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劼
一輛120救護車快速駛進了一個老式小區(qū),急促的鳴笛聲一路響來,樓里的鄰居也被驚動了,紛紛走出家門張望。十幾年來,鄰居們對這樣的場景早已熟稔:“肯定是三樓王家的姆媽又送去搶救了,這么多年不容易啊?!?/p>
三樓就是王祚芳的家,只有兩間20平米不到的房間。在這兩間房間里,生活著一個有著5口人組成的特殊家庭——王祚芳86歲的母親、93歲的公公、二姐94歲的婆婆,還有年近60歲的王祚芳夫婦。三位老人加在一起接近280歲!57歲的王祚芳,一個平凡的女性,用她十五載的愛心讓家中高齡老人老有所享,老有所樂,化鰥寡孤獨為祥和喜樂。
電鈴裝到三位老人床頭
每天清晨5點左右,天還沒亮,大部分人還在夢鄉(xiāng)里鼾聲連連的時候。這個大家庭里的三位高齡老人就起床了,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王祚芳此時無論睡得多香都一定會爬起來,照顧三位老人刷牙、洗臉,同時還要準備早飯,等三位老人都洗漱好了,香噴噴的早飯也端上了餐桌,每天一個饅頭、一只雞蛋,再加上一杯牛奶,營養(yǎng)豐富。
這樣的日子王祚芳已經(jīng)過了15年,照顧的老人也從最初的兩位變成了三位。問起老人們的感受,王祚芳93歲的公公會堅定地告訴你:“我哪兒也不去,就要跟著王祚芳待在這個‘居家養(yǎng)老院里?!?/p>
公公是個退休教師,患有心肌梗塞和老年性耳聾。善良的王祚芳和公公相處之初便關(guān)系融洽。公公在66歲和72歲時,兩度突發(fā)心肌梗塞,每次都讓王祚芳的心也跟著揪起來,因為心梗往往就意味著最壞的結(jié)果!然而兩次心梗,最終都順利渡過,創(chuàng)造了奇跡。在老人生病的那些日子里,王祚芳每天到醫(yī)院照顧老人?!安》坷锏娜似鸪醵家詾槲沂撬畠?,知道是媳婦后,都很驚訝?!?王祚芳平淡地說。只有公公的評價最讓王祚芳覺得貼心:“我沒有女兒,就把她當(dāng)閨女。沒有她,我活不到今天?!?/p>
公公身體不佳,王祚芳的母親也患有多種疾病,后來不幸癱瘓。
2003年,當(dāng)時一家四口住在18平米的狹小空間里,為了改善環(huán)境,王祚芳便在隔壁又租了一間20平米不到的屋子。房東被孝順的王祚芳感動,給她最低的房租,8年過去了,始終沒有變,雖然市場上的房屋租金已翻了幾個跟頭。
租了一間房子以后,王祚芳便和癱瘓的母親一起搬了過去,但是廚房和衛(wèi)生間還是在老屋子里。搬去后不久的一天,王祚芳在廚房里切菜、做菜,一待就是一個多小時。油煙機的聲音有點大,王祚芳完全沒有聽到母親在隔壁房間叫她的聲音。待她忙完,把飯菜端到餐桌上時,她才看到母親表情痛苦地望著她。
她憑經(jīng)驗猜想到母親肯定是把大小便拉在褲子上了,她立馬上去把母親抱下床,也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姆媽,你怎么不叫我呀!”
“我都叫了你大半個小時了,嗓子也快叫啞了……”
王祚芳開始思考怎么才能讓母親隨時找到自己??粗约议T上的門鈴,突然有了主意。第二天,王祚芳去買了兩個電鈴分別安裝在母親和公公的床前。這樣一來,王祚芳不管是在做飯還是在洗衣服,老人只要按一下電鈴,鈴聲就可以把王祚芳召喚到床前。
王祚芳的丈夫還擔(dān)心電鈴的聲音不夠大,讓安裝的工人調(diào)試了半天,老人試著按了按,即使王祚芳在廚房里開著油煙機,照樣能聽到鈴聲。買電鈴時,王祚芳特意留了個心眼,買了聲音完全不同的電鈴,這樣她就可以根據(jù)鈴音來分辨出是誰在按電鈴。
現(xiàn)在,每天在廚房里做飯時,王祚芳都會豎起一只耳朵,格外注意房間內(nèi)的聲響。若聽到那熟悉的鈴聲,她便立刻放下手中的家務(wù),跑進房間,或是幫助母親上廁所,或是給老人們端上一口水。
四年前,王祚芳二姐家發(fā)生了一些變故,姐妹倆一合計,決定把二姐的婆婆接到王祚芳家里來,一來是為了給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好的照顧,二來也算是給王祚芳的母親找了個能說話的伴。二姐的婆婆來了以后,王祚芳在她的床頭也安裝上了電鈴,她和老人說:“我不在房間里的時候,你就按它,我就會過來的?!?/p>
這樣一來,王祚芳的家中就有了三個老人:王祚芳的母親、公公、王祚芳姐姐的婆婆,三個人平均年齡91歲!也就有了三只電鈴,每日鈴聲不斷響起,家里也顯得更加熱鬧,儼然一個小小養(yǎng)老院,王祚芳也更加忙碌了。
80后女兒漸漸體諒
1983年出生的女兒小時候也有不理解媽媽的時候。
節(jié)日里,當(dāng)女兒看到鄰居家的同齡人都和爸爸媽媽去游樂場玩耍,而自己的媽媽總是要照顧外婆,有做不完的家務(wù),小小的她趴在水斗前,問媽媽:“人家都是一家三口過日子,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多自由。我們家有外婆還有爺爺,你的心思都在他們身上……”
王祚芳聽了哭笑不得,教育女兒說:“外婆生了媽媽,媽媽有了你,你要和媽媽一起孝順外婆,這就是孝道。”年幼的女兒似懂非懂。
有一次,晚上吃飯時,年邁的外婆毫無遮掩地打了個噴嚏,嘴里的東西難免噴了些出來,濺到了飯菜上面。身旁的孫女呆住了,把碗里的飯扒拉完,就不肯再吃了。王祚芳看在眼里,知道女兒是嫌棄老人家了。當(dāng)時,她沒有做聲,拿了紙巾幫母親把鼻涕擦干凈,笑著嗔怪道:“媽媽,打噴嚏要用手捂住鼻子?!崩先思衣朴频溃骸皝聿患傲寺?。”
這天夜里,王祚芳拉著女兒的手,對她說外婆年紀大了,又生了病,身體控制能力差,總有注意不到的時候,你不能嫌棄外婆,不然外婆會很傷心的,知道嗎?聰明的女兒知道媽媽在說晚飯時候的事情,解釋說:“可是外婆的口水都噴到菜上了,很不衛(wèi)生,我吃不下去!” 王祚芳看著女兒有些羞愧的樣子,說外婆也不想那樣,可我們得體諒?fù)馄?,是不是?要是媽媽以后老了也會這樣,你難道也要嫌棄我么?聽了這些話后,女兒有些臉紅,便不說話了。晚上,女兒主動提出和外婆一起睡,利索地鉆進外婆的被窩,很快就和外婆依偎在一起。王祚芳覺得很開心,獨生子女能做到這點很不容易,她覺得女兒漸漸懂事了。
女兒長大后,王祚芳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都和母親睡一張床,而丈夫則和公公睡一個屋。很多人不解,多年分居難道不會影響夫妻感情嗎?其實,王祚芳和丈夫的感情一直很好,偶爾吵嘴,也是歡喜收場。
一天,丈夫傍晚買菜回來,忍不住對老婆發(fā)起牢騷:“買菜真不容易,我發(fā)現(xiàn)老婆你有件事情做得太不對了!”王祚芳不知丈夫會有什么“怨言”,催促他趕緊說。
丈夫說:“你每月給我的伙食費實在太少了,買不到多少菜的,我是巧夫難為無米之炊啊!”聽完丈夫的話,王祚芳自己也笑了。丈夫放下滿滿的菜籃子:“我那才一千出頭的工資都搭上面了啊?!闭煞驀@完苦經(jīng),又阿Q般地笑了笑,“算了算了,只要老人開心嘛?!?/p>
“有件事情還是想跟你商量一下,二姐又和我說了,想把母親接到她家去過度一下,說這樣也減輕一下我們的負擔(dān)。”丈夫不由地打斷了妻子:“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就讓他們跟著我們,我們有口飯吃,他們也會有!”“哎喲,不走就不走嘛,我就隨便一提,我也不想媽媽走的呀?!?/p>
丈夫的出發(fā)點都是為老人考慮:“老人是不好隨便挪的,不像年輕人那么容易適應(yīng)環(huán)境。換個地方不適應(yīng)了,對身體非常不好!”王祚芳低頭把丈夫的菜籃接過來,開始清洗。
第二天凌晨三點不到,丈夫就起床去給父親掛號了。當(dāng)他看到醫(yī)院里同樣早早來排隊掛號的都是些老年人時,忍不住問他們:“你們的子女呢?為什么不讓晚輩來給你們排隊掛號呢?”
丈夫和王祚芳一樣,覺得贍養(yǎng)老人是子女不可推卸的責(zé)任,他們把這份優(yōu)良傳統(tǒng)言傳身教給女兒,并希望她把這個傳統(tǒng)發(fā)揚下去。
孝心就是她的信念
15年前,王祚芳的母親才71歲,已經(jīng)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纏身。加之王祚芳的父親因胃癌去世,母親不堪打擊,積郁成疾,突發(fā)腦梗,不幸癱瘓在床。當(dāng)時,王祚芳夫婦已經(jīng)和公公住在同一屋檐下,排行老三的她看兄弟姐妹都有困難,一咬牙,把母親接來同住。從那時開始,王祚芳便擔(dān)起了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dān)。
那時候,王祚芳的母親身體和精神狀況都降至了最低點,因糖尿病引發(fā)雙目失明,渾身浮腫,整天精神恍惚,還時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大聲叫喚,說些神神叨叨的話。每當(dāng)這時,王祚芳便抱著母親,把母親當(dāng)作小孩一般安撫。漸漸地,老人安靜了下來,在她黑暗的世界里,緊握住王祚芳的手。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后王祚芳成了“下崗工人”。得知下崗時,王祚芳心急如焚!王祚芳坐在廠長室里痛哭流涕,講述自己的內(nèi)憂外患:“我母親現(xiàn)在病得那么重,如果我失去了工作機會,她高昂的醫(yī)藥費要我們?nèi)绾呜摀?dān)?” 遺憾的是,廠長對此也無能為力,王祚芳不得不堅強地直面現(xiàn)實。
2005年,母親突發(fā)腦梗又送進了醫(yī)院,醫(yī)生說老人的病情嚴重,用進口藥才能脫離危險,醫(yī)生告訴王祚芳,一瓶進口藥就要一萬元,讓她好好考慮。這時候很多聲音撲面而來——
有人勸王祚芳說:“老人也活那么大年紀了,用了藥也可能人財兩空,不如順其自然吧!”
還有人說:“這把年紀救活了也是個累贅,放棄吧。”
王祚芳堅定自己的信念:“她是我的親媽啊,媽媽在我們生病時也是不離不棄的,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yǎng)長大了,我們現(xiàn)在能忍心這樣做嗎?”于是,她和丈夫、姊妹一起湊錢,讓醫(yī)生用最好的進口藥,一用就是四瓶,這幾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積蓄。或許是王祚芳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命運之神眷顧了這對母女,母親度過了危險期。 出院時,醫(yī)生直夸王祚芳是孝女,感嘆老人創(chuàng)造了奇跡。
聽到敬老院母親流下了眼淚
多年操勞的王祚芳自己也時常頭暈無力,去醫(yī)院一檢查發(fā)現(xiàn)自己患上了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為了不讓母親擔(dān)心,她一直瞞著母親。因為病情反復(fù)使得做家務(wù)力不從心,那陣子王祚芳晚上躺在床上總是睡不著,越想越害怕:“我身體一天天差了,又該怎么照顧母親呢?”
一天早上起床,王祚芳的頭還是暈暈乎乎,她忍著不讓母親發(fā)現(xiàn),一邊端早飯給母親吃,一邊試探地問母親是否愿意去敬老院:“媽媽,聽隔壁阿婆講,她去的那個敬老院照顧得老好的……”
沒想到,母親一聽到“敬老院”三個字就流下了眼淚,放下飯碗,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嚇得王祚芳什么話也不敢往下說了。只聽到母親抽泣著說“一定要跟著女兒,要女兒的照顧?!蓖蹯穹贾荒芎迥赣H:“我隨便說說的,人家說再好也不讓你去?!钡牵瑹o論怎樣勸說母親還是哭個不停,甚至還使出了小孩脾氣,說:“你們要是送我到敬老院去,我就不吃飯,天天哭,你們一定會來接我回來的!”
“好了,好了,沒說讓你去啊。”王祚芳用手輕輕把母親的淚水擦干。
此時,憂慮又在王祚芳心里泛起。家里的經(jīng)濟情況可以用拮據(jù)來形容,對他們來說,每個月吃一回大排都是奢侈的事情。她更不敢想象,自己的年紀越來越大,健康狀況也大不如前,要是某天她的身體頂不住了,家里的三個老人該何去何從……
責(zé)編/宿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