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靠產(chǎn)品,大公司靠制度,這是企業(yè)運行的常識。
產(chǎn)品好理解,制度要麻煩些。簡單點說,好的制度前提是有個好的董事會。但什么是好的董事會,什么是差的董事會,也完全有不同的理解。
當然,如果董事會僅僅是保證公司平穩(wěn),可能其存在意義要大打折扣了。事實上,除了在公司制度建設上的保障外,董事會主要是確保企業(yè)戰(zhàn)略不出現(xiàn)大的失誤,更具體地說是選擇一位理想的CEO。在企業(yè)規(guī)模達到相當規(guī)模,運營到相當年限后,董事會的人事選擇作用尤其突出些。
董事會的重要作用是確保戰(zhàn)略與重要人事安排,評價公司董事會的主要標準也主要是這兩條。
進入新千年以來,至少有八家公司董事會因為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而臭名昭著。在這些董事會的領導下,曾經(jīng)杰出甚至偉大的公司競相走下坡路,破產(chǎn)與邊緣化是這八家公司目前的真實寫照。
當然,把一切責任都推給董事會,有時候也有欠公允。畢竟,有各種各樣的經(jīng)濟因素、市場因素和競爭因素存在,有些因素甚至能夠導致更強大的公司崩潰。
不過,以下談論的八家公司,都不涉及不可抗力的外界影響,主要是因為履行主要職能方面表現(xiàn)得超級無能的八個董事會,董事會的首要職能就是招聘有能力的CEO來經(jīng)營他們的公司,阻止他們做愚蠢的事情如從事可笑的高風險并購。
1索尼
1997年,著名調查公司哈里斯民意調查的一項調查顯示,索尼為美國最受尊敬的品牌。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那居然是出井深大與盛田昭夫攜手創(chuàng)立索尼,索尼隨身聽風靡世界后的最后巔峰狀況,也是世界最后一次向偉大的索尼致敬。從那以后,索尼開始走下坡路了。索尼在消費電子產(chǎn)品上失去了重心和領導地位,曾經(jīng)擁有霸權的市場份額,逐漸被蘋果和三星等公司吞食。
2004年,索尼公司做出了五個驚人的決定,聘請外國人做CEO。在董事會的強烈要求下,出井伸之引咎退職,CEO的接力棒傳給了霍華德·斯金格。這也是日產(chǎn)汽車聘用法國人戈恩之后,日本企業(yè)第二例引進外籍CEO。由于索尼在業(yè)界的神話般地位,此舉在日本企業(yè)引起的震驚不言而喻。
事實證明,斯金格不是可以拯救索尼的空降兵,老索尼絕非一個CEO可以簡單救治。結果,近8年下來,索尼既沒有縮小與蘋果、三星的差距,更無法在抗爭中實現(xiàn)逆轉。而與之相伴的是,索尼損失多達數(shù)十億美元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裁員,索尼的股價以幾十年以來的最低價格交易,而且還沒有觸底。
如今,索尼已經(jīng)成為日本數(shù)碼家電業(yè)完敗的典型,索尼董事會已經(jīng)是日本經(jīng)濟神話的一塊遮羞布。
2柯達
9年前,黃色數(shù)碼巨人柯達董事會聘用安東尼奧·佩雷斯為該公司的CEO,薪酬頗豐,而后他既未能削減成本,也沒能扭轉公司歷史遺留問題。
公司的收入銳減,赤字達數(shù)十億美元,股價下跌幅度超過99%。對此,柯達董事會似乎視而不見,佩雷斯仍然還在掌管柯達。
更為奇怪的是,到了2012年1月,柯達申請美國破產(chǎn)保護后,佩雷斯依然還在掌管柯達。
9年時間,問題越來越大,董事會居然重大策略調整,更沒有引進任何人,柯達董事會真是讓人想不透。形同虛設?推諉責任?沒有更合適人選?看不清方向?不管是哪一條,柯達董事會都是不稱職的,至少是沒有作為的。
3惠普
偉大的惠普公司,曾經(jīng)是所有商業(yè)教科書的模范。但誰能料想的到,也就十年光景下來,如今的惠普淪落到世界上遭受嘲笑最多的公司之一的地步。
究其原因,惠普董事會難辭其咎。
1999年,惠普聘用了“搖滾明星”卡莉·費奧麗娜為CEO,拉開了惠普偏離偉大公司的序幕。當時,惠普董事會費力支持費奧麗娜進行備受爭議的對康柏公司的收購計劃,把惠普拖進了一個偷天陷阱。
在那以后,惠普董事會做了件正確的事情,解聘費奧麗娜,聘用馬克·赫德為CEO。但是,這也是惠普董事會最后一次正確決策。
在赫德進行了惠普歷史上最成功的公司業(yè)績扭轉之后,惠普董事會卻因為一樁從未發(fā)生過的性丑聞,匆匆解雇了赫德。而后,地球人都知道,惠普聘用李艾科擔任CEO。不錯,就是那個差點摧毀德國軟件巨人SAP而被解雇的李艾科。
更糟糕的是,惠普在很多董事會成員還未見過他之前就已經(jīng)做出聘用決定。
4美國銀行
如果評選過去5年最糟糕的投資基金管理者,非美國銀行莫屬。
美國銀行對全國金融公司和美林證券公司的收購是美國銀行公司歷史上最糟糕的戰(zhàn)略決策,也因此,當屆董事會也成為公司歷史上最差勁的董事會。
在傳奇銀行家劉易斯率領下,美國銀行成為美國資產(chǎn)規(guī)模最大的銀行,美國銀行在美國及在世界的影響力不容低估。不過,由于熱衷于收購,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收購將美國銀行拖進了泥淖,也讓劉易斯不得不下課。
誰要對這一切負責?當然是董事會。
5阿爾卡特朗訊
2006年阿爾卡特和朗訊兩家公司合并后,兩家公司的董事會希望他們各自的互補業(yè)務可以超越兩家公司的文化分歧。這是不存在的戀人,相反,法國阿爾卡特與美國朗訊的結姻就是一次火車事故。在遭受了80億美元的損失后,董事會于2008年解雇了CEO陸思博并任命英國電信前CEO本·韋華恩為CEO。
4年過去了,這看起來似乎是不錯的選擇,卻沒有產(chǎn)生任何積極效果。盈利能力依然難以捉摸,股票交易價格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股票價格下降了99%,這是阿爾卡特郎訊董事會過去6年的成績單。
6移動通信研究公司
1999年前,鮮為人知的加拿大移動通信研究公司推出了黑莓手機并掀起了智能手機的熱潮。四、五年后,RIM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那之后,有了iPhone、谷歌的安卓平臺及平板電腦的誕生。
從此,智能手機產(chǎn)業(yè)化開始,配有如多點觸控顯示屏、虛擬鍵盤和大量第三方應用程序的設備不斷涌現(xiàn)。與此同時,作為領導者的RIM董事會,既沒有及時更新領導產(chǎn)業(yè)的新戰(zhàn)略,也沒有督促聯(lián)合CEO有所作為。
在失去一手開創(chuàng)的智能手機市場,失去超過700億美元的公司市值后,RIM董事會上事實上幾乎什么都沒有做,他們似乎很高興看著蘋果與三星成為新的行業(yè)霸主。
7諾基亞
今天,很少有人相信,諾基亞可能會稱雄于智能手機市場。但是,諾基亞確實是有機會引領智能手機市場的。
在前CEO康培凱的領導下,芬蘭電信巨人在全球市場轉變最糟的時期,已經(jīng)先行進入智能手機市場。不過,公司董事會把康培凱驅逐出公司,并于2010年任命微軟前高管史蒂芬·埃洛普為CEO。埃洛普放棄了受歡迎的諾基亞Symbian操作系統(tǒng),支持WindowsPhone平臺,這一舉動備受爭議。
諾基亞能否東山再起?這要看智能手機銷售量。至少目前看,如果蘋果與三星不犯大的錯誤,諾基亞沒有機會。也就是說,諾基亞董事會只能繼續(xù)戴著愚蠢董事會的帽子。
8雅虎
過去十年,業(yè)界嘲笑最多的公司董事會,一定有雅虎。
五年前,雅虎董事會擺脫了特里·塞梅爾并任命從未有過任何公司經(jīng)營經(jīng)驗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楊致遠為CEO來扭轉這家互聯(lián)網(wǎng)門戶的命運。
現(xiàn)在看來,那不僅不是雅虎董事會錯誤的結束,而是錯誤的開始。第一,愚蠢地拒絕了微軟每股33美元的收購報價;第二,大量人才離開了雅虎;第三,頻繁的招聘和解雇,但是并沒有什么效果;第四,錯誤地選擇了美女CEO卡羅爾·巴茨;第五,聘用了斯科特-湯普森為CEO,三個月后宣稱湯普森在學歷上造假,不得不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