的人均GDP就已經(jīng)突破了1000美元大關,而那些人口數(shù)量在50萬人以上的98個沿海城市和內(nèi)陸大城市的人均GDP已突破了2000美元。由于存款利率較低,加之國家宏觀調(diào)控政策和投資渠道還有待完善,企業(yè)和個人的大量閑錢急尋有回報的出路,于是,大量的投資型買家開始參與藝術品拍賣,使藝術品拍賣的成交額大幅攀升。中國內(nèi)地拍賣市場在近現(xiàn)代書畫的帶領下,掀起了一輪上漲勢頭。
然而,中國瓷器市場的話語權卻依舊在海外。不過,大量中國買家的涌入,也助推了瓷器拍賣價格的持續(xù)走高。2003年適逢香港蘇富比成立三十周年,為此,香港蘇富比特地出版了《香港蘇富比三十周年》一書。仔細翻閱,可以發(fā)現(xiàn)諸多瓷器拍賣的記錄都是在朱湯生的拍槌下誕生的。
作為蘇富比亞洲區(qū)主席、中國瓷器首席鑒定官,朱湯生后來談到當時的瓷器市場時說,到了2003年,最出類拔萃的拍賣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來自任何一位收藏家的個別收藏,而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藝術愛好者——清乾隆皇帝的藝術寶庫。此類圍繞特定范圍的主題拍賣會,也將成為香港蘇富比的新路向?!?/p>
后來的市場證明了朱湯生這一預測無比精準。
一年后,63歲的朱湯生從香港蘇富比退休。雖已屆花甲,但朱湯生依舊精神矍鑠。在致力于研究與著述之余,朱湯生對藝術品拍賣市場依舊十分關注。
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推出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以1568.8萬英鎊成交,約合人民幣2.3億元,轟動一時。同年10月23日,香港蘇富比推出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以1.15億港元被翟健民買去,這兩件過億元的頂尖精品的成交將中國藝術品市場,尤其是瓷器市場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此后,頂級瓷器精品基本都被貼上了億元標簽。
2006年春拍,中國嘉德推出的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拍出了5280萬元的高價,成為內(nèi)地市場第一件成交價過5000萬元的瓷器;同年秋拍,香港佳士得推出了香港著名收藏家張宗憲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碗,以1.5億港元成交。
在經(jīng)歷了2007年至2009年的調(diào)整后,中國藝術品市場在2010年再次迎來了一個高潮。作為被全世界公認的中國藝術品的主流,瓷器更是屢屢誕生高價。如2010年秋拍,香港蘇富比推出的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被張永珍以2.205億港元收入囊中,一同付拍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祥云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槌瓶也拍出了1.22億元的高價。隨后不久,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余”轉心瓶在英國的一場拍賣會上拍出了5.54億元的天價。
市場的走勢也正如朱湯生所預測的那樣,在近幾年的市場上,“大清乾隆年制”已成為億元招牌。截至目前,在7件成交價超過億元的中國瓷器中,有5件均為“大清乾隆年制”。
2007年,朱湯生在接受一次媒體采訪時再次談到了瓷器市場。他認為,清代官窯瓷的價格已經(jīng)很高。在這種情況下,明代官窯瓷或民窯中的上品還存在著較大的上升空間。同時他認為,藝術品市場的行情肯定會越來越高。不管經(jīng)濟形勢怎么樣,精品永遠會有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