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因情生,情因景化,情景交融,這在我國文學作品中,是極為常見的。不管是直抒胸臆,還是借景抒情,或是托物寄情,其語言都浸透著濃烈的感情。
那怎樣寫景,才能融情于景,讓“景語”來表達“情語”呢?讓我們帶著疑問,從曹文軒的作品《青銅葵花》中去尋找答案。
選景設(shè)境,富有情意
七歲女孩葵花走向大河邊時,雨季已經(jīng)結(jié)束,多日不見的陽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樣,嘩啦啦漫瀉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陰沉的天空,忽然飄飄然扶搖直上,變得高遠而明亮。
這是《青銅葵花》的開篇之景?!扒宄旱牧魉粯印钡年柟?,“高遠而明亮”的天空,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何等明麗清朗的畫面!而畫面中的主人公葵花,仿佛也帶著同樣明麗清朗的氣息。
花是潮濕的,草是潮濕的,風車是潮濕的,房屋是潮濕的,牛是潮濕的,鳥是潮濕的……世界萬物都還是潮濕的。
一個一個的“潮濕”,牽出的是“因為潮濕,倒顯得比往日要有生氣”的葵花,一個命運多舛卻性格堅韌的小女孩。在這樣的選景設(shè)境中,我們感受到作者對葵花的那種憐惜和喜愛之情。
發(fā)揮想象,彌漫情意
從水上漂來了一支長長的帶有一穗蘆花的蘆葦。男孩身體一傾,將它抓住了,并將它舉在了手中。那潮濕的蘆花先是像一支碩大的毛筆指著藍天,一會兒被風吹開,越來越蓬松起來。陽光照著它,銀光閃閃。他就這樣像舉一面旗幟一般,一直舉著它。
這段文字出現(xiàn)在葵花和青銅初識時,葵花于驚恐中被青銅所救,此時,在葵花的眼中,一切都有著獲救之后的喜悅和興奮。那個騎在牛背上,拉著小船行進在水里的青銅,無疑便是威武雄壯的“大將軍”,那潮濕的蘆花也有了英雄的氣概。
調(diào)用感官,捕捉情意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葵花唯一的親人——爸爸不幸遇難時,天地也為之動容。
那天下午,太陽被厚厚實實的烏云遮蔽著,不一會兒,狂風大作,接著便是暴雨。傍晚風停雨歇時,只見一地的葵花,一株株皆落盡金黃的花瓣,一只只失去光彩的花盤,低垂著,面朝著滿是花瓣的土地……
風雨無情,落花有情?;ㄗ思慈俗耍ㄕZ即人語?;ò旮┦踪N地,叩拜的是憐她疼她愛她的爸爸,傾訴的是痛失親人的無助與孤苦。
巧妙修飾,傳遞情意
《青銅葵花》的結(jié)尾,葵花被阿姨接回城里,與她情深似海的青銅不舍,潛伏在他心底的生命能量被激發(fā),喉嚨里迸發(fā)出的是他在心里千呼萬喚的妹妹的名字——葵花。他從大草垛下來,往田野里狂跑。眼前鋪展的是這樣動人的畫面:
當時陽光傾盆,一望無際的葵花田里,成千上萬株葵花,花盤又大又圓,正齊刷刷地朝著正在空中滾動的那輪金色的天體……
“一望無際”“成千上萬”,這樣廣闊的背景、壯觀的畫面,蘊含著的正是一份無比深沉的感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痹凇肚嚆~葵花》里,曹文軒用純美細膩的景語向我們道出的,是夾雜在凄美故事里的人情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