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川
美術教育既是一種感性的教育,又是一種理性的教育。
一份美術習作,既包含了作者描繪這份習作時的心理體驗,又包含了作者表現(xiàn)這種體驗過程的技術運用。美術教育,既是使教育受體不斷強化這種心理體驗的過程,又是使教育對象在這種體驗中獲得對創(chuàng)作作品的技術感知的過程。美術教育包含了體驗創(chuàng)造教育和技術教育兩個部分,其中技術教育是橋梁,體驗創(chuàng)造教育是目的,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沿襲了前蘇聯(lián)的美術教育模式,重視技術培養(yǎng),從訓練學生擁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入手,培養(yǎng)學生強大的技術能力。現(xiàn)代的美術教育則重視學生的體驗創(chuàng)造性,不太看重技術的培養(yǎng)。譬如觀念、行為等通過某種媒介傳達至大眾,均可以認知為美術創(chuàng)造。
我認為,無論是純技術還是純體驗,都不是美術教育的全部,技術與體驗互為依托,互為支撐,才是美術教育的正確途徑。因為純技術的美術形式,缺乏靈性,流于技術炫耀,顯得匠氣而缺乏活力。而純觀念的形式,則缺乏血肉,因而顯得矯情,作品往往與受眾有著巨大的心理落差,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往往生命短促,如曇花一現(xiàn)。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美術作品是存在于眼睛里的藝術形式。一件優(yōu)秀的美術創(chuàng)作作品,是一座橋梁,是一種觸動觀者心靈的視覺傳達。大眾通過這座橋梁,觸摸到藝術家的思想、情感甚至是一個時代的血脈,而建構這座橋梁的材質,就是技術。比如羅中立的《父親》這件偉大的作品,它以精湛的技術,表現(xiàn)了作者當時所感受到的作為中國社會構成主體的農(nóng)民形象,因而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被大眾恒久銘記。
在美術教育中,技術的培養(yǎng),正是讓學生能擁有建造這樣的橋梁的材質。最好的美術教育,是將技術隱藏在體驗當中,不露痕跡,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中體驗技術的要領,始終用技術為創(chuàng)造服務,而不是流于技術攻關,甚至是技術炫耀。怎樣做到藏技術于無形呢?
一、了解學生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技術程度、不同的技術側重、不同的審美性格。美術創(chuàng)造是一種獨立的行為,這些不同決定了對體驗的選擇必然是不同的。了解他們的個性,才能讓美術教育形式得體,讓他們在每個過程都能獲得更多的藝術共鳴。在教學初教師可以通過設定一些特定的課題,了解他們的個性偏好。比如通過描繪一些簡單的主題,如“海邊的房子”,或“我家的花園”,或設計一個角色形象等,通過他們最初自然的表現(xiàn),就基本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個性傾向,再把這些傾向在名冊上對應做一個簡單的標識,那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就可以根據(jù)這個標識指導學生的表現(xiàn)風格。
二、因勢利導
學生的個體因素決定了審美傾向,比如用素描表現(xiàn)同一個對象,有的學生喜歡厚重寫實的風格,有的學生喜歡輕松的線描風格,有的學生喜歡用象征主義的手法抽象表現(xiàn),比如用水粉作畫,有的學生偏愛細膩的漸變,有的學生喜歡灑脫隨性的筆觸,有的學生偏好粗獷厚重的涂抹……學生不同的喜好,決定了他們的興趣方向,如果教育者尊重他們的這些傾向性,并朝著他們喜歡的方向引導,學生就很有可能著迷于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喜悅中。比如喜歡輕快的線描風格的學生,教師可以刻意多使用一些白描技法表現(xiàn)特定的主題,白描筆法自由,風格輕快,這種風格能很快得到學生的共鳴,他們在學習中也能更容易獲得成功,而這樣的成功能進一步同化風格意識,從而促使他們在短時間就獲得驚人的進步。
三、強化體驗
在每一個教育環(huán)節(jié),學生都有著不同的體驗,比如素描階段,有的學生會從結構素描的線條所塑造的完美的空間形體中獲得愉快的體驗,有的學生會從自由而紛亂的線條中發(fā)現(xiàn)偶然造型的愉快,有的學生則會從光影的微妙變化中體驗到細膩的美麗和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要做的事,就是贊同各種與眾不同的個性化的審美方式,強化他們的這種美好的體驗。在評價學生的習作時,教師要充分肯定風格的個性因素,并提出這種風格效果上的完善方法。比如喜歡用結構素描的形式表現(xiàn)的學生,教師充分肯定學生對物象結構的邏輯分析能力,同時將這種分析在視覺上加以美化,強化這種邏輯風格;對于喜歡亂線自由表現(xiàn)的學生,則肯定這種風格的隨性、灑脫和自由,同時在紛亂中梳理出具象,將偶然性轉化為必然性。通過對學生風格的多次肯定評價,他們會在心理上不斷強化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驗,從而意識到這是一種屬于自己的風格形式,繼而自覺探索這種風格的最好表現(xiàn)技術。這種自覺的探索行為實際上已經(jīng)不是為了技術本身,而是讓更適合自己的技術為自己的創(chuàng)造服務。
一旦學生的思想進入了創(chuàng)造的天空,對技術的學習和探索則成為了一種本能的行為,這個時候,技術在學習中成為了隱形的手,助推著學生更完美地表現(xiàn)個性和思想,從此,學生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具有理念性的思考,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必然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領域的教育更是藝術中的藝術,如果我們能把握好這一門藝術,就既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激情和思想,又能提高他們技術上自我完善的能力,那么,他們就真正領悟了美術教育的本質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