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家長的疑問:
兒子天生就有呼朋引伴的能力。上了初中,成績沒提高,業(yè)余事情越來越多,每天放學回來做作業(yè)的時候,一會兒短信,一會兒電話,經常被騷擾得連吃飯都吃不消停,可他一點都不生氣。后來我才知道,兒子在班里特別喜歡“摻和”事兒。搞競賽,他幫人家找題庫;策劃活動,他全部包辦;黑板報,他幫班長出主意。私下里,同學都說他才是“班頭”。可是,這些事情除了讓他學習分心,在學生中間有點人氣外,其他榮譽一概與他無關。競賽得獎了,是班長上臺去領獎;活動成功了,老師只會記住你“積極參與”了;黑板報就更不用說了,那本來就是班長的分內事,人家才是名正言順受表揚的。我為兒子鳴不平的同時,也覺得這孩子太傻了,叫他以后少管閑事,把學習成績提上來才是正事,畢竟現在考大學要看成績的。他嘴里答應著,可就是不按照我說的做。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方老師解答:
呼朋引伴、溝通協調,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社會化技能,您的孩子天生方面比較突,這說明他善于察覺別人的情緒,體會他人的感受,并很好地理解別人,這些優(yōu)點是許多人后天要花費很多力氣來培養(yǎng)的,您應該為此感到高興,而不必有什么擔憂。也許您覺得孩子現在所做的事情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但大人要明白,現在孩子才上初中,純潔的心靈還沒沾染社會上的功利習氣,不要一味地用成人得失觀來衡量孩子所做的一切。即使孩子現在沒有得到什么榮譽,但他一旦參加工作、走向社會,這些能力就會使其受用終身,中學階段恰恰是培養(yǎng)和鍛煉社會化技能非常重要的時期,父母首先應該肯定孩子這方面的“優(yōu)勢”,在這個基礎上,再對孩子的學習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議,這樣,孩子就會打出智能組合的“優(yōu)勢拳”。
銀川市家長的疑問:
最近9歲的女兒回家總是悶悶不樂,而且零花錢要得越來越多,問她原因,她哭著告訴我,自己有一次在活動中得罪了班上的小雪,小雪便讓班上的同學都不理她,女兒在班級被孤立了起來。女兒對我說,她多要零花我的目的是想給所有的同學買禮物,這樣所有的同學都會和她好,她就可以像小雪一樣在班級有威望了。其實為了孩子高興,拿點錢給同學買禮物我是很愿意的??墒?,女兒這樣的想法總是讓我擔憂,她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嗎?
方老師解答: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宜放大事情或硬碰硬,只能通過多方面進行疏導。如可以積極同老師溝通,通過老師的正面引導,來讓兩個孩子慢慢消除隔閡,改善孩子們之間的關系。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學會結交新朋友,來轉移注意力。首先,肯定孩子渴求接納、尋找伙伴的想法;其次,一定要告訴孩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用金錢換得來。
任老師的建議:
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的自身素質存在著差異,并不是學習成績好就一切能力都好,但也不排除有一些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太好,但他們的性格和膽識以及一些專業(yè)特長,既滿足同伴成長的需求,又提供了相對寬松的交流氣氛。這種具有領袖氣質的孩子王今天被叫做“地下班長”。
這些“地下班長”在老師的眼里不被重視,在家長的眼里就是整天不干正事,他們所做的事情得不到“權威人士”的肯定。其實家長、老師們都忽視這些孩子身上特殊的能力——領導力,這種能力并不是基于權威化的職位而產生的權力,而是一種集凝聚力、親和力、表達能力、團隊意識、服務熱情等一系列綜合素質于一體的影響力,是非常珍貴、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要給那些具備領導力的孩子成長的空間,引導他們,鼓勵他們,盡可能地認可他們。但另外更需注意的是,對待這樣的孩子,家長、老師一定要正確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避免他們成為不守規(guī)距的“小霸王”。
(責編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