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
摘要: 本文借鑒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探討該理論對英語教學實踐的指導和啟示,提出要注重可理解性的輸入,考慮情感因素的影響,采納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的語言環(huán)境,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英語教學可理解性輸入情感因素多媒體教學
一、引言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的不斷改進,為適應社會發(fā)展趨勢的需要,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在二語習得領域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為英語教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依據(jù),為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語言習得”理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是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及其規(guī)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指在已經掌握一定母語系統(tǒng)的前提下,在目標語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
1.習得—學得假設(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死甑诙Z言習得理論的出發(fā)點和核心是“習得”和“學得”的區(qū)分,以及對它們各自在習得者第二語言能力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認識[1]。根據(jù)“習得—學得”這一假設,成人是通過兩條截然不同的途徑逐步習得第二語言能力的。第一條途徑是“語言習得”,一種無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第二條途徑是“語言學習”,即通過聽教師講解語言現(xiàn)象和語法規(guī)則,并輔之以有意識的練習、記憶等活動,達到對所學語言的了解和對其語法概念的“掌握”。[1]習得是下意識的,非正式的,自然的語言學習;學習則是有意識的,正式的,明確的學習語言。由此可見,習得方式比學習方式更為重要。
2.監(jiān)檢假設(The Monitor Hypothesis)。監(jiān)檢假設與“習得—學得”假設密切相關,它體現(xiàn)出“語言習得”與“語言學習”的內在關系。一般說來,語言習得能“引導”我們講第二語言,并直接關系到我們說話的流利程度;而語言學習只起監(jiān)檢或“編輯”的作用。[1]在言語交際中,人們關注的是言語的內容而不是語言形式本身,表達者如果過多地使用監(jiān)檢功能,就會表現(xiàn)出猶豫,因追求精確而不斷糾錯,從而影響表達的流利程度。但在書面表達時,人們通常更注重語言形式,即表達的準確性,這時就有必要使用語言的監(jiān)檢功能來糾正表達中的錯誤。
3.輸入假設(The Input Hypothesis)。輸入假說是在區(qū)分習得和學習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部分,也是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克拉申認為,適度足量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3]。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即略高于他現(xiàn)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對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生習得[3]。這就是克拉申著名的“i+1”公式,如果習得者現(xiàn)有水平為“i”,那么能促成他習得的就是“i+1”??衫斫廨斎胧钦Z言習得的關鍵,也是“輸入假設”的核心[3]。
4.情感過濾假設(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過濾假設認為,有了大量適合的輸入環(huán)境并不等于學生就能夠學好目的語(英語),第二語言習得的進程還受著許多情感因素的影響,它們對語言輸入有著過濾作用,從而決定著學習者接受輸入的多少[3]。情感過濾因素包括動機、自信心和焦慮程度三大因素。因此語言習得者的情感過濾強度因人而異,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變成語言“吸入”(intake)[3]。情感過濾假設的意義在于教學目的不僅要提供可理解的輸入,而且要創(chuàng)造一種情感過濾很低的環(huán)境。
5.自然順序假設(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這一假設認為,人們對語言結構知識的習得實際上是按一定順序習得語法結構,其次序是可以預測的,有些習得較早,有些習得較晚。例如,在兒童和成人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時,掌握進行時先于掌握過去時,掌握名詞復數(shù)先于掌握名詞所有格“s”等[3]??死曛赋?,自然順序假說并不要求人們按這種順序來制定教學大綱[3]。如果教學目的是要習得某種語言能力,那么就可以不按語法順序來教。
三、英語教學思考
1.加強可理解性輸入
通過了解和研究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從中可以得知在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要盡量保證輸入的可理解性,理解輸入的語言材料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輸入的語言材料既要有趣又相關,要對語言的習得有利,需對它的意義進行加工,輸入的語言材料越有趣、越關聯(lián),學習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假說把語言材料的理解放在首位,認為可理解性輸入是第二語言習得的前提和核心,有助于語言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太過超出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或接近其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輸入都無法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如今英語課堂教學仍是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場所,英語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課堂教學中語言輸入的數(shù)量和質量,充分拓展學生的英語輸入渠道。課外英語活動也是學生獲得大量可理解性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英語教學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參加英語角、英語室或與外籍教師進行交流,閱讀英文報刊、雜志和小說,參與英文的文藝活動、學術講座等,在較自然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接觸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從而促進語言習得,增強自身的交際能力、語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情感因素正面影響
情感因素對于第二語言習得有著重要的影響,包括動機、自信和焦慮這三個因素。只有當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高,自信心強,態(tài)度積極,焦慮感低時,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才會順利進入語言習得機制[3]。這一假說指引教師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多鼓勵和肯定學生,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不要過多地糾錯,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保護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在情感過濾較弱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效果會倍增[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適當?shù)慕虒W法,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此降低學生的“情感障礙”,最終促進學生吸收“可理解性輸入”的最大化[3]。根據(jù)情感過濾假說,教師應該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輸入氛圍,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表現(xiàn)出充分的關懷和尊重,給學生以安全感,減少焦慮,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采取正確的學習策略,增強成就感,培養(yǎng)學習興趣。
3.實施多媒體教學
要增強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應著力優(yōu)化有利于“習得”的英語教學的語言環(huán)境,以便大大增加英語習得的量,而多媒體技術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各種直觀的形象,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感官刺激,大幅度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教學效果[5]。多媒體英語教學形象、直觀,能充分再現(xiàn)語言情景,并將知識訴諸畫面,達到聲、畫交融,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多媒體網絡教學適用于課堂,也可供學生課外使用。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學校的教材庫連接,獲取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練習材料、語音材料或視頻影像進行自學。這不僅擴大了學生對語言感知的空間和時間,而且極大地豐富了語言環(huán)境,也使語言學習更富有連續(xù)性,比較不易受到母語的干擾。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信息技術素質,掌握科研前沿動態(tài),用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并選擇恰當切入點,把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的精華部分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4.理論局限性
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在語言學界和教學界產生巨大影響,但其理論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克拉申的理論是建立在“習得”與“學習”這兩個概念區(qū)別的基礎之上,實際兩者之間的界限可以說是比較模糊的。(2)在對于“習得”與“學習”概念的劃分,克拉申認為可以截然分開,且“習得”不能轉化成為“學習”。實際上,學得的知識和習得的知識之間存在一定的轉換關系,尤其是學得的知識在學習者熟悉到某種程度時,這種轉換往往會實現(xiàn),兩者是相輔相成的。(3)理想的“i+1”模式在現(xiàn)實中難以操作。學習者個體差異很大,現(xiàn)有水平如何測定,略高一點的語言輸入究竟是多少,克拉申并沒給出,也無法給出明晰的標準[3]。盡管他提出理想的可理解輸入需要足夠的量,過多或過少都沒有價值,應該如何界定“足夠”。(4)強調語言輸入是習得的關鍵,但對輸出談論較少,忽視輸出對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語言輸入是手段,語言輸出才是目的。語言習得的過程應該是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雙向互動的過程。
四、結語
盡管如此,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依然對英語教學具有引導作用,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英語教師不只是強調“量”同時還要強調“精”,即可理解性輸入。語言輸入在語言學習中是第一位的,只有輸入才有可能輸出。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自我概念,自尊需要等情感因素,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融入英語學習。網絡和多媒體的大量涌現(xiàn)提供了英語學習和習得所需的大量語言素材和資源,同時也給英語教學創(chuàng)造了虛擬的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有利于良性的語言習得,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江淑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對英語聽說教學實踐的啟發(fā)[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7):58,58,58.
[2]宋志強,郭彩鳳.Krashen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外語教學[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56,56,57,57,57,58,58,59.
[3]郭小純.Krashen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啟示[J].職業(yè)時空,2009,(9):50.
[4]李丹.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與第二語言習得[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