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孩子上課愛講話,屢教不改該怎么辦?最近有作為家長的網友“青山依舊在”在家長100論壇上曬出了自己的狠招,這消息一出還真是惹來不少爭議——請兒子吃朝天椒。他準備了一枚正宗的朝天椒,折斷一半后塞到兒子嘴里,并坐在對面監(jiān)督他吃完;估計辣勁過了,他又將另一半朝天椒放進兒子嘴里,整個過程大約15分鐘。頓時,孩子辣的鼻涕眼淚都下來了。不過,據(jù)這位網友說,這招還真奏效,能起到“引以為戒”的作用。(據(jù)《新浪網》報道)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適當?shù)捏w罰并非不可,正所謂恩威并施。我們不支持嬌寵溺愛孩子,更不支持粗暴地毆打孩子,而是應該掌握好“寬嚴相濟”的尺度,在理性教育達不到預見成效的時候,進行一些不影響孩子正常發(fā)育和身心健康的小小懲罰也是可行的方法。但一定要掌握好懲罰的度和孩子的性格特點,有些性格倔強的孩子就不適合采取這種過激方式進行體罰。而這種所謂的猛藥更不適合常用,否則,不僅不會換來長治久安,反而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犯了錯就應該受虐。更讓人擔憂的是,這種心靈上的傷害遠比身體上的傷害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遠,不利于孩子健康發(fā)展。
學區(qū)房走俏折射教育不平等
最近,有網友稱自己的幾個朋友紛紛在北京市某著名小學的學區(qū)內買了房子,價高、房小、年代久遠。一家人不僅要擠在這“鳥籠”里度日,還要為此背上沉重的房貸負擔,過起了“房奴”“孩奴”般的生活。不過,這些家長們也說了,“只要3年后,孩子能進那所小學,什么都值了?!保〒?jù)《中國教育網》報道)
教育公平是整個社會公平的基礎和底線。讓孩子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接受平等教育,原本是個相對單純的教育問題,現(xiàn)在卻逐漸變了味。不少地方樓盤就爭相打出了“學區(qū)房”、“學區(qū)地產”的廣告噱頭來吸引眾多家長的眼球,這么一鼓吹,樓盤的價格比周邊同類房源高出不少。追根究底,學區(qū)房價高高在附近有學校,而且是人人趨之若鶩的好學校,所以教育的不均衡是讓“近校房子先走俏”的根本原因,學校的均衡,教育的平等,是終結此等怪現(xiàn)象的最佳途徑。
教師批改作業(yè)要收費實在是荒唐
據(jù)媒體報道,湖南長沙某小學教師批改作業(yè),要收“500元作業(yè)批改費”。經報道后校方退還了500元錢,但有些教師不愿再改學生家庭作業(yè),并稱無硬性要求。此報道一出,引發(fā)各界關注。(據(jù)《人民網》報道)
批改作業(yè)要收費,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一直以來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不都是教學的一部分嗎?這些教師竟然把其分離出去當成了“額外負擔”,甚至還堂而皇之的索要起了勞務費,實在是有些荒唐!在我國2008年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就明確規(guī)定,教師要“愛崗敬業(yè)。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zhèn)湔n上課,認真批改作業(yè),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既然有明文規(guī)定,那么批改作業(yè)要收費顯然是不合理的。
如果一個教師連作業(yè)都不愿意批改,就連最起碼的做教師的義務都沒有盡到,那么教師的責任感又從何而來?我們常說的師德就更無從談起了。不得不說,我們的校園在呼喚師德,在呼喚責任感。
莫讓孩子過度成為社會的消費品
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進行的一項調查中,98.9%的受訪者認為當前社會存在過度消費兒童的情況,其中48%的人感覺這一情況“很嚴重”,76%的受訪者反對兒童參加商業(yè)活動。(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
近些年,兒童參加選秀、商業(yè)活動的情況屢見不鮮:在一些電視節(jié)目中,總有孩子打扮時髦地進行成人化的表演;在一些廣告中,孩子更是商家青睞的對象;一些父母甚至樂此不疲地帶孩子四處“趕場”。童言無忌、嬌憨可愛原本是孩子童年時期的自然流露,可當這些成了大眾消費的對象時,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兒童在這些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上的媚俗、形象上的夸張、行動上的潑辣,雖然能夠博得成人哈哈大笑,但這種取笑式娛樂的背后,卻是孩子童真、童趣乃至童年的迷失。長此以往,當可愛的孩童浸染商業(yè)化和社會化的氣息,當童真成為人們的笑柄和娛樂內容,那將是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的悲哀。
?笙 編輯:蔡揚宗