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起北平和平解放這段歷史,人們都會聯(lián)想到紀錄電影《北平入城式》里那些歡騰雀躍的畫面。這段影像不僅成為那個歷史時刻最深刻最生動的記憶,而且也倍受電影人推崇,成為業(yè)內(nèi)學習的范本??墒?,當時光跨越60多年之后,社會上突然流傳出一種說法:這段影像并非解放軍舉行北平入城式時拍攝的,而是一個月后重新組織補拍的!甚至還說,在解放軍舉行北平入城式那天,并沒出現(xiàn)北平民眾激動熱烈的場面,紀錄片中熱情的民眾都是后來組織的!這種說法讓我們感到深深的疑惑,難道膠片上那歡慶的場面都是假的嗎?
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為了弄清事實,2006年12月,我們來到北京檔案館。在那里,我們看到了宣傳北平和平解放的展板,它翔實記錄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前前后后。但解放軍入城時的情景,究竟是如圖片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般熱烈,還是像傳聞所言北平市民“默無一言旁觀”呢?對此,檔案館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所用的圖片,有的就是從紀錄電影上翻拍的。但他們對當時究竟拍沒拍電影,也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解放軍正式入城時只拍了照片,沒拍電影。后來為了拍電影,又補了一次入城式。這種回答顯然不僅未能解開我們的疑惑,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難道傳言是真?幸運的是,工作人員又提供了一條線索,曾聽檔案館的王局長說,當年有一個東北電影廠接收了日本電影廠的設備,用攝影機拍了活動的片子,后來因失火損毀,第二年又進行了補拍。
不久,我們又在一個刊物上查到另外一條線索:在《從白山黑水到南海天涯》這篇文章中,作者駁斥了關(guān)于《北平入城式》是組織補拍的說法,認為那是對歷史事實的嚴重歪曲。文章署名劉德源,他是何許人?他用什么來證明《北平入城式》是真實的歷史記錄呢?
為了弄清其中的玄機,我們想辦法找到了劉德源的工作單位——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希望當面了解清楚情況??上У氖?,劉德源已于2004年去世,采訪他本人的希望宣告破滅。但是,我們在制片廠看到了劉德源的照片和他反駁文章的手稿。在老資料員的幫助下,我們還在存放大量歷史影片資料的影片資料處找到了1949年出品的紀錄電影《北平入城式》,從中得知,劉德源就是影片的攝影師!另外,片頭上赫然寫著東北電影制片廠。了解后得知,原來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的前身就是東北電影制片廠。
當我們提出《北平人城式》是否為組織補拍時,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工作人員感到很驚訝,很肯定地說:從來沒有聽說過是組織拍攝的,它是真實的,是當時攝影師親自拍攝的!這是我們自采訪以來得到的最肯定的回答。當年的拍攝過程究竟是怎樣的?為此,我們通過《北平入城式》職員表,找到了幾位尚健在的當時參與拍攝的攝影師和攝影助理,他們是石益民、李華、趙化、蘇忠義、盛玉增等人。從他們口中,我們一步步接觸到拍攝北平和平解放的真實過程。
實拍防務交接
1948年11月18日,中央軍委命令東北野戰(zhàn)軍放棄休整,大舉入關(guān),在華北軍區(qū)主力協(xié)同下提前發(fā)起平津戰(zhàn)役。23日,東北野戰(zhàn)軍主力從錦州、營口、沈陽等地出發(fā),隱蔽向北平、天津等地區(qū)開進。在大軍入關(guān)的路途上,有9個看上去比較特殊的人,他們?nèi)找辜娉?,以每天行?0公里的速度趕往北平。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20歲,懷里還抱著3個沉甸甸的鐵疙瘩,他們究竟是些什么人?為何馬不停蹄趕往北平呢?
原來幾天前,東北電影制片廠突然接到東北局命令,要派出攝影隊拍攝解放全中國的紀錄影片,向全國報道。于是先后派出5批攝影隊,跟隨入關(guān)大軍前往各個解放戰(zhàn)場。那9個神秘的年輕人正是第二批入關(guān)的攝影師,他們的任務是跟隨第四野戰(zhàn)軍拍攝解放北平和天津的過程,也就是后來所說的平津戰(zhàn)役。他們分成3個小組,每組1個攝影師、2個攝影助理,攜帶1臺攝影機、5000英尺膠片,日夜兼程趕赴北平。這時的北平城被數(shù)十萬解放大軍包圍,劍拔弩張,形勢非常緊張,攝影隊前往北平的行程緊張而充滿危險。1949年1月6日上午,攝影隊準備向北平軍管會所在地良鄉(xiāng)進發(fā),險情出現(xiàn)了。攝影隊的趙化、蘇忠義回憶:上午八九點鐘的時候,我們來到南苑機場附近,發(fā)現(xiàn)大晴天的,街道上一個人也沒有。再往前走,就到了南苑前線。突然,一個解放軍戰(zhàn)士站出來攔住我們說,站住!去哪兒?我們回答說去良鄉(xiāng)?!澳銈儾灰?這是前線,前面200米就是敵人!”不由分說,戰(zhàn)士就把我們攆跑了。脫離危險后,1月6日晚上,攝影隊終于來到良鄉(xiāng)。可是,為了節(jié)省膠卷,攝影隊沒有拍下良鄉(xiāng)的情景,所以我們在查找影片資料時,并沒有找到有關(guān)良鄉(xiāng)的畫面,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1月12日晚,攝影隊正在吃晚飯,突然接到攻打天津的命令。原來,為了保護古城北平免遭戰(zhàn)火破壞,中共中央與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進行和平談判,但久談不下。為了切斷傅作義海上撤退之路,中共中央決定攻打天津。1月14日下午,攝影隊趕到天津,用膠卷真實記錄了解放天津的全過程。隨后,他們又馬不停蹄趕回良鄉(xiāng),準備拍攝解放軍進入北平城。
解放天津是用膠卷真實記錄了,那北平和平解放呢?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攝影隊的攝影師,健在的已為數(shù)不多,而年近80高齡的石益民當時就是攝影師中的一位。通過與石老的交談,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北平入城式的防務交接不僅被膠片真實記錄下來,而且拍攝者就有他!石益民回憶說:“我們當時把入城式如實拍下來,咱們沒布置,也沒權(quán)力布置,沒人會聽咱的。紀錄電影的生命不就是真實嗎?紀錄電影沒有真實性就全完了!”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與國民黨部隊的防務交接在西直門進行。為了防務交接能夠順利進行,1月30日下午,負責接管北平防務的四野四十一軍一二一師決定到西直門進行實地勘察,攝影師石益民也跟著到現(xiàn)場看看。石益民說,弄清楚雙方交接部署以及進城和撤退路線,攝影隊才好預先考慮和安排拍攝方案。
“解放軍下午1點鐘進城!”這是1月31日上午傳遍北平城的消息。就在北平市民為解放軍進城奔走相告的時候,攝影隊一大早就在進行拍攝準備,隨先頭部隊向西直門進發(fā)。當時四野第四十一軍政委莫文驊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1949年1月31日,是平津戰(zhàn)役勝利結(jié)束的日子,也是北平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天。這天,我?guī)ьI(lǐng)一二一師的干部和戰(zhàn)士,從西直門進入北平,與原在城內(nèi)值勤的傅軍交接防務。
防務交接開始了,緊張的拍攝工作也開始了!石益民、李華等人回憶說:“一切都按前一天商定的進行,解放軍和國民黨部隊各自集合,解放軍進去,國民黨部隊‘讓位’。因為是和平解放,所以互相還有一定的禮遇。如果是真槍真炮打進來,抓了俘虜就不一樣了!我們在外面擺好角度,通過攝影機將交接的歷史瞬間記錄了下來?!笔婷袼麄兣臄z的交接儀式,成為日后被使用最多的反映北平和平解放的經(jīng)典鏡頭之一。不過,讓他們覺得有點遺憾的是,當時沒想起拍照留念。石益民感嘆道:“當時就一門心思想著集中精力完成拍攝任務,也不知道拍個照以為紀念,留做歷史資料也好啊!”
熱烈歡迎還是“默無一言旁觀”
防務交接順利完成后,解放軍開始進入北平城。攝影隊的小伙子們也隨同解放軍一起入城,他們中間年齡小的十五六歲,大的也就20來歲,第一次來到北平城,北平究竟給了他們什么印象,他們所看到的民眾是否像傳聞所言“默無一言旁觀”呢?
李華感嘆道:“一進北平城,看到天安門,看到印象中古老的都城,覺得能打到這兒來,能解放這兒,實在太令人興奮?!壁w化說:“道路兩邊好多群眾在看部隊進城,其中有些群眾還拿著臉盆在我們車前澆水,就是免得解放軍戰(zhàn)士吃到塵土?!笔婷窕貞洠骸霸酵镒?,人就越多,扭著秧歌、唱著‘解放區(qū)的天明朗的天’來歡迎,非常熱鬧!我們在車上拍了鏡頭,沒有下車?!?/p>
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平城,北平學生們的熱情歡迎給攝影隊留下了深刻印象。趙化回憶:“因為我們在隊伍最前頭,慢慢的,我們周邊就有好多跑著的、騎自行車的年輕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北大的,我是清華的,或者我是哪個中學的,并迫不及待地問:‘解放軍,解放軍,你們到哪兒,你們到哪兒?我好回去召集同學歡迎你們?!痹诮夥跑娙氤堑耐瑫r,國民黨部隊還在繼續(xù)外撤,到指定地點接受改編,入城的解放軍和出城的國民黨部隊相遇時會是一種什么情景呢?對此,趙化回憶說:“其中給我印象很深的還有一些國民黨兵,七八上十個一排,在馬巷胡同東那一帶喊,歡迎解放軍來解放我們,歡迎解放軍來解放我們!”蘇忠義說:“因為我要拍電影,走在前面,在路上碰到傅作義部約一個團的軍隊正在準備撤離。他們在路上搭起鍋灶做飯,我們在車上互相打招呼。我現(xiàn)在想,如果是前幾天入城,那只有刀槍相見了,哪會招手互相致意呢!”
1949年2月3日上午10點,組成強大陣容的解放軍隊伍從永定門進入北平城。平津前線司令部領(lǐng)導人登上箭樓,檢閱入城部隊,攝影師郝玉生和攝影助理也開始了緊張的拍攝工作。盛玉增回憶:“2月3日,我和周振聲給郝玉生當助理。我們剛進城的時候,就在前門樓子上拍東北野戰(zhàn)軍和華北野戰(zhàn)軍那些首長。”周振聲補充說:“在北京這幾十年,一過前門箭樓,我就回頭看箭樓主席臺。2月3日那天,主席臺站滿解放軍高級軍官,如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等,從全國各地趕到的民主人士也上了前門箭樓,大家互相打招呼,握手聊天。那時我很年輕,還不到20歲,這種大場面第一回見著,那個印象一生都不會忘。入城式真是非常熱烈,人山人海,歡呼聲不斷,萬歲聲也不斷。”李振羽回憶:“2月3日,群眾的情緒特別高漲。我們到的時候,軍隊還沒來,道路兩邊的人已擠得滿滿的。在前門,在西四,整個街道全是人。”
解放軍進城后群眾又是如何歡迎的呢?李振羽、李華回憶道:“群眾打旗子、跳秧歌、上汽車貼標語、和戰(zhàn)士握手擁抱歡迎的,各種形式都有,將整個前門街道灌滿了。特別是青年學生,有的爬到大炮上去寫字,還有的往自己背上寫字,特別有意思?!碑斈曜咸箍说膶W生王昭鉞回憶說:“當時,我看見有的炮車上坐著學生,我那時候年輕,看有人上去了,就想咱們也上去,我們幾個同學就爬上了炮車。車上的解放軍戰(zhàn)士非常和藹,并沒有把我們趕下去?!焙髞碓伪本┦胸S臺區(qū)委書記的李英威,在當時是扭秧歌的主角,回想那段經(jīng)歷,他十分興奮:“一聽解放了,就去扭秧歌。我們學生積極,剛開始不會,就現(xiàn)學現(xiàn)練。當時扭秧歌,我們誰也不怕累。我們還喊口號,后來嗓子都喊啞了。解放了,我們學生真是激動啊!”
我們還采訪了四位當年站在北京街頭迎接解放軍進入北平城的北京八中的學生,雖然現(xiàn)在都已進入古稀之年,但他們說起入城式的場景,依然很興奮,覺得一切就像發(fā)生在昨天一樣。他們回憶說:“解放軍舉行入城式那天,正好是農(nóng)歷正月初六,唱的、敲鑼打鼓的合成一片。然后還有軍樂隊,騎兵倍兒齊,都戴著皮帽子,特別是大炮車,威武雄壯,那個勁頭可真不一樣,咱們第一次見軍隊?!?/p>
從攝影人員的所見所聞和歡迎群眾的親身經(jīng)歷,我們可以準確地獲知所謂北平民眾默無一言旁觀、對解放軍入城很漠然的說法,不符合歷史事是實的。
不是補拍而是沒有導演的實拍
北平入城式已經(jīng)過去60多年了,當年的攝影師大都已經(jīng)離開了這個世界,健在的也都已是耄耋之年。當我們向他們求證《北平入城式》是否為后來補拍時,老人們表現(xiàn)出了少有的激動:“那都是瞎說八道,根本沒那么回事”;“我就是親自參加拍電影的”;“那扯淡,到哪兒調(diào)動部隊去,到哪兒調(diào)動群眾去”;“部隊正在南下,最后將革命進行到底,你在那兒進行補拍,那不瞎扯嗎?沒這回事兒”……
1949年2月3日,東北野戰(zhàn)軍舉行盛大的進駐北平入城儀式。這時,除了跟隨第四野戰(zhàn)軍拍攝平津戰(zhàn)役的攝影隊外,分布在其他戰(zhàn)場的攝影師在完成拍攝任務后,也迅速集中到北平,拍攝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北平和平解放。根據(jù)攝影師的回憶,當年有三個單位拍攝了北平入城式。他們是東北電影制片廠攝影隊、華北軍區(qū)政治部電影隊和北平原國民黨中電三廠。而《北平入城式》這部紀錄影片則是由東北電影制片廠和華北電影制片廠聯(lián)合攝制的。
拍攝北平入城式對于攝影隊來說是一次極為重要的任務,所以在2月2日那天,攝影隊領(lǐng)導對各個攝影隊分配了任務,將他們安排在部隊經(jīng)過的不同地點。李華說:“我們攝影隊就在城門樓下頭拍,其他有的在城門樓上頭拍,有的在大柵欄拍,有的拍部隊進城市、郊區(qū)的,都是分散的。”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拍攝任務,攝影隊的年輕人做了充分的準備。李振羽說:“首先把攝影機擦拭好,要使用的膠片整理好,機器應該處在最佳狀態(tài)下,隨時都可以拿出來使用?!?/p>
雖然城墻已然消失,但如今的前門大街依然是北京城最繁華的地方之一。60多年前的北平入城式,解放軍從永定門進入北平城,來到前門大街。所有參加入城式的部隊都要從前門大街經(jīng)過,接受檢閱,而這里正是石益民這個攝影隊的拍攝位置,工作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石益民回憶:“當時到處走,沒有固定地點,為了抓住好鏡頭,來回跑,幸虧那時才20多歲,體力好,跑得動?!崩钊A說:“我們的位置就在城門樓下,最熱鬧的地方,因為城門樓上有首長,群眾看見后就更熱鬧。當時群眾非常自由,貼標語、爬上車、和解放軍握手都行,真是群情沸騰,我們拍的畫面特好!看到老百姓往大車和大炮上貼‘解放軍萬歲’,我就對小伙子們說,上去,上去,上牽引車和大炮,然后趕緊叫石益民拍攝?!?/p>
中國軍隊和警察不得進入東交民巷的屈辱歷史,也正是在1949年2月3日這一天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改寫的,這是值得一提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刻。為了記錄下這個難忘的歷史瞬間,攝影隊十分重視,特意派攝影隊領(lǐng)隊劉德源完成這項任務。雖然劉德源的攝影助理蘇忠義現(xiàn)在聽力幾乎完全喪失,但我們借助紙筆采訪他的時候,他依然激動地談起當年拍攝解放軍通過東交民巷時的情景:“在拍攝解放軍通過東交民巷時,碰到了一個難題:為了拍攝部隊通過的全景,想找一個制高點拍俯瞰鏡頭,結(jié)果找不到。劉德源的另一個助手莊威就蹲在地上,讓劉德源登著他肩膀站起來。在莊威這架‘梯子’的幫助下,劉德源成功拍下解放軍入城式的遠景和大場面。莊威雖然幫攝影師拍下了精彩的歷史瞬間,但忙中生亂,拍攝中發(fā)生的一個插曲給他帶來了麻煩:當時大家都帶著手槍,結(jié)果莊威回去以后才發(fā)現(xiàn)手槍丟了,這可糟了!人那么多,根本就沒法找。最后,他寫了三次檢討,才終于獲得通過?!?/p>
在影片《北平入城式》中有這樣一個鏡頭,畫面左邊是入城的解放軍戰(zhàn)士,右邊是正在撤出北平城的國民黨軍隊,這個富有戲劇性的鏡頭正是攝影師韓丙信和助理李振羽在西四牌樓附近拍攝的。李振羽回憶說:“我們在中間,一邊是解放軍,一邊是國民黨軍。我看著國民黨軍低著頭,有點灰溜溜的,和解放軍形成鮮明對比,就提醒攝影師說,你看國民黨軍隊……我們那個攝影師個兒比較矮小,怎么辦?趕緊到老百姓家去借椅子,讓他站在椅子上拍下這個鏡頭?!?/p>
拍攝北平入城式時,困擾攝影師們最大的問題還是缺少膠片。攝影隊從東北入關(guān)開始到拍攝天津解放、北平解放等所使用的膠片都是從東北電影制片廠帶來的,一個攝影小隊也就約5000英尺膠片,合計50分鐘左右,中途再也沒有補充,所以攝影隊在使用膠片時十分謹慎。石益民說:“膠片很緊張,拍不拍,拍多少,得經(jīng)過頭腦選擇,不能漏了大的某個方面,比如有步兵的,沒有騎兵、炮兵、裝甲兵的不行啊!”
按照現(xiàn)在的拍攝流程來說,入城式這么重要的活動,在拍攝之前一定要做周密部署,各個不同的機位如何調(diào)度都需聽從導演安排。但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北平入城式》在拍攝時并沒有導演。李振羽說:“那個時候咱們沒有導演之說,在現(xiàn)場既沒有導演也沒有編輯,一切都是攝影師自己做主?!苯夥跑姳逼饺氤鞘綇纳衔?0點開始到下午4點左右結(jié)束,在這約6個小時的時間里,攝影師們忙得不亦樂乎。雖然很累,但他們心中充滿了自豪感。石益民說:“能用鏡頭記錄下這個重要歷史時刻,是作為攝影人員的最大榮譽!”
蘇聯(lián)人的補拍
根據(jù)攝影師的上述回憶可以證實,《北平入城式》的確是1949年2月3日拍攝的,所有鏡頭都是當天的真實紀錄。所有疑云似乎都已撥開,但我們在采訪中確實也聽到北平入城式曾經(jīng)補拍過這樣一種說法,而且還真采訪到了目睹過補拍的老人——王局長。他回憶說:“當時場面很大,很多人穿上入城式時的衣服,按當時路線重新進行了一次,記得廣安門、西直門都進行了布置。那時候我是學生,和很多同學一起親眼目睹了,很多市民也在看熱鬧?!备鶕?jù)他的回憶,北平入城式曾經(jīng)補拍過的傳聞也并非空穴來風,其中到底有怎樣的隱情呢?為何還要補拍一次?
針對這個疑問,我們又向老攝影師們進行求證,他們也都證實北平入城式確實曾經(jīng)組織過補拍,但補拍是在將近一年后,而且和紀錄影片《北平入城式》沒有關(guān)系,其中另有緣故。李振羽回憶說:“在1949年10月1日以前,蘇聯(lián)派了兩個攝影隊來到中國,與中方合拍了兩部片子,一部叫《解放了的中國》,另一部叫《中國人民的勝利》?!吨袊嗣竦膭倮分饕v述戰(zhàn)爭的過程,內(nèi)容幾乎都是新中國成立前的,蘇聯(lián)人沒能趕上拍攝,這個難題怎么解決呢?當時中央有一個決定,通知我們說要補拍一些東西,包括戰(zhàn)斗場面,如北平、上海、廣州等重要城市的入城式都要補拍?!?/p>
補拍是一項煩瑣的工程,既然東北攝影隊已實拍了大量影像資料,蘇聯(lián)攝影隊為什么不直接拿去使用呢?對此,李華解釋說:“蘇聯(lián)人拍攝的影片是彩色的,那時候我們只有黑白的,他們不能用,所以只能補拍?!?/p>
至此,我們終于弄清了實拍與補拍之爭的玄機。北平入城式的確曾經(jīng)補拍過,但補拍的人不是中國攝影師,而是蘇聯(lián)人,補拍的畫面也并沒出現(xiàn)在東北電影制片廠出品的紀錄片《北平入城式》當中,而是用于制作蘇聯(lián)影片《中國人民的勝利》。
通過進一步調(diào)查,我們了解到影片《中國人民的勝利》的底片現(xiàn)存于俄羅斯,送給中國的拷貝存放于中國電影資料館。由于年代久遠,《中國人民的勝利》的彩色拷貝已經(jīng)褪去了顏色,但我們還是清晰地看到了北平防務交接、入城式等一系列補拍的畫面。更有意思的是,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段活捉天津城防司令陳長捷的畫面。而在采訪石益民的時候,他說曾經(jīng)拍攝過陳長捷被俘的畫面。
1949年1月15日清晨,東北攝影隊進入天津,跟隨部隊拍攝天津巷戰(zhàn)。當部隊攻打到天津警備司令部大門口時,攝影師劉德源的攝影機突然出現(xiàn)故障。正當大家忙著修理攝影機時,意外情況出現(xiàn)了,在石益民、李華等人背后,“砰、砰!”突然響起兩聲槍響。一看樓里還有敵人,李華急忙去找回解放軍,說警備司令部還在往外打槍,請火速支援!解放軍進入警備司令部大院后,朝天打了幾槍。不久,樓里敵人舉起白旗投降。解放軍戰(zhàn)士就一層樓一層樓地把俘虜押出來。最后,有幾個俘虜被從地下室押出,石益民覺得其中一個俘虜有些異樣,胖乎乎的,不像其他士兵那么年輕,就對助手李華說,那個人不像戰(zhàn)士,問問他是誰,一問才發(fā)現(xiàn)他就是陳長捷。就這樣,石益民拍到了活捉陳長捷的真實鏡頭。
那么時過境遷,蘇聯(lián)攝影隊要補拍活捉陳長捷這個場面怎么辦呢?當年曾經(jīng)跟隨蘇聯(lián)人拍攝的李華給我們描述了拍攝過程:我們通過監(jiān)獄部門找到陳長捷,明確跟他講,現(xiàn)在有個任務交給你,蘇聯(lián)要在中國拍一部電影,要求你從防空洞里再出來一次,你要好好配合,這樣也算是為人民做點事情。那時防空洞已經(jīng)有點破爛不堪,就事先把它整修整修,搞好一點。又讓陳長捷穿上被活捉時的衣服爬進防空洞,然后拿著槍從里面出來……
雖然蘇聯(lián)攝影隊對解放軍入城式是補拍,但也是有原則的。李振羽回憶:“對于補拍,中央要求哪一個軍隊參加了入城式,就把哪一個軍隊調(diào)回來,從原地再走一次?!壁w化說:“補拍不能說是假的,補拍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條件將事件攝入電影鏡頭,事后用真人、真事、真實地點重新補拍一下,盡量不失去歷史的真實?!?/p>
所有疑團終于都被解開!北平和平解放已經(jīng)過去60多年,《北平入城式》這部紀錄影片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北平入城式場景,是永遠清晰而又真實的。
(本文素材由中央電視臺《重訪》欄目提供,節(jié)目播出時間:CCTV-10每周日8:15,次周六8:15重播)
(責任編輯 文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