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何時何地,只要楊麗萍出現(xiàn),她就是全場注視的焦點。
2012年3月12日,云南昆明法拉利展廳的開業(yè)慶典,身著一襲民族風藍布長裙的楊麗萍一出場就“蓋”住了現(xiàn)場所有的法拉利,而她手中挎著的菜籃子更是顛覆了所有網(wǎng)友心目中的時尚概念。
這個被傳得頗為神奇的竹籃子并不是什么名貴的工藝品,僅僅只是楊麗萍母親在田間勞作時用的工具,她從去年就開始提這個菜籃子了,當時看到母親在用它盛摘下來的菜,感覺非常喜歡,有味道,就要了過來。她把自己的物品放在里面,需要什么一目了然,不需要翻找。
“網(wǎng)友們說這個菜籃子可以‘秒殺一切大牌’?”
“我現(xiàn)在怕了微博了,一個菜籃子,一上微博就成新聞了,‘秒殺大牌’就靠這個10元錢的菜籃子?”
“《孔雀》要像‘天鵝’一樣飛到世界各地”
2012年1月21日,中央電視臺龍年春晚,晚會的氣氛異常喧鬧,忽然,現(xiàn)場空前安靜了下來,舞臺上仿佛變成了一個叢林,兩只孔雀慢慢靠近,互相吸引……
這就是楊麗萍和舞伴王迪演繹的《雀之戀》,他們倆在猶如“阿凡達”的仙境中上演孔雀的相依相愛,美得“令人窒息”。這個節(jié)目也因此被譽為“春晚最震撼的節(jié)目”,舞蹈的設計在春晚的眾多節(jié)目中顯得非常另類,讓很多觀眾“兩眼放光”。
《雀之戀》征服了挑剔的觀眾,要知道,此時舞臺上的楊麗萍已經(jīng)54歲了。
但是她的舞蹈,她的神態(tài)卻帶出了許多少女的特征;雖然身材異常消瘦,卻有種少女初長成的韻味。楊麗萍說:“這個節(jié)目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相對于大家熟悉的《雀之靈》,《雀之戀》在舞蹈語匯和包裝上都有了顛覆性的創(chuàng)作?!度钢`》基本上以民間舞蹈元素為主,但《雀之戀》的表現(xiàn)形式并不是純民間舞,而是在模擬孔雀的動作基礎上有了再創(chuàng)造?!?/p>
就在所有人還沉浸在《雀之戀》的唯美感情中時,楊麗萍正在創(chuàng)作的大型舞劇《孔雀》計劃于今年9月拉開全國巡演的序幕,而首輪巡演的城市已敲定成都、北京、廣州等。有人說,《孔雀》將是楊麗萍在舞臺上的收官之作,許多觀眾都是通過1989年春晚的舞蹈《雀之靈》認識了楊麗萍,這支舞也奠定了她在大眾心中“孔雀公主”的形象,因此,不少媒體猜測她希望用《孔雀》為自己幾十年的舞臺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
“《孔雀》真的會是您在舞臺上的收官之作嗎?”
“媒體總喜歡找點來炒,收官之作?誰知道呢?是吧,哈哈??傊犊兹浮吩趪鴥群蛧H巡演會很久,至于什么時候結束?誰知道,反正我不知道。我從舞蹈中來,必定也從舞蹈中去,‘最后’不‘最后’的說法沒有意義?!?/p>
這一刻,楊麗萍就像是一只驕傲的孔雀。
如果說只有走在傣族的村寨里,才知道孔雀對于生活在這里的人意味著什么。那么作為白族的姑娘,楊麗萍對孔雀的認識絲毫不亞于這里生活著的每一個人。
2012年2月28日,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拍攝的電影《戰(zhàn)馬》上映了,很多人在觀看之后有了回歸鄉(xiāng)間牧場的沖動。其實,還有更美的地方,走在云南寨子間的小路上,猴子、鹿、野象映入眼簾,野象熱騰騰的糞便就在腳邊。但是,在這里,最美的還是孔雀,西雙版納的孔雀是綠孔雀,比動物園常見的藍孔雀體形小,可卻更為美麗,一群群孔雀從頭頂上飛過,開屏時,光線從尾巴上一點點地放射出來。
楊麗萍說:“那種美,沒法形容,最讓人目眩的是孔雀交配時候的情景,大群孔雀在荷花池塘邊,慢慢地展開尾巴,尖叫聲如同轟鳴,讓耳朵不得休息?!?/p>
或許,這就是楊麗萍一直偏愛孔雀的原因。早在1979年,她就跳過舞劇《孔雀公主》,成名作獨舞《雀之靈》也是孔雀題材。春晚的《雀之戀》依舊如此。如果說當年的《孔雀公主》更多的是在演繹神話,那么舞劇《孔雀》更強調創(chuàng)新和技藝,決不是《雀之靈》的簡單放大。
“我在《孔雀》里肯定會有演出,還有很多明星舞蹈演員也會加盟進來,跳獨舞的有七八個人,音樂創(chuàng)作由著名音樂人三寶來做?!犊兹浮凡粫腥魏问鼙娚系慕缦?,老少男女、外國人都應該能接受。西方舞蹈的代表作就是‘天鵝’,經(jīng)久不衰。東方就是‘孔雀’。我希望能做成一個獨特的、中國感特別純粹的舞劇,絕對不摻雜芭蕾那些西方元素。但是,我們的《孔雀》也要像西方的‘天鵝’一樣飛到世界各地?!睏铥惼紙远ǖ卣f。
“把民族瀕臨失傳的歌舞搬上舞臺”
2012年3月5日,云南昆明,對于楊麗萍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傳承·綻放——楊麗萍文化藝術傳承發(fā)布晚會”暨“昆明藝術職業(yè)學院-云南映象藝術傳承中心”正式成立,這是楊麗萍從藝以來首次以這樣的規(guī)模獲得支持,并專門成立傳統(tǒng)文化的科班培訓基地。
“與西方芭蕾相比,民族舞更講求的是有感而發(fā)。我沒進過舞蹈學校,但在我的家鄉(xiāng),舞蹈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經(jīng)常用舞蹈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大自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我屬于比較敏感的人,特別欣賞自然的點點滴滴,我的舞蹈也基本取材于大自然,比如螞蟻怎么爬、向日葵怎么轉頭、云怎樣飄動……這些東西都可以用舞蹈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除了向大自然學習,民間的好東西也很多。民族舞蹈生長在好多民間藝人的血液里,我教他們的同時,也向他們學習?!边@是老師楊麗萍。
在這里,楊麗萍最看重的或許就是“傳承”,因為這么些年來,她一直在做。
2003年,楊麗萍任原生態(tài)歌舞《云南映象》總編導及主演。這其中,有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30余種歌舞和民間儀式輪番上演:花腰歌舞、傘舞、煙盒舞、女兒國舞、葫蘆笙舞、甩發(fā)舞、面具舞、東巴舞和牛頭舞等風情各異的云南少數(shù)民族舞蹈讓觀眾們看得目不暇接。舞蹈的配樂大多是演員們自己敲擊的鼓聲或吟唱的歌曲,因為70%的表演者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村寨的村民,所以他們的演出絕對原汁原味,讓觀眾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不是在看演出,而是神游到了美麗的云南村寨。
等到2013年,《云南映象》就十歲了,他們已經(jīng)在國內外上演了3000多場,通過近十年的積淀,每一場演出都在成長,演員也成熟了起來,其中最小的演員都已經(jīng)結婚?!对颇嫌诚蟆费萘诉@么多年,火了這么多年,被稱作民族舞蹈舞臺劇的經(jīng)典范本。
楊麗萍說:“做《云南映象》是我最喜愛的事,把家鄉(xiāng)的各民族瀕臨失傳的歌舞搬到舞臺上是我的熱情,沒感覺這個東西會給我?guī)硎裁闯删?。我會一直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即使我以后退出舞壇,我也會從教學上、從舞臺上把這些歌舞發(fā)揚光大?!?/p>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楊麗萍就從舞臺走向了遠疆村寨采風,她的行程達到1萬多公里,遍訪發(fā)掘深藏民間的原始歌舞,大膽選用沒有任何舞臺表演實踐、“土”得掉渣的山民做演員,身入人跡罕至的蠻荒野嶺探究佤族18種鼓的奇特敲法,一針一線親手體驗彝族女孩5年繡—套繡衣的復雜過程,收集了600余套村寨純手工民族繡服、180個獨特面具和68面手工鼓,將僅有1位山寨太婆會打、瀕臨斷絕的24套“神鼓”技法搶救融入舞劇中,竭盡心力擷取民間最本真的歌舞精髓,與現(xiàn)代化舞臺包裝形式有機融合。
這一切,在今天很多人看來,是無法想象的,但是為了自己心中的藝術,她一直“跋山涉水”去“取經(jīng)”。
原生態(tài)指沒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間原始的、散發(fā)著鄉(xiāng)土氣息的表演形態(tài),這些藝術記錄并體現(xiàn)了少數(shù)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命狀態(tài)。可惜目前這些原生態(tài)藝術的生存狀態(tài)不容樂觀。
“村民們不再唱、跳那些屬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藝術,也不愿意穿民族服裝了。例如,就連我的母親也不穿民族服裝了。因為她想學城里人。我后來創(chuàng)排的原生態(tài)歌舞集《云南的響聲》中所用到的被譽為‘文物級’的幾面巨鼓,就是從云南邊境、沒有受城市文化影響的德昂族村子里收集來的,因為其他村莊早就把這些‘沒用的玩意’燒掉了。古老的舞蹈在村寨中所剩無幾,就連瀘沽湖那里的舞蹈也是為了帶動當?shù)氐穆糜螛I(yè)才幸存下來?!闭f到這里,楊麗萍有些無奈。
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有限的,楊麗萍自始至終沒有想把自己化身成救世主,但是作為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舞者,她知道自然需要人類去保護。她想把中國原生態(tài)的東西傳播到世界各地。她把插秧、推磨、種地,改編成舞蹈動作,讓所有人一看便知。
“那么這一次的《孔雀》是不是也屬于原生態(tài)?”
“《孔雀》既不是原生態(tài)的,也不是民族舞,它是創(chuàng)造性的,很民族又很國際。我們這次嘗試比較有實驗性,我覺得是在追求一種新的方向,舉個例子,我特別欣賞何訓田創(chuàng)作的音樂《阿姐鼓》,很民族又很國際,這種理念太有意義了,它能從靈魂上找到人類共同的東西。電影《臥虎藏龍》的音樂也是這樣的,我很欣賞這種審美,很東方又很時尚。原生態(tài)作品展現(xiàn)的是一個原汁原味的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孔雀》會追求這背后的精神上的東西?!?/p>
的確,話到這里,無論九月的《孔雀》是楊麗萍最美麗的一次綻放,還是最后的盛開,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年過半百的楊麗萍能交出的這部舞劇,無論新鮮程度、神秘程度,還是震撼程度,都讓人期待萬分。就像她自己說的,她從舞蹈中來,必定也從舞蹈中去,“最后”不“最后”的說法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
“跳舞無處不在,想跳就跳”
《中華兒女》:從《孔雀公主》到《雀之靈》,到今年春晚的《雀之戀》,再到九月的《孔雀》,為什么對孔雀如此偏愛?是因為自己擁有“中國第二代孔雀王”這個頭銜嗎?
楊麗萍:當然不是,西方有天鵝,東方有孔雀??兹缚梢员憩F(xiàn)東方的形象?,F(xiàn)在很多人都在做孔雀題材,但我認為自己做的不一樣,我把它吃得很透。要做到這個,你得有天賦,得有情感,得有學問,還要做功課,特別不容易。在傣族的孔雀舞中,孔雀不僅是美麗的象征,還象征著智慧和力量。一只孔雀,在森林里無所顧忌地生活,那種驕傲、野蠻,到最后哀傷地死亡,就是生命的一個輪回。人類和鳥類一樣,經(jīng)歷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從靈魂上講,這是自然界共通的一個哲理。
《中華兒女》:央視春晚《雀之戀》的舞臺非常壯觀,不少網(wǎng)友甚至評價其與電影《阿凡達》相媲美,還有就是你的造型,真的太美了。
楊麗萍:這次服裝設計是我們云南一個叫石頭的很年輕、很有潛力的設計師設計的,之前我想過要與曾為張靜初設計過“孔雀”和“夢回盛唐”、為范冰冰設計“踏雪尋梅”“丹鳳朝陽”“龍袍裝”以及為周韻設計“云錦”禮服的勞倫斯·許合作,但他的訂單周期長達半年,實在無法在兩個月內趕制出春晚的舞臺裝。于是我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起用云南本土一個叫石志潔的“80后”獨立時裝設計師,她是做時尚服裝的,現(xiàn)在要她把時尚和傳統(tǒng)融合,確實對她是一個挑戰(zhàn)。
《中華兒女》:最終證明你的決定非常正確,裙子設計的很漂亮,現(xiàn)在很多人想收藏這條裙子,據(jù)說裙子上有無數(shù)孔雀毛,是真的嗎?
楊麗萍:對,上面有幾萬只真羽毛。是用手一片一片地往上封起來的,從開始我就想用真羽毛,石頭也很崇尚國外一位運用羽毛很有特點的大師,她大量地查閱資料,開始想過孔雀毛,但無論是藍孔雀、綠孔雀、白孔雀,羽毛上臺后顏色都很灰暗,不好看,最后決定采用包括鴕鳥毛、鵝毛在內的四種羽毛,而顏色則決定用藍色,這很冒險,因為這個顏色我在舞臺上沒用過。她是民間設計師,老是擔心錢不夠,我說錢的事情你不用考慮了,她就撒了歡兒似的滿世界尋找各種羽毛,中間修改了很多次,我總覺得不對。直到春晚彩排當天拿到服裝的時候,我都不太有感覺,這個裙子有10斤重,重得要命,男演員可以,我踢不動,壓得我腰都快斷了。不過,在央視演播廳門口轉了一圈,全都圍過來了,那就證明視覺效果不錯。
《中華兒女》:《雀之戀》讓很多人為之一振,你怎么評價自己的表現(xiàn)?
楊麗萍:不滿意,只能算是理想狀態(tài)的60%。這個作品本來的長度是7分55秒,但哈文導演跟我說,只能給我4分鐘。我說不行。后來又說給4分半鐘,我還說不行。最后給了5分鐘。這已經(jīng)是春晚舞蹈中時間最長的了,但是你看那個舞蹈的動作,還是很緊張、很倉促。
“我的舞蹈鬼都能跳”
《中華兒女》:今年九月份面世的《孔雀》從你的身體條件、舞蹈技術、舞蹈藝術上來說,是不是你最好的一部作品?
楊麗萍:不,誰知道它好不好,我只是有感而發(fā)。它在我身體內涌動、流淌,我就順著表現(xiàn)出來了,僅此而已。你問我現(xiàn)在的身體和25年前跳《雀之靈》時有什么區(qū)別,我只能告訴你,我的舞蹈不難跳,不需要什么高難度,鬼都能跳!只是在舞臺上走來走去,一些媒體說這是“風格化”,其實是高看了,今年春晚的作品《雀之戀》也沒有難度,就是走來走去而已。
《中華兒女》:很多人都覺得您的外表和實際年齡完全不一樣,您是怎么保持這么好的狀態(tài)的?網(wǎng)上有一個著名的“楊麗萍減肥食譜”,是真的嗎?
楊麗萍:看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吃什么、不吃什么、吃什么養(yǎng)發(fā)、吃什么養(yǎng)顏等等都有,我經(jīng)常拿它作為我的食譜菜單;另外,多運動、多喝豆?jié){……你說的那個“楊麗萍減肥食譜”我知道,說我早上喝1杯鹽水+3杯普洱茶;中午1小盒牛肉+1杯雞湯+2個小蘋果;晚餐2個小蘋果+1片牛肉。我都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總結出來的。我的一日三餐很簡單,但從不節(jié)食,吃素菜是可以持續(xù)的、效果非常好的減肥方法,米飯我是不吃的。
《中華兒女》:維持身材,還有什么秘訣?
楊麗萍:跳舞本身就是做瑜伽,發(fā)胖就是吃得太多付出得太少,平時演出運動量大,不用健身,出汗對皮膚最好。人吃東西精一點,早上喝豆?jié){,晚上喝蜂蜜,尤其多吃菠菜、西紅柿,再就是心態(tài)要干凈、真實、透明,功利心不要太強,貪欲不要那么多,快樂舒服最重要。
《中華兒女》:大家都說《孔雀》是您的告別之作,暫且不論是不是真的,如果有一天不跳舞了,會覺得生活失去了顏色嗎?
楊麗萍:其實任何時候都是跳舞,坐在這里也是跳舞,跳舞有很多方法。在我們少數(shù)民族當中去追逐動物的動作是舞蹈,也是一個戲劇結構。坐在車里搖搖晃晃也是一個舞蹈,也是一個韻律,無所不在。所以不要告訴我哪里才是跳舞的場合,不管是誰,不管他是大師也好,大記者也好,請注意我的話,不要給我講哪個空間可以跳,哪個空間不可以跳,舞臺上只是一個小空間。跳舞無處不在,想跳就跳,不想跳就不跳!
責任編輯 張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