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霞
〔關(guān)鍵詞〕 導語;創(chuàng)設;情境;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4—0040—01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蔽覀儼堰@句話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就不難發(fā)現(xiàn)導語設計的重要性。它對激發(fā)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習效率等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jié)出導語設計的幾種常見類型。
一、以耐人尋味的或生動有趣的故事開篇
如講授《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時,為了讓課文“保護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得以突現(xiàn),課前教師深情講述故事:一位女大學生為保護一只受傷的丹頂鶴,不幸陷入沼澤而獻出生命。并播放相關(guān)歌曲,使學生心靈深深震撼,體會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自然而然進入本文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伊索寓言》,可以一則有趣的故事導入,如中國寓言《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等;外國寓言如《狼和小羊》、《烏龜和兔子》等。通過相似的寓言故事,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寓言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的文體特點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二、以相關(guān)歷史背景知識導入
如學習《唐雎不辱使命》,必須讓學生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頻繁,風起云涌的社會現(xiàn)實。設計導語如下:戰(zhàn)國末期,秦國最強大,秦王想統(tǒng)一中國,加劇了一連串對外兼并戰(zhàn)爭。公元203年,它滅了韓國、魏國,安陵是魏的一個小國,秦王以為只要通過外交上的威脅,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騙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委派出使秦國,他不畏威脅、針鋒相對的斗爭,最后勝利完成出使任務。 學生對文中人物唐雎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易于更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再如《石壕吏》導語:公元758年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到戰(zhàn)亂后的家鄉(xiāng),心情沉重。后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一帶。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到潼關(guān)一帶,強行抓兵,百姓苦不堪言。杜甫一路聽到的看到的是征夫別家出征的哭聲,怨婦們的愁眉苦臉。經(jīng)典之作《石壕吏》因而誕生。學生對當時的背景熟悉后更能深刻體會到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更易于把握詩作的主旨。
三、以如詩如畫的語言營造濃厚的文學氛圍,創(chuàng)設美好意境
如朱自清的《春》,可設計導語如下:春天是人們歌詠贊美的季節(jié),當春天來臨時,萬物復蘇,楊柳泛青,百花盛開,燕子呢喃,空氣中彌漫著歡快愉悅的氣息,到處是一派春意盎然的圖景。今天我們來看看朱自清筆下的春天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再如《黃河頌》的導語:自古以來,黃河就以她磅礴的氣勢,奔騰在華夏大地上。她哺育、滋養(yǎng)了歷代炎黃子孫,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文明從她那里發(fā)源,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母親河。今天通過學習《黃河頌》,我們一起來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四、以古詩詞、名言警句等導入
如學習《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在學習之前先列舉一些描寫“明月”的詩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從詩句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了解我國傳統(tǒng)的“月文化”,有助于理解詩人的情感。
再如《我的長生果》的導語: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莎士比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劉向;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歌德。
通過這些格言,“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本文的學習大有裨益。
五、以猜謎互動的形式導入
如學習《蜘蛛》這篇說明文時,可以讓學生猜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wěn)坐中軍帳,排出八卦陣,單捉飛來將。學習《螞蟻》這篇課文時,也可以讓學生猜謎語: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氣何其大,合作又熱誠。通過猜謎,兩種小動物的特點及情態(tài)好像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他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助于深入探究課文內(nèi)容。
由此可見,導語設計異彩紛呈,各具神韻。但萬變不離其宗,設計導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相關(guān)課文的興趣,為整堂語文課學習任務的落實服務的。因此,不能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導語的創(chuàng)設,而忽略對整堂語文課學習的重難點的把握。同時對導語也不能等閑視之,否則,會導致學生學習的倦怠,影響其對課文深層次內(nèi)涵的挖掘。愿導語設計為語文教學增光添彩,使語文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