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海波
體育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對身心健康知識、技能、技巧及品德進行培育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既然要參與實踐活動,就有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可能。如何正確處理體育教學與安全問題,減少、避免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成了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進行研究的重要課題。要預防體育課上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牢固樹立安全觀
課前備好教案,教案中要體現(xiàn)安全措施和預想到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隱患。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科學地安排活動量;在組織學生參加田徑、球類等體育競賽以及其他劇烈運動時,教師要嚴禁身體不適者參加。教學時推行“互動告知”制度(把師生間就學生的體質(zhì)情況進行溝通作為一條新的學生體育傷害事故防范措施。即每堂體育課前,教師必須將課程可能涉及的危險告知學生,而學生也有義務將身體狀況如實報告教師,教師則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適合每位學生的體育鍛煉計劃。按照學生不同的身體情況因材施教能有效減少學生出現(xiàn)運動傷害)。對那些技能差、體質(zhì)弱、組織紀律觀念不強以及不重視體育課的學生要做到特別關注,對他們要進行耐心幫助,把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時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場地、器材必須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教師在課前要仔細檢查場地、器材,排除器械安裝不牢固等隱患,平時要經(jīng)常檢查體育場地、設備,及時維修和增添必要的體育器材、設備。
二、實踐中體現(xiàn)安全措施
1.課堂常規(guī)的建立狠抓落實
教師要時刻強調(diào)安全問題,讓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上體育課時要著運動裝,穿運動鞋,衣兜里不要裝尖銳物品(如小刀、鑰匙等),女生不佩戴胸針等飾品,不留長指甲等。另外,準備活動要充分。教師要利用室內(nèi)課講解保健急救常識和課堂常規(guī),讓學生知道每一種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和應注意的事項,懂得鍛煉和保護的方法。
2.課堂紀律嚴格要求
上體育課時,學生的一切體育活動都要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控下進行。堅決杜絕無教師輔導的“放羊式”體育活動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良好的課堂紀律是保證一堂課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教師要經(jīng)常檢查運動場地、器械,保證運動場地平整和清潔,合理地劃分活動區(qū)域并設置警戒標志,創(chuàng)造安全鍛煉的良好環(huán)境。還要認真觀察指導,發(fā)現(xiàn)有可能造成意外傷害事故的苗頭,應及時、嚴厲地加以制止。
3.準備活動充分及時
上體育課時,教師要指導和督促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能有效地避免一般性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如扭傷、拉傷等。準備活動還應根據(jù)運動項目的不同,重點加強某部位的活動。如急行跳遠,就必須特別加強下肢關節(jié),如踝、膝等部位的活動。
4.場地的設置科學合理
場地是一堂實踐課進行的必要條件,合理布局與利用場地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和組織比賽時要特別注意場地是否平整,及時清除小石塊,防止絆腳等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又如,跳遠時沙坑沒有平整好,或沙子過少,或沙坑中有同學玩耍時留下的磚頭和石塊等,都有可能對學生造成傷害。
5.器材的擺放考慮安全
器材的放置要講究安全。跑的項目中最好不用球類做標志物,尤其是往返跑和蛇形跑,若用球類做標志物,一旦學生無意觸及它,它容易滾動離開原有位置,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事故。此外,體育課后不能將危險器材如鉛球、鐵餅、標槍等隨意擺放在操場上,以免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學生因好奇玩耍致使人身傷害事故發(fā)生。
6.心理障礙的排除
體育運動的復雜性、競技性和社會性,對學生心理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學生對體育運動有著不同程度的恐懼。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及時與學生溝通,做好體育鍛煉宣傳工作,消除心理障礙,讓他們愉快健康地參加各項體育活動。
三、教會學生掌握一些有關體育鍛煉的基本常識,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較差,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因此體育課上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有關體育鍛煉的基本常識、自我保護方法和措施,減少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總之,只要教師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同時在教學中時刻想到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認真負責,預防到位,管理嚴格,就能減少甚至避免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