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朝貴
摘要: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那么通過何種方式才能使他們輕松地掌握數學規(guī)律呢?經過長期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作者發(fā)現如果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就能輕易地做到這一點。這種方式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還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操作能力學習意識創(chuàng)新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毙W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的和有效的方式。小學生思維中的具體形象思維占絕對優(yōu)勢,對于數學知識的最為深刻的體會莫過于親自動手操作和親自實踐。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聽,讓學生看,更要讓學生做和讓學生親手操作,在動手實踐中去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知識。
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喚起實踐愿望
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教學活動安排在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可以使學生積極進入問題情境中,自覺地參與教學實踐活動。
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和興趣,他們正處于人生求知欲旺盛的黃金時間。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就要因勢利導,根據教學的需要,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激發(fā)他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如教學“萬以內的筆算進位加法”時,可以設計如下情境:“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學校組織教師給希望工程的小朋友捐贈學習用品:《新華字典》18元,錄音機283元,步步高學習機768元,電腦4859元。如果讓你選擇其中的兩樣,你會買哪兩樣,需要多少錢?請你列出算式。”這個情境與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相聯系,體現了數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又讓學生自己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并到實際中驗證,到生活中運用。從而體驗到數學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體會計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指導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學生實踐機會
數學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想多動中理解知識,加深印象。
例如,在教學“圓錐體積”內容時,我提前一天布置學生準備好學具,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課前五分鐘復習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實踐興趣,觀察和指導學生利用手中學具動手操作探索和驗證自己的猜想。全班學生都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膽交流,最終得出圓錐體積等于三分之一與其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這一正確結論。
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每一位學生既動口,又動手,還動腦,主動去探求數學規(guī)律。整個學習過程成了學生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驗了獨立獲取知識的樂趣,又從中學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精心設計練習,培養(yǎng)學生生活技能
課堂練習是強化知識、形成技能、開發(fā)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內容,精心設計各種實踐性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和加深理解,提高實踐能力。如:在教學六年級“圓柱體積”內容時,為了使新知識盡量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突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新課程標準中的重要思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生活的基本技能,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1.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量它的底面直徑56厘米,高87厘米,求這個水桶可以裝多少水。
2.一個圓柱形杯子,從里面量它的底面直徑8厘米,高10厘米,現在有一袋498毫升的牛奶,問這個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奶?
3.一個圓柱形糧囤,從里面量得底面半徑是1.5米,高2米。每立方米玉米約重75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多少噸玉米?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靈活地掌握了知識,并有效地將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實踐中。
四、重視課外實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要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學生往往會被錯綜復雜的生活現象所難住。因此,課后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落到實處。
例如:“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作學習在操作實驗的基礎上,既推導出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又學會了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但是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并不應該就此結束。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的長方體表面積,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后實踐活動:“香煙盒每包長8.5厘米,寬5.5厘米,高2厘米。卷煙廠將10包香煙包裝成一條。你能設計出幾種不同的方案?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好,為什么?并到商店去做一次調查,看一看商店里的一條香煙(10包)是怎樣包裝的,為什么要這樣包裝?”
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了對數學價值的認識,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新的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因此,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想,增強實踐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始終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擺在首要位置,積極采取各種有效途徑,激發(fā)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和信心,創(chuàng)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關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學生的實踐能力就一定會在教師的關愛和指導下得到快速的發(fā)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